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1941年12月26日)是中国诗人书法家,在文化大革命后声名鹊起[1][2],80年代贵州诗人的代表之一。

黄翔
黄翔在2010年6月
出生 (1941-12-26) 1941年12月26日82岁)
湖南省桂东县
职业诗人
主题政治哲学、乡土、精神生活、尊敬的文学前辈

早年

编辑

黄翔在湖南省桂东县一场大火中出生,当时他和母亲不得不被抬到附近的寺庙避难[3]。黄翔自年轻时开始写诗,题材包括“政治、哲学、乡土、精神生活和尊敬的文学前辈”[4]

黄翔经历了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黄家为地主家庭,黄父是国民党情报将领,1951年在中国东北被共产党处决。这种家庭背景使黄翔从小深受共产党政权歧视对待[3]。上小学时,黄翔被剥夺了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还被迫打扫厕所。由于他是国民党人之子,他失去读中学的机会。无法接受教育的情况对渴望教育的黄翔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不过他十岁时,在祖父母家中发现一个隐蔽的阁楼,里面放着他父亲多年前留给他的大学课本。这些书籍包括老子等人的文学经典,以及西方主要作家、诗人和政治家作品的中文译本,如亚伯拉罕·林肯的著作[3]

因无法念中学,1956年贵阳工人,1959年到1995年间,由于他的诗歌内容以及他倡导人权和争取民主的斗争,黄翔六度入狱,在中国监狱劳改营共度过了十二年。[4]

创作生涯

编辑
 
黄翔与威廉·洛克以及他们合作的“世纪的群山”画作伊莎多拉·邓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西单民主墙

编辑

1978年11月24日,黄翔等人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附近的围栏上张贴了谴责文革和毛泽东本人的诗词海报。之后宣布成立启蒙社,其目的是倡导中国宪法所载的自由。[3]这是自1949年以来在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非政府、无党派、民间组织。

同年黄翔参加了西单民主墙。1979年1月1日,黄翔在民主墙上贴了一封致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公开信,呼吁他将中国的人权问题列入国际政治议程。

1979年3月,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镇压了民主墙等呼吁中国民主的人士。黄翔被捕并被判劳改。同年晚些时候,黄翔被中共中央要求到北京在国际记者面前表示对邓小平的政策的支持,但他予以拒绝。他随后被送回监狱,次年,中央禁止出版黄翔的作品。[5]

1995年与北京作家出版社签约,出版黄翔的系列作品。[6]然而在初版预定发行后,黄的作品在中国仍然被禁止。由于持续的迫害,黄翔和妻子张丽被迫离开中国,并最终在美国获得庇护。

尽管他继续反对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政权下多次入狱,但黄的诗歌仍然反映出对中国充满希望的看法。[3]

2004年10月,黄翔受邀成为匹兹堡的北美避难城网络驻市作家。[7]

避难城

编辑

黄翔2004年夏天成为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北区的避难城[7]项目的第一位驻市作家。避难城的宗旨是为在本国面临死亡、监禁或迫害威胁而流亡的作家提供庇护所。[8]加入项目后不久,黄翔就在屋子外面贴满了书法和诗词。它现在是匹兹堡最受欢迎的地标之一。在避难城居住期满后,黄翔与妻子搬到了纽约市。2008年,黄翔曾回中国探亲访友。但2011年黄母去世时,黄翔因年老无法动身,已加入美国国籍的妻子也没能获得中国签证。[9]

世纪的群山

编辑

到美国之后黄翔尝试用艺术架起东西方的桥梁,弘扬普世人性。黄翔与美国艺术家威廉·洛克(William Rock)开展了名为世纪的群山(The Century Mountain Project)的艺术合作。[1]以黄翔的书法诗歌和威廉洛克的彩绘肖像为特色的巨幅画作描绘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多位著名人物。截至2012年,已经完成了 90多幅包括以沃尔特·惠特曼埃米莉·狄更生梵高马丁·路德·金圣雄甘地为主题的肖像画。黄翔与洛克的合作艺术受到了国际关注。2010年,西班牙塔拉戈纳在The Antiga Audiencia举办了世纪的群山画展。[10]世纪的群山被誉为“创造了跨人类的视觉对话。”[1]

作品

编辑

诗集

编辑
  • 《黄翔――狂饮不醉的兽形》(1998)
  • 《黄翔禁毁诗选》(1999)
  • 《总是寂寞》(2002)
  • 《我在黑暗中摇滚喧哗》(2002)
  • 《非纪念碑── 一个弱者的自画像》(2002)
  • 《独自寂寞中悄声细语》(2003)
  • 《活着的墓碑——魇》(2003)
  • 《裸隐体和大动脉》(2003)
  • 《诗――没有围墙的居室》(2003)
  • 《今生有约》(2009)

散文

编辑
  • 《梦巢随笔》(2001)
  • 《在意大利的天空下——文艺复兴故乡精神之旅》(2005)

评论

编辑
  • 诗论《沉思的雷暴》(2002)
  • 文论《锋芒毕露的伤口》(2002)

自传与小说

编辑
  • 自传《喧嚣与寂寞》(2003)
  • 自传体长篇小说《自由之血》(2003)
  • 小说《刀尖上的天空》(200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Ald, Masha. January 10, 2010. Artist of the Week-Huang Xiang and William Rock. Retrieved September 24, 2011, from http://www.public-republic.net/artist-of-the-week-huang-xiang-and-william-roc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Huang Xiang. City of Asylum. [3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8). 
  3. ^ 3.0 3.1 3.2 3.3 3.4 Emerson, A. "A Bilingual Edition of Poetry Out of Communist China by Huang Xiang", (2004) New York, The Edwin Mellen Press
  4. ^ 4.0 4.1 Hutton, Susan. Writing on the Wall. Retrieved August 31, 2011, from http://www.poetryfoundation.org/article/17826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SLAB: The Sound and Literary Art Book of Slippery Rock University. [201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4). 
  6. ^ Huang Xiang, a brief biography. In ICORN. Retrieved August 29, 2011, from http://www.icorn.org/articles.php?var=7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About Sampsonia Way. Retrieved October 3, 2011, from http://www.sampsoniaway.org/about-co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0-22.
  8. ^ City of Asylum/Pittsburgh. Retrieved October 3, 2011, from http://www.cityofasylumpittsburgh.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紫荆. 流亡诗人黄翔为母奔丧签证被拒 召开发布会要求回国权(图). 自由亚洲电台. 2012-04-16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0. ^ Home. centurymountain.com.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