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TP-5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一系列两栖登陆履带装甲车辆[注 1]。它是由博格华纳公司(Borg Warner Company)设计,FMC(Food Machinery and Chemical Corporation 食品机械与化学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承揽量产。于1956年初服役。LVTP-5首次用于1958年黎巴嫩危机[1]。包括专业用途的衍生型在内共生产了1,124辆。

LVTP-5
LVTP-5
类型两栖装甲运兵车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52-
参与战争/冲突1958年黎巴嫩危机
越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博格华纳
研发日期1950-1951
制造数量1124
基本规格
重量37.4公吨
长度9.04米
宽度3.57米
高度2.92米
操作人数3+34 乘员

装甲6-16毫米的钢质装甲
主武器M1919A4机枪(A、A1)、勃朗宁M2重机枪(A1与其他款式)、M240通用机枪(LVTH-6)、M49 24倍径105mm榴弹炮(LVTH-6)、工蜂四型(LVTP-5-RL)与2×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LVTAA-X1)
发动机大陆(Continental) LV-1790-1V型12汽缸汽油引擎
704匹马力
功率/重量19 马力/吨
有效负载5.44吨
变速艾利森(Allison) CD-850-4-2
悬挂Torsilastic
燃料容量456美制加仑(1723.68
作战范围306 公里 (公路), 92 公里 (水中)
速度时速48.28公里, 水中时速10.62公里
LVTP-5于海上

简介 编辑

为了取代二战时期生产的两栖登陆车,美军1946年开发新一代的两栖登陆载具;1946年鲍尔温机车厂提出一款车体有可破浪锐角的舟体车辆,代号LVTP-X1,1949年Paccar公司提出一款舟体车辆,该型车辆配备M18驱逐战车配备的T88炮塔,编号LVTA 105mm HMC,两种车型运用的动力来源皆为从M26潘兴坦克移植,为输出动力500匹马力,8汽缸设计的福特GAF引擎,水面推进由履带驱动的设计,但两种型号都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且设计的稳定性不佳,最后两间公司的方案都未能通过测评。后来食品机械与化学公司提出一款22吨重的中型两栖运输车,海军陆战队还是不满意,最后只能继续翻修既有的LVT两栖登陆车。

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两栖登陆车辆的开发迫在眉睫,而1946年以来的研发经验及教训成为后续制定技术细节的重要依据;包括对酬载力、火力、防护标准的需求,都反馈到新研发的两栖装甲车上。在1940年代末期困扰著开发单位的动力问题,则以换用在M46巴顿坦克上研发完成的AV-1790发动机及CD-850变速箱设计解决,新型两栖登陆车代号“LVT-5”,在1951年8月完成火力支援型原型车制造,人员运输型在后续研制完成,美军原先计划运用相同车体开发装甲救济车、指挥车、自走防炮车、战斗工兵车等型号,但自走防空炮型、战斗工兵车型因为技术测评不过关而中止开发。LVT-5与前代的最大改良点是车体采全密闭设计,提供了运输单位基本的防御,车辆可在三级海象下遂行两栖登陆任务。

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LVTP-5的时间从1952年到1970年代,不过1952年初期型号配发部队后出现若干问题,包括动力组件中变速箱驱动轴频繁故障,引擎排气口容易进水,相关问题直到1956年才大致解决;因此美军投入LVT-5作战要到越南战争,在1965年登陆岘港起,LVT-5作以美军主要两栖装甲车的身份参与越南战争,长期在南越地面作战中登场。但与北越军队与越共游击队交战时,其钢构车体厚度过于脆弱,对 RPG-7火箭推进榴弹的防护力不佳,遭到严重损失[1]。而且LVTP-5油箱设计在乘员舱下方,缺乏抗地雷设计[2],且AV-1790引擎仍然以汽油为燃料,并未在1960年柴油化的趋势时更换引擎,一旦中雷油箱内的汽油很容易遭诱爆,就实战观点这些设计仍有待改善。同时车上固定武装只有一挺机枪,火力相对不足。但美军会利用LVTP-5的大容量货舱另外做现地改装应急,像是堆放沙包增强防御力,然后装备无后座力炮或是迫击炮提供更有效的火力掩护,或是像LVTH-6直接作为水上火力平台充实第一线的火力能量,但是这却让车体悬吊系统带来额外负担,加重车辆耗损。

LVTP-5是基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登陆车履带系列LVT- 1至LVT- 4发展演变而来,但车辆相对较大,可携带30到34名全副武装的战斗部队人员。有一种较小型的设计,依据M59装甲运兵车为基础的LVT-6,但只制造了少量。

最常见的类型LVTP-5是装甲运兵车,其他型号包括地雷清扫车,指挥车,救援拖吊车和火力支援车。火力支援车安装105毫米榴弹炮。也曾发展过一个防空型号的原型车,但没有生产。

美军中的LVTP-5在1974年后被LVT-7系列取代。

衍生型号 编辑

 
LVTH- 6
  • LVTP- 5A(登陆车辆,履带,人员)-装甲运兵车,引擎与变速箱和M47巴顿坦克共通。到了60年代,所有的 LVTP5 都在动力舱的顶部装了盒式通气管,并增装夜视装置,命名为 LVTP-5A1。其乘员人数为三人,包括车长、驾驶员、机枪手(右前方为车长有四个潜望镜、左前方为驾驶员也有四个潜望镜、中间前面一点的位置为机枪手有一个潜望镜)。另外可供34名全副武装的乘员搭乘[1]
  • LVTC- 5(登陆车辆,履带,指挥,早期称LVTCR-1) -指挥车。车内除3位操作人员,令编制3位无线电操作员、6位指挥军官。舱内装了通讯设备、桌子、地图板,车外安装了无线电天线[1]。此型号包括A1型改造者共生产58辆。
  • LVTH- 6(登陆车辆,履带,榴弹炮) -火力支援车,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将其昵称为“大炮鸭”,装设1门与M52自走炮相同的M49型24倍径105毫米榴弹炮,1挺.30同轴机枪及1挺12.7mm机枪,重量也增加到39吨。在1953~1957年间共生产210辆,分别是Ingersoll公司175辆、Pacific Carand Foundry公司35辆。平时编制车长、驾驶、副驾驶、射手及装填手等5人,能以火力支援第一线陆战队步兵作战,其炮塔可作360度回转,采手动或电力驱动液压马达方式操作,而且可在水上浮游时射击[1]。在菲律宾海军陆战队有4辆经修复的LVTH-6。它被用来在人民力量革命攻击菲律宾陆军总部和警察总部时使用。
  • LVTR- 1(登陆车辆,履带,救援拖吊)- 救援拖吊车。额外在车内增装65匹马力的汽油引擎为焊接设备、空气压缩机、吊车、绞盘等救援设备提供动力[1]。制造65辆。
  • LVTE- 1(登陆车辆,履带,工兵) -扫雷车。装备了扫雷犁和火箭爆导索等扫雷装置,扫雷犁由液压操纵升降,行军时将扫雷犁抬起20度。美军昵称为“马铃薯挖掘机”(potato digger[1],制造41辆。
  • LVTAA- X1的(登陆车辆,履带,防空)-防空车,装有M42防空炮车的炮塔。只有建造原型。
  • LVTP-5-AT 是中华民国海军改造的两栖火力支援车,装有51式106毫米无后座力炮
  • LVTP-5-RL 也是中华民国海军改造的两栖火力支援车,装有“工蜂四型”火箭炮[1]

使用国家 编辑

 
195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LVTP-5在贝鲁特

中华民国使用的LVTP-5两栖登陆履带车辆 编辑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LVTH-6炮车前视图
 
LVTH-6炮车后视图

1972年美军即将淘汰而廉价让售,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购买美军LVTP-5取代LVT-4及LVT-3C登陆运输车,以LVTH-6“大炮鸭”汰换LVTA登陆炮战车,这批两栖车辆全部隶属第651团,编装为P5运输车营x2(各4个连,每连另配有C1指挥车及R1救济车)、H6炮车营x1(计4个连)及各营部连所属E1工兵车扫雷排。因汽油引擎老化后补保问题与安全性之故,1992年起由奈普可公司(Napco)为海军陆战队开始进行性能重建动力更新计划,状况较好的LVTP-5系列将原装之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l)LV-1790汽油引擎更换为底特律柴油(Detroit Diesel)12V-71T双涡轮增压2行程柴油引擎,搭配变速箱是工研院机械所合作只有高低速与倒车档,但保留原有艾利森(Allison Transmission)CD-850型液压变速箱。底盘部原装有12只橡胶油箱在拆除引擎室底部4个油箱后亦减为8个,但因改为柴油引擎后较原使用汽油引擎续航力增加,故减少油箱数目仍无损其性能提升[3]

2001年4月,布希政府批准出售54辆AAV-7A1两栖突击载具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以“飞马计划”采购54辆,接收这批两栖运输车辆以汰换运输车型LVTP-5。2018年执行“飞马二号”专案,增购36辆AAV-7两栖突击车,将于交车后“LVTP-5A1两栖登陆战车”将全数除役。至于担负火力支援任务的“LVTH-6两栖登陆炮车”及扫雷任务“LVTE-1两栖登陆工兵车”因为尚未寻找到合适的汰换模式以延寿继续服役。[4]

注释 编辑

  1. ^ LVTP是Landing Vehicle Track Personnel的缩写,其意义为登陆车辆,履带,人员。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文献
  • SNL G277
  • Steven Zaloga, Terry Hadler, Michael Badrocke - Amtracs: US Amphibious Assault Vehicles, 1999, Osprey Publishing (New Vanguard 30), ISBN 1-85532-850-X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