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号兵站 (电影)

51号兵站》是中国海燕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拍摄的电影。1961年国庆节期间,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2周年的献礼片上映[1]。同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名电影文学剧本[2]。200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根据电影剧情改编成电视剧《51号兵站[1]

51号兵站
基本资料
编剧张渭清
梁心
刘泉
主演梁波罗
邓楠
李纬
毕克
制片商海燕电影制片厂
语言普通话

背景

编辑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失去了国民政府的支持;1943年,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租界,日本势力由此全面掌管上海。自此,新四军的物资变得紧缺起来。为了摆脱窘境,新四军高层决定发展军工生产,时任军长陈毅还曾说“兵工工作比吃饭更加重要”。随后,新四军一师军工部于启东县海复镇成立。为迅速启动生产,部队一方面抽调了一批技术人员到军工部,一方面派出了一批采购人员到上海筹集必需的物资[2]。由此,新四军在上海与苏北之间建立起多条地下交通线,用以收集情报、护送人员往来、运送军用物资。在上海浦东高桥高东地区,亦有设置、运营[3]。据传,当时在上海设立的物资站实际上叫“同利渔行”[4]

原型

编辑

剧中的主角——“小老大”梁洪的形象结合了当时中共地下党员的经历,而编剧之一的的张渭清被认为是剧中“小老大”的原型之一。张渭清曾任新四军一师后勤部军需科科长,后来担任东海舰队后勤部副部长。据他的回忆,从1941年开始,他就多次被粟裕派往上海采购部队需要的物资,包括棉布、通讯器材、药品和无缝钢管[1]

制作人员

编辑

角色

编辑

剧情 

编辑

1944年,中共上海地下党的物资站“51号兵站”被叛徒出卖,导致新四军的物资渠道被掐断;于是,新四军干部梁洪受派前往上海重建“51号兵站”,为新四军筹集、供应物资。他的掩护身份是帮会头目范金生的门徒“小老大”。

轶事 

编辑
  • 主演梁波罗从小一直想改名,在电影上映前向制片主任提议更名时,该电影的海报、片头字幕已制作完成,制片主任要求梁自行支付更改费用。他无力支付,只得作罢[5]
  •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伦敦的门牌号为51号,被当地留学生戏称为“51号兵站”[6]

参考文献

编辑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1. ^ 1.0 1.1 1.2 朱晓明. 《51号兵站》中“小老大”的原型是谁. 光明网,来源:《新民晚报》. 2015-06-13 [201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简体中文). 
  2. ^ 2.0 2.1 朱晓明. 《张渭清:〈51号兵站〉原型的真实往事》. 档案春秋 (上海市: 上海市档案馆). 2016, (2016年第3期). ISSN 1005-7501 (简体中文). 
  3. ^ 唐国良. 《张爱萍为“51号兵站” “小老大”平反冤案》. 世纪 (上海市: 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2015, (2015年第2期). ISSN 1005-4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简体中文). 
  4. ^ 《51号兵站》背后的一段历史. 人民政协报. [201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7). 
  5. ^ 记者:廖阳. 演员梁波罗:其实我也不愿叫“波罗”. 澎湃新闻网站. 2018-09-12 [201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简体中文). 
  6. ^ 伦敦有个“51号兵站”. 中国侨网. 2008-04-09 [201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