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叔璥(1682年—约1758年),玉圃笃斋顺天府大兴县人(今属北京),清朝政治人物,康熙己丑进士。为首任巡台御史。其所著之《台海使槎录》、《南征纪程》等书对于闽南台湾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黄叔璥

大清巡视台湾浙江道监察御史
籍贯 顺天府大兴县
字号 字玉圃,号笃斋
出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逝世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亲属 黄叔琳
出身
  •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进士出身

生平 编辑

黄叔璥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顺天乡试举人,之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中进士[1]。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文选司擢升为湖广御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一月,任浙江御史[1]。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朱一贵事件结束,清廷任命黄叔璥与满人吴达礼共同担任巡台御史[1]

翌年6月,黄叔璥抵达台湾后,除了致力与朱一贵残党作战外,也经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险隘、海道风信、访问原住民政权,著有《台海使槎录》(《使台录》)8卷,分为《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杂记》(一卷)三篇。其中蕃俗六考,详细记录台湾的山川地势、风土民俗。尤其对台湾原住民的样貌,更是观察入微,因此,该书为近现代考证平埔族历史之根基。另著《南征纪程》一书,记载来台前自燕京福建内陆的途中见闻[1]

雍正二年(1724年),黄叔璥离台,同年,受兄长黄叔琳案牵连,罢官回老家奉养母亲[1]。乾隆元年(1736年)复官,补河南开分守通省粮储驿盐道,同年改任分巡开归陈许河务兵备道[1]。乾隆四年(1739年)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任浙江镇扬道[1]。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1]

轶事 编辑

据清朝李氏《求己堂集》记载,黄叔璥的父亲黄芳洲先生,笃信佛法道教,康熙年间在回阳教谕,与夫人一起都喜欢行善积德。他在任当官时,曾捐钱出刊刻印《金刚经》、《太上感应篇》、《阴骘文广义》各经文数十部。他的夫人也随喜捐钱印赠《玉历宝钞》一千本,广为布施印送。并且时常买鱼、鸟放生,其数成千上万。夫妇俩生有五个儿子:叔琳是康熙辛未年的探花,叔璥是康熙己丑科的进士,叔琪是康熙乙酉科的举人,叔琬是康熙己丑科进士,叔瑄是康熙癸巳科秀才,都获得了很高的学历和功名。[2]

家族 编辑

黄叔琳为康熙年间探花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林庆元. 《黃叔璥傳》.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8-12. ISBN 957-02-4345-7. 
  2. ^ 绘图玉历宝钞劝世文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前任:
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任
继任:
丁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