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曼-福特算法

(重定向自Bellman-Ford算法

贝尔曼-福特算法(英语:Bellman–Ford algorithm),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算法,由理查德·贝尔曼小莱斯特·伦道夫·福特创立。有时候这种算法也被称为贝尔曼-福特-摩尔算法(Bellman–Ford–Moore algorithm),因为爱德华·F·摩尔也为这个算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它的原理是对图进行次松弛操作,得到所有可能的最短路径。其优于戴克斯特拉算法的方面是边的权值可以为负数、实现简单,缺点是时间复杂度过高,高达。但算法可以进行若干种优化,提高了效率。

贝尔曼-福特算法
概况
类别最短路径问题(针对带权有向图)
数据结构
复杂度
最坏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相关变量的定义

算法

编辑
 
在这个图中,假设A是起点,并且边以最坏的顺序处理,从右到左,需要 步或 次计算路径长度。相反地,若边以最优顺序处理,从左到右,算法只需要在一次遍历内完成。

贝尔曼-福特算法与戴克斯特拉算法类似,都以松弛操作为基础,即估计的最短路径值渐渐地被更加准确的值替代,直至得到最优解。在两个算法中,计算时每个边之间的估计距离值都比真实值大,并且被新找到路径的最小长度替代。 然而,戴克斯特拉算法以贪心法选取未被处理的具有最小权值的节点,然后对其的出边进行松弛操作;而贝尔曼-福特算法简单地对所有边进行松弛操作,共 次,其中 是图的点的数量。在重复地计算中,已计算得到正确的距离的边的数量不断增加,直到所有边都计算得到了正确的路径。这样的策略使得贝尔曼-福特算法比戴克斯特拉算法适用于更多种类的输入。

贝尔曼-福特算法的最多运行 大O符号)次,  分别是节点和边的数量)。

伪代码

编辑
procedure BellmanFord(list vertices, list edges, vertex source)
   // 讀入邊和節點的列表 
   // 初始化圖distance為∞,predecessor為空
   for each vertex v in vertices:
       if v is source then distance[v] := 0
       else distance[v] := infinity
       predecessor[v] := null
   // 對所有節點
   for i from 1 to size(vertices)-1:
        //檢查每條邊
       for each edge (u, v) with weight w in edges:
           if distance[u] + w < distance[v]:
               distance[v] := distance[u] + w
               predecessor[v] := u

   // 檢查是否有負權重的迴路
   for each edge (u, v) with weight w in edges:
       if distance[u] + w < distance[v]:
           error "圖包含負權重的迴路"

原理

编辑

循环

编辑

每次循环操作实际上是对相邻节点的访问,第 次循环操作保证了所有深度为n的路径最短。由于图的最短路径最长不会经过超过 条边,所以可知贝尔曼-福特算法所得为最短路径。

负边权操作

编辑

戴克斯特拉算法不同的是,戴克斯特拉算法的基本操作“拓展”是在深度上寻路,而“松弛”操作则是在广度上寻路,这就确定了贝尔曼-福特算法可以对负边进行操作而不会影响结果。

负权环判定

编辑

因为负权环可以无限制的降低总花费,所以如果发现第 次操作仍可降低花销,就一定存在负权环。

查找负回路

编辑

当使用这个算法查找最短路径时,有负回路会使算法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在找到负回路后会中止算法,所以可以被用来查找目标,例如在网络流分析中的消圈算法(Cycle Cancellation Algorithms)

优化

编辑

循环的提前跳出

编辑

在实际操作中,贝尔曼-福特算法经常会在未达到 次前就出解, 其实是最大值。于是可以在循环中设置判定,在某次循环不再进行松弛时,直接退出循环,进行负权环判定。

队列优化

编辑

西南交通大学的段凡丁于1994年提出了用队列来优化的算法。松弛操作必定只会发生在最短路径前导节点松弛成功过的节点上,用一个队列记录松弛过的节点,可以避免了冗余计算。原文中提出该算法的复杂度为  是个比较小的系数,[1]但该结论被证明不适于于所有情况。[来源请求]

Pascal语言示例

Begin
  initialize-single-source(G,s);
  initialize-queue(Q);
  enqueue(Q,s);
  while not empty(Q) do 
    begin
      u:=dequeue(Q);
      for each vadj[u] do 
        begin
          tmp:=d[v];
          relax(u,v);
          if (tmp<>d[v]) and (not v in Q) then
            enqueue(Q,v);
        end;
    end;
End;

C++语言示例

int SPFA(int s) {
	std::queue<int> q;
	bool inq[maxn] = {false};
	for(int i = 1; i <= N; i++) dis[i] = 2147483647;
	dis[s] = 0;
	q.push(s); inq[s] = true;
	while(!q.empty()) {
		int x = q.front(); q.pop();
		inq[x] = false;
		for(int i = front[x]; i !=0 ; i = e[i].next) {
			int k = e[i].v;
			if(dis[k] > dis[x] + e[i].w) {
				dis[k] = dis[x] + e[i].w;
				if(!inq[k]) {
					inq[k] = true;
					q.push(k);
				}
			}
		}
	}
	for(int i =  1; i <= N; i++) std::cout << dis[i] << ' ';
	std::cout << std::endl;
	return 0;
}

样例

编辑

例:

  

运行如表:  

       
       
初始化        
循环第一次        
循环第二次        
循环第三次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