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 (平谷区)

平谷黄帝陵平谷轩辕黄帝陵[1]:369,是中国数个黄帝陵之一。

北京市平谷区渔子山第六峰相传有黄帝陵,第六峰之南的庙山有轩辕庙[1]:369。当地俗称轩辕台[2]。历史上,此处黄帝陵是否真实存在过,有对立的意见[3]:29—30[2]

文献记载

编辑

平谷黄帝陵的最早记载见于《大明一统志·卷一》所记,“鱼子山,在平谷县东北一十里,上有大冢,云轩辕黄帝陵也。唐陈子昂诗: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疑即谓此。山下有轩辕庙,见存[3]:29。”

大明一统志》后的北京志书逐步肯定陈子昂轩辕台》诗中的“古轩辕台”即此,并确认此处即黄帝陵。《长安客话》在其黄帝陵条内,省去了“疑即谓此山”一句。清初孙承泽春明梦余录》鱼子山条记:黄帝都冀,故其陵在冀境内。旧云在桥山,又曰在宁州,非也[3]:29

当代论证

编辑

1990年代初,苏秉琦胡厚宣赵光贤等学者确认平谷黄帝陵的存在,并加以论证[2]。有研究者则认为,根据《大明一统志》的记载,“即鱼子山下有轩辕庙;但是,有庙也未必即有陵,有庙并不能证明有陵”。据元朝末年成书的《析津志》记载,唐陈子昂轩辕台》诗中所求的古轩辕台当在元大都之西,近于唐朝时幽州城。此处轩辕台具体所在,已无法考证。而平谷黄帝陵实位于幽州城东北150以外[3]:29—30

炎黄春秋》杂志副总编徐庆全提及,有专家在1992年考证平谷县黄帝陵确实存在后,“平谷县要修建黄帝陵并争正统的说法,喧嚣一时”[4]。今平谷区山东庄镇山东庄村之西的庙山即轩辕庙所在,庙山之北即渔子山第六峰。1993年,山东庄村委会邀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会同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进行考古发掘[1]:369。当年4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平谷县文化文物局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发掘[5],证明轩辕庙旧址是一个历史遗存[1]:369。共揭露遗址面积700多平方米[5],断层发掘出汉、辽、金、明、清的遗物和“重修轩辕庙记”石碑[1]:369。出土的汉代绳纹灰板瓦等汉代殿堂类建筑材料“意味着,这座黄帝庙的始建年代最晚也可以上溯到汉代[5]。”

1994年,在平谷县人民政府和平谷县有关部门支持下,山东庄村委会对轩辕庙旧址进行修复[1]:369。在山顶重修仿汉建筑风格的轩辕台。阙门后是陈子昂轩辕台》诗的石碑遗迹和《重修轩辕庙记》汉白玉石碑。正殿为汉代重檐庑殿式建筑。殿内正中有彩塑黄帝坐像。农历三月三,有民众祭拜[2]

2003年时,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邀请学者进行论证,得出“古代在今北京平谷地区已确实存有‘轩辕黄帝陵’及祭祀的庙宇”的结论,肯定平谷黄帝庙、黄帝陵是地区先民认祖归宗、祭奠先祖黄帝之所。2007年4月,在平谷区山东庄镇山东庄村举行公祭轩辕黄帝陵大典。大典由中国文化部侨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台办、北京市侨联、北京市投资促进局、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员会、平谷区人民政府、世界客属总会国际事务委员会、香港崇正总会、香港客属社团首长联谊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平谷区投资促进局、北京市崇正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北京电视台协办[2]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杜富城、谢天成. (四)“平谷轩辕黄帝陵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北京平谷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中国·北京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ISBN 7802302617 (简体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记者:黎政祥,实习记者:李澄,通讯员:李凤万. 北京平谷隆重举行轩辕黄帝陵公祭大典. 新浪网,来源:国际在线消息. 2007-04-23 [2022-12-08] (简体中文). 
  3. ^ 3.0 3.1 3.2 3.3 王北辰. 桥山黄帝陵地理考. 《西北史地》 (甘肃省兰州市: 兰州大学历史系). 1995, (1995年第2期): 17–31 [2024-12-26]. ISSN 1000-40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简体中文). 
  4. ^ 徐庆全. 炎黄帝陵考. 新浪网,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2011-04-08 [2024-12-26] (简体中文). 
  5. ^ 5.0 5.1 5.2 王巍 (编). 探访平谷轩辕黄帝庙:4000多年前黄帝或到过平谷. 央视网,来源:北京晚报. 2012-09-13 [2024-12-26]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