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39毫米步枪弹,在北约国家也称7.62毫米苏联弹(7.62 Soviet)或.30口径俄制短弹(.30 Russian Short),是前苏联于1944年研发的中间型威力枪弹,与北约标准7.62×51mm NATO相比,威力较低,起初为SKS设计,战后并且使用于包括AK在内的许多苏联及俄国系统的枪械。镀质被覆,大型低碳钢弹芯,少量的于被覆与弹芯之间。

7.62×39mm
左至右:12.7mm NATO.300 WinMag7.62mm NATO7.62mm Russian5.56mm NATO.22 LR
类型中间型威力枪弹
原产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4年—
参与战争1956年匈牙利革命至今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44年
生产日期1944年—
基本规格
弹壳类型有缘缩口锥状瓶型
战斗部直径7.90 mm(0.311寸)
底缘直径11.30 mm(0.445寸)
弹壳长度38.65 mm(1.522寸)
全长55.80 mm(2.197寸)
底火种类Berdan
装药种类SSNF 50
装药量24.7 gr
弹道表现
战斗部重量/种类 枪口初速 能量
123 gr(8 g) Spitzer 710 m/s(2,300 ft/s) 2,010 J(1,480 ft·lbf)
测试枪管长度:16
来源:7.62x39mm Data at ChuckHawks.com

本弹种可算是历来产量最多的步枪子弹,但不能叫做最被广泛应用的步枪子弹。这是因为小口径步枪问世后,新型制式步枪多采用新为弹型,唯因为世界再无大规模战争爆发,所以新弹型的产量反而较本弹为少。

研发历史 编辑

7.62×39受到德国7.75×39与7.92毫米短弹的影响[1]。苏联在战后采用的AK突击步枪就是根据7.62×39弹药而设计。M43步枪弹是苏联军方于二战后的标准步枪弹药,并推广到前华沙公约国以及各共产主义国家,这种弹药在苏联军队大量装备到1970年代,才被5.45×39毫米M74小口径步枪弹所取代,但这种弹药仍在世界多国持续生产,亦有不少新款步枪仍兼容这种弹药。该弹同时也是最常见的中心底火式步枪子弹及中间型威力枪弹

微锥形的弹壳设计,有助于使用廉价的钢来代替黄铜制造弹壳(微锥形弹壳设计可以减小抽壳阻力,这对延展性不足的钢材尤为重要),可降低上弹及抛壳的故障率。

 

弹道表现 编辑

弹道表现与.30-30相似,于50米处会先显著降低再提升,后座力较低。

但战斗部飞行速度较.30-30快和弹道较平直。

种类 编辑

M43 编辑

大型低碳钢芯,铜制(后来生产的基本都是覆铜钢被甲以降低成本)被甲,被甲与钢芯之间有一层很薄的铅套,方便嵌入膛线并且降低枪管磨损。

M67 编辑

铅芯,无钢芯,战斗部长度较M43短。由南斯拉夫开发,目的是获得比M43更好的致伤效果和更加的精度。

BZ 编辑

穿甲燃烧弹(API),有一枚较大的尖头硬化钢芯,钢芯前部填充燃烧剂并有一截额外被甲保护。弹尖涂黑加红圈(东方阵营战斗部色标,黑色表示有穿甲用硬化钢芯,红圈表示有燃烧效应)。用以射击轻防护目标(可击穿数毫米钢板),燃烧剂可以引燃易燃目标(比如车辆油箱),亦能指示弹道落点(燃烧剂点燃时会有闪光和一小团黄白色烟雾)。

T 编辑

曳光弹,较M43战斗部略长,平底无尾锥,有一短小的尖头钢芯,节约下来的空间用以装配曳光管。弹尖涂绿色,用以指示修正弹道。

优缺点 编辑

 
5种中间威力子弹/小口径子弹和北约步枪弹的比较(由左至右): .30卡宾枪弹、kurz短弹、M43短弹、M74小口径子弹、SS109小口径子弹、7.62毫米北约标准子弹

优点 编辑

小口径步枪弹成为新制式步枪子弹主流的同时,仍然有很多国家使用本型枪弹(M43)为制式步枪子弹,其中原因是本弹的设计比较同期前后的其他类似枪弹有优胜之处:

  1. 率先使用了大型低碳钢弹芯,重量较轻且有尾锥(方便战斗部在降低到音速以下后仍能保持稳定),而致初速高出其他中间型威力枪弹(每秒六百米)甚多(可达每秒七百多米),故弹道较平直,精度和威力有保证。
  2. 钢芯替代部分铅芯后,保障了在较低初速下,仍然获得良好的贯穿作用(较纯铅芯)。在被甲、弹壳方面也基本采用覆铜钢与涂漆钢代替黄铜,而软钢比铅、铜便宜,使得枪弹造价低。
  3. 战斗部能量衰减慢,可保持贯穿力,最大射程和最大杀伤距离较小口径步枪子弹远,在飞行过程中对于障碍物(草丛、灌木、薄板等)不像小口径枪弹那样敏感,在障碍物较多的作战环境下较为有利。即使AK-74服役多年,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和华约成员国中,AKM和其仿制型仍然被前线部队少量保持在服役状态中。
  4. 对比同期的7.62毫米北约子弹更适合作为步枪弹药,虽然7.62毫米北约子弹的威力及射程都比本弹大,但其后坐力在全自动射击时也过大,故不少北约国家的军队索性取消其自动步枪的全自动模式,而本弹在连射时的后坐力仍属可控,即使部分使用国的军队更新步枪,但继续以本弹为标准步枪弹药。
  5. 曾被多国军队采用为制式弹药,当中有不少国家仍未大量采用小口径弹药,并且有新型步枪继续兼容该弹。由于生产国家和厂家多,产量和库存量庞大,价格低廉。在美国,军队剩余版每整箱有750发,在2016年的零售价大约$200美元一整箱。

缺点 编辑

因为为迁就战时思维,尽可能使用和当时制式手枪和步枪子弹的相同口径,7.62×39mm弹仍然属于中口径步枪子弹,由于诸多原因,渐被小口径步枪弹代替:

  1. 为了满足较大口径下减低子弹的威力,所以只可以用减小弹壳、战斗部的长度,故全弹的大小和重量,只比莫辛-纳甘步枪7.62×54mmR小了一半,比现代的AK-74突击步枪5.45×39mm弹重了逾一半。虽然有巨大的存货量,但假如重新生产的价格其较贵;较大的重量和体积,对于需要大量带备的射手来说,也是较大的负担。
  2. 战斗部质量较7.62×54毫米弹小,而配用武器(主要是AK)的膛线缠距却仍为240mm,所以战斗部被过度稳定(转速过高),不仅使战斗部带有强烈的初始扰动(precession),在穿贯敌人身体时亦不易发生翻滚的现象,再加上采用厚实的钢被甲,所以通常只会简单地穿过身体(基本不翻滚也不解体),而停止作用(指使目标快速丧失战斗能力的效果)较差。
  3. 相比起小口径弹药,因口径较大、战斗部质量较大,枪口动能不低,使得总体后座力也较大,加上配合使用的AK-47及类似步枪采用长行程活塞设计,导致连发时枪口上扬比较严重。
  4. 生产厂商虽多但质素参差,采用加工精度不高的软钢芯且装配精度较低,使得战斗部同轴度差,影响精度。
  5. 因为初速较低,所以弹道曲率较大,虽然有效杀伤距离可观,但实际上对二百米外的目标,如果不准确调整瞄具便不易命中。

其他名称 编辑

  • 7.62mm 苏联
  • 7.62mm 华约
  • 7.62mm ComBloc
  • .30 俄罗斯短弹

用途 编辑

  • 军事使用
  • 警用
  • 狩猎:体型与白尾鹿相仿的中小型猎物

相关资讯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7.62x39 cartridge(英文). [200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外部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