然明

(重定向自鬷明

然明(?—?),氏,名,一说氏,名然明[1]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曾祖父郑穆公,祖父子然,父亲子革

然明
本名姓:
氏:然
名:明
国籍
别名鬷蔑
活跃时期春秋
知名于郑国大夫
父母父:子革

前549年,晋国程郑被任命为下军佐。当时六卿执政的格局已经形成,程郑作为国君宠臣获得高位很不安。郑国行人公孙挥到晋国聘问,程郑问如何才能降级,公孙挥不能回答,告诉然明,然明认为程郑这种人问这样的问题,不是将死,就是就要逃亡。[2]

前548年,程郑去世,子产开始了解然明。子产向然明询问有关施政的方针,然明回答说:“把百姓看成像儿子一样。见到不仁的人,就诛戮他,好像老鹰追赶鸟雀。”子产很高兴,把这些话告诉游吉(子太叔),而且说:“以前我见到的只是然明的面貌,现在我了解到他内心甚有见识。”[3]

前544年,良霄(伯有)和公孙黑(子皙)不和,由于众大夫的调解,他们于十二月初七在良霄家里结盟。裨谌说《诗经》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多次结盟,动乱因此滋长。)他认为祸乱不会停止。然明问:“政权将会落到哪一家手中?”裨谌属望于子产。[4]

前542年,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议论国家政事。然明对子产说:“毁了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事情完了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政事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我听说用忠于为善,能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能防止怨恨。靠权威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议论?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样:大水来了,伤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点加以疏通,不如让我听到这些话而作为药石。”然明说:“我从今以后知道您确实是可以成就大事的。小人实在没有才能。如果终于这样做下去,哪里只会对二三位大臣有利?这确实有利于郑国。”[5]

参考文献注释

编辑
  1. ^ 古代漢語·上冊(第一分冊). 中华书局. 1962: 40. CSBN 10018·339. 
  2. ^ 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四年》:晋侯嬖程郑,使佐下军。郑行人公孙挥如晋聘。程郑问焉,曰:“敢问降阶何由?”子羽不能对。归以语然明,然明曰:“是将死矣。不然将亡。贵而知惧,惧而思降,乃得其阶,下人而已,又何问焉?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不在程郑。其有亡衅乎?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
  3. ^ 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五年》:程郑卒。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子产喜,以语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吾见其心矣。”
  4. ^ 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九年》:十二月己巳,郑大夫盟于伯有氏。裨谌曰:“是盟也,其与几何?《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今是长乱之道也。祸未歇也,必三年而后能纾。”然明曰:“政将焉往?”裨谌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子产?举不逾等,则位班也。择善而举,则世隆也。天又除之,夺伯有魄,子西即世,将焉辟之?天祸郑久矣,其必使子产息之,乃犹可以戾。不然,将亡矣。”
  5. ^ 春秋左氏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