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诺曼
彼得·诺曼(英语:Peter Norman,1942年6月15日—2006年10月3日)是一名澳洲田径选手,出生于墨尔本,诺曼于1968年代表澳洲参加墨西哥奥运,以20.06秒的成绩在200米短跑项目中获得银牌,这也是澳洲200米短跑的最快纪录。彼得曾赢了五次的澳洲200米冠军。在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他公开支持汤米·史密斯(金牌获得者)和约翰·卡洛斯(铜牌获得者)在颁奖时与争取黑人人权运动致敬[1]。
个人资料 | |||||||||||||||||||||||||||||||
---|---|---|---|---|---|---|---|---|---|---|---|---|---|---|---|---|---|---|---|---|---|---|---|---|---|---|---|---|---|---|---|
所属国家队 | 澳大利亚 | ||||||||||||||||||||||||||||||
出生 | 澳大利亚墨尔本 | 1942年6月15日||||||||||||||||||||||||||||||
逝世 | 2006年10月3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 | (64岁)||||||||||||||||||||||||||||||
居住地 | 澳大利亚 | ||||||||||||||||||||||||||||||
活跃年代 | 1962 - 2006 | ||||||||||||||||||||||||||||||
运动 | |||||||||||||||||||||||||||||||
国家/地区 | 澳大利亚 | ||||||||||||||||||||||||||||||
运动 | 田径 | ||||||||||||||||||||||||||||||
项目 | 短跑 | ||||||||||||||||||||||||||||||
| |||||||||||||||||||||||||||||||
成绩与头衔 | |||||||||||||||||||||||||||||||
区域性决赛 |
| ||||||||||||||||||||||||||||||
全国性决赛 |
| ||||||||||||||||||||||||||||||
奥运会决赛 |
| ||||||||||||||||||||||||||||||
英联邦运动会 决赛 |
| ||||||||||||||||||||||||||||||
奖牌记录
| |||||||||||||||||||||||||||||||
最近更新于:2016年12月16日 |
然而1960年代澳洲执行种族隔离政策,诺曼在墨西哥奥运颁奖台上的行为,让澳洲社会及澳洲奥委会对他相当反感,甚至家人也连带受到排挤。1972年的慕尼克奥运,即使成绩卓越,他也不能代表澳洲参赛。诺曼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200米短跑所创出的澳洲纪录,保持至今;然而,他连在2000年雪梨举行的奥运会也没有被邀请出席。
2006年,诺曼因心脏病辞世,直到2012年澳洲国会才通过一项动议,向诺曼道歉并肯定他在田径运动的成就。
1968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编辑1968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200米竞跑项目于1968年10月15日至10月16日之间举行。诺曼在预赛时跑出了 20.17 秒的成绩,并短暂成为奥林匹克纪录。[2] 最终诺曼取得银牌。
在10月16日早上,美国田径选手汤米·史密斯以19.83秒取得男子 200 米竞跑冠军,并且打破奥会纪录。[3][4] 诺曼则是以20.06 秒取得第二名。另一名美国田径选手约翰‧卡洛斯(John Carlos)则是以20.10秒取得第三名的成绩。诺曼当时也是取得个人最佳成绩以及大洋洲最佳成绩[5],纪录保持至今。
比赛结束后,这三名田径选手上台接受当时的奥委会委员大卫赛希尔(David Cecil)颁奖。在讲台上,播放美国国歌的同时,史密斯与卡洛斯两位美国选手进行了后来知名的向黑人权力致敬仪式。事后在汤米·史密斯的自传中,史密斯自述这是向人权致敬而不是向黑人权力致敬。
当时虽然诺曼没有举手致敬,但是在讲台上他也戴着“奥林匹克人权运动”(Olympic Project for Human Rights,简称OPHR)的徽章。在赛跑比赛结束后,卡洛斯与史密斯两人向诺曼提出了他们想在颁奖典礼进行向黑人权力致敬的计划。根据记者马丁‧福拉纳根(Martin Flanagan)的纪载:“他们问诺曼他是否相信人权,诺曼表示相信。他们接着问诺曼是否相信上帝,本身是救世军背景的诺曼表示他坚定的相信上帝。我们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会远比运动纪录还要伟大。诺曼说‘我会与你们一起同在’卡洛斯说他原本以为诺曼的眼神会有点恐惧,但他并没有,我看到诺曼的眼神充满爱。” "[6] 在前往颁奖典礼的路上,诺曼看到一位美国白人赛艇选手保罗霍夫曼(Paul Hoffman)配戴 OPHR 的徽章,便向保罗询问是否能让他配戴徽章。[7] 由于卡洛斯的手套放在选手村没带出来,诺曼就建议史密斯与卡洛斯两人各戴一只手套。[8] 这也是为什么史密斯举起右手以及卡洛斯举起左手的原因。
1968-1972 的待遇
编辑在奥运颁奖典礼事件后,据称诺曼的后期职业生涯大大受到影响。根据 CNN 在 2012年的报导,诺曼在澳洲受到排挤以及非官方的嘲弄,奚落他是黑色权力运动中被遗忘的人。并且之后再也没有参加过奥运。[9] 主播表示诺曼并未被选上 1972 年的慕尼黑奥运澳洲代表队,尽管他取得奥运资格。甚至在 30 年后的 2000 年在澳洲举办的雪梨奥运也并未获邀参加。[10][11][12]卡洛斯后来评论表示:“我们(卡洛斯与史密斯)算是遭受打击,但诺曼则是被整个国家攻击,并且独自面对”[11][12]
澳洲奥委会则是强调诺曼没有在 1972 年的奥运被选上代表队,是因为他并没有达到或超越当时奥委会规定的最低标准 20.9 秒,[13] 以及并未在澳洲锦标赛表现出色的成绩。[14] 诺曼在1969-1971年间跑出几次符合标准的成绩。[15] 但是在 1972 年的澳洲锦标赛中,只跑出了 21.6 秒的成绩纪录,排名第三。[15]
生涯后期
编辑在 1968 年奥运之前,诺曼在澳式足球的俱乐部担任足球教练,作为非田径赛季的兼职。诺曼在 1972 年到 1977 年间参与了 67 场足球赛事,1978 年后他担任 19 岁以下的足球俱乐部教练。[来源请求]
死亡
编辑2006年10月3日,诺曼因心肌梗塞死亡,享寿64岁。[7] 美国田径协会宣布 2006 年10月9日 也就是诺曼的葬礼,为彼得诺曼日。史密斯与卡洛斯现身诺曼的葬礼,发表悼词,并担任护柩人员。
死后道歉
编辑2012年 8 月,澳洲国会发起一项提案,讨论是否要向诺曼进行道歉。[16][17][18] 最终在 2012 年10月11日国会通过向诺曼道歉的提案,内容如下[19]
(1) 表彰已故彼得诺曼非凡的运动纪录,于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 200 米竞跑项目中,以 20.06 秒获得银牌成绩,并且至今仍为澳洲纪录保持人。
(2) 承认彼得诺曼在颁奖台上配戴奥林匹克人权运动徽章的勇敢,并与非裔美国运动员汤米史密斯以及约翰卡洛斯一同向黑色人权致敬。
(3) 向诺曼回到澳洲所受到的待遇道歉,以及疏于认知他2006年英年早逝前扮演的启发人心的角色。
(4) 迟来承认彼得诺曼在促进种族平等中发挥的强大力量。
一开始提案的第 (3) 点声明为“尽管彼得诺曼多次符合标准,但澳洲未送他参加1972年慕尼黑奥运,向他致歉。”[20][21]
在 2012 年一个主张道歉的采访中,卡洛斯表示:[22]
“ | 在澳大利亚,没有人比彼得诺曼更应该受到尊重、认可和赞赏,因为他的人道主义关怀、他的性格、他的力量使他愿意成为正义的牺牲品 | ” |
在国会发表道歉声明后,澳洲奥委会反驳诺曼因为支持卡洛斯和史密斯而遭到排挤。澳洲奥委会不认为欠诺曼一个道歉,[18] 并发表以下原因:
- 诺曼只有受到澳洲奥委会警告,但并未处罚他。前奥委会主席 Judy Patching 只有因为诺曼在颁奖典礼上发生的事情警告过他,并且赠送诺曼许多张他想去看得曲棍球比赛的门票。[23]
- 诺曼并未选上 1972 年慕尼黑奥运澳洲代表是因为他并没有达到当时的最低合格标准(20.9秒)[13]以及他在 1972 年的澳洲锦标赛上以 21.6 秒的成绩排名第三。[15]
- 在 2000 年雪梨奥运前,澳洲奥委会声明“诺曼已经在他的家乡墨尔本参加许多奥运相关活动,他穿着他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运动服,在墨尔本的舞台上替澳洲奥委会宣布许多队伍的名称。诺曼是货真价实的澳洲奥运选手,澳洲奥委会也非常重视他的贡献。”[23] 由于成本考量,澳洲奥委会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将全部历年的澳洲奥运选手都邀请至雪梨奥运,但诺曼与其他的澳洲奥运选手拥有相同机会购买雪梨奥运会门票。[18] 然而美国在听说诺曼并未受澳洲邀请参与雪梨奥运后,主动提出邀请希望诺曼能参加。[24]
2018年,澳洲奥委会因诺曼参与 1968年的抗议活动而追赠他功绩勋章。澳洲奥委会主席 John Coates 表示:“我读过所有的历史纪录,并且很有把握地说,奥委会绝对没有亏待过诺曼。但我认为奥委会疏于认知他当时所扮演的角色”[25]
参考资料
编辑- ^ 向挺黑人運動選手致歉 澳爭論. [201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 ^ Irwin 2012
- ^ Athletics at the 1968 Ciudad de México Summer Games: Men's 200 metr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6 October 2018.. sports-reference.com
- ^ New Scientist 1981,第285页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sr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Flanagan 2006
- ^ 7.0 7.1 Hurst 2006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Frost p.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Montague, James. The third man: The forgotten Black Power hero. CNN. [9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rch 2017).
- ^ Georgakis, Steve. 'I will stand with you': finally, an apology to Peter Norman. [9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3 April 2017).
- ^ 11.0 11.1 Vincent, Donovan. The forgotten story behind the 'black power' photo from 1968 Olympics. 7 August 2016 [9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8 March 2017) –通过Toronto Star.
- ^ 12.0 12.1 Divided by their colour, united by the cause. 1 August 2016 [4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November 2017).
- ^ 13.0 13.1 IOC Releases 1972 Olympic Standards. Track and Field News. May 1971: 24.
- ^ A sprint hope who ran foul of Olympic starters gun. National Times (3–8 April 1972 p.28).
- ^ 15.0 15.1 15.2 Messenger, Robert. Leigh sprints into wrong lane over Norma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4 August 2012 [12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4 November 2016).
-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
- ^ 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 2012
- ^ 18.0 18.1 18.2 Whiteman 2012
- ^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2012,第1865页
- ^ Black Power apology 48 years in making. News.com.au. News Corp Ltd. 2012-08-17 [201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February 2019).
- ^ The brilliant story of the 'other guy' in this iconic Olympics photo. indy100. 2017-10-19 [201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August 2019) (英语).
- ^ Carlos & Eastley 2012
- ^ 23.0 23.1 Peter Norman not shunned by AOC. Australian Olympic Committee News, 6 November 2015. [12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November 2015).
- ^ Schembri 2008
- ^ Peter Norman given posthumous Order of Merit by AOC. SBS News. 28 April 2018 [2 March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