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革命是指1830年代初期欧洲革命力量与贵族间的对抗。实际发生时间为1830年1832年。该活动源自1830年7月26日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颁布一连串压制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法律。此扩充贵族势力并限制公民权利的法案,导致街头罢工与武力革命。响应者则有波兰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希腊等地区。此革命活动成功者有法国、比利时与希腊。其中,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成功成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政府,比利时与希腊独立。不过波兰、德意志和意大利则均被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君主专制政府镇压。其中,波兰更被俄国沙皇政权并吞。

法国革命

编辑

比利时革命

编辑

德意志邦联革命

编辑

经过

编辑

由于法国七月革命的成功,激发起各国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当七月革命的消息传至德意志后,激进的学生和新闻从业员变得十分积极。这班主要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革命者向德意志的保守政府挑战,要求立宪,甚至统一。但面对当日由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主导的奥地利政府及各邦国的强大保守势力,这些为数甚少革命分子是缺乏坚实的政治力量去挑战保守势力争取立宪的;至于统一,德意志邦联中两个最强大的邦国—奥地利普鲁士皆对德意志的统一运动不感兴趣,因此革命的目标其实甚难达成。

1834年,梅特涅说服德意志各邦遵守他在1819年提出,在德意志邦联议会中通过的卡尔司巴德敕令,主张对大学学术自由及出版言论自由加强控制,各德意志邦国的革命便逐渐被平息,只有少数邦国如萨克森巴伐利亚等的自由主义者取得轻微成就。

影响

编辑

虽然革命对德意志统一运动影响甚少而且进展缓慢,却的确唤醒了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他们虽在政治上失败但却在社会建设上推动德意志地区统一,譬如在经济发展上,在1835年通车的纽伦堡富尔特铁路所带起的邦联内铁路网的急速发展,促进德意志地区的人流及物流,打破了邦国之间边界的限制,更有在1834年由普鲁士提倡的德意志关税同盟。两者均加快了德意志地区经济融合的步伐,为政治统一奠定基石,更促进了各邦国中产阶级力量的成长,间接推动日后的统一运动。

意大利诸邦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同样地,意大利的革命运动都是由法国七月革命所鼓动的,意大利革命运动的领袖大多为在社会上占少数的知识分子,比如马志尼发起的青年意大利运动。他透过出版文章向知识分子宣传革命,可是这班知识分子忽视了占人口绝大多数意大利人都是不识字的农民,而且他们的传统观念是关心自己的生活,服从于天主教会的领导,他们对统一的意大利根本就没有概念,故此这些文宣战收效其实很有限,革命的力量是欠缺广大民众支持的。而且这些统一力量甚为分散,当日支持统一的民族主义者分别支持三个不同的领导力量,即皮德蒙君主查理艾伯特代表的君主立宪派、马志尼共和主义者及支持教皇庇护九世的教权分子。他们除了对统一领导的构想并不一致,对统一的架构也大有分岐。地方主义的意识主导着他们,比如立宪派仅欲统一北意大利,教权分子仅欲组织松散邦联,只有共和派支持统一整个意大利。

经过

编辑

摩德那的自由主义者计划以摩德纳的法兰西斯公爵为首,在意大利中部创立一个立宪王国。他们错误地期望路易·菲利浦会因为支持比利时独立,而反对奥地利在意大利的任何干预,并对意大利的民主及统一运动加以同情及援助,使意大利中部得以在法、奥冲突之中成功独立。在1831年2月,摩德那爆发叛变,却得不到法兰西斯公爵支持,他更逮捕了革命的领导。帕尔马亦出现动乱,但同样地在欠缺支持响应及缺乏组织下失败。

波兰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原本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是承认波兰为一个受俄国统治的独立王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亦赋与波兰一部独立的宪法,使他们有自己的政府、民选的国会、军队和法庭;更保障生活的自由和新闻自由。在教育方面,1816年,华沙大学成立,也成为了波兰学术自由的基地。但在1818年以后,俄国统治波兰政策出现转变,亚历山大一世的政策越发保守反动,并开始违反宪法上的条款。其继任人尼古拉一世更崇尚绝对君权,是一个专制主义者。他准备消灭波兰所有的自由党派,引起波兰人民不满。

经过

编辑

受到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独立所影响,引发了波兰人的革命。尼古拉一世原想以波兰军队镇压法国及比利时的革命,可是这批军队却于1830年11月叛变,他们占据了首都华沙,并得到了贵族和学生的支持,成立了临时政府。他们更因英法两国对革命的同情而深受鼓舞。然而,波兰的革命者却没有得到英法任何实质援助。最后,普鲁士为俄国提供大量援助以镇压革命,革命因而在一年之内得到平息,华沙1831年9月被俄国重新控制。其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废除了宪法,扼杀波兰人的各种自由,放逐了大批的革命领袖,更将波兰变成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影响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