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

(重定向自Peter Pan

彼得·潘(英语:Peter Pan)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里笔下的虚构人物,为剧作《彼得·潘》中的主角之一。是个性情豪迈奔放,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他会飞,永远不会长大英语Puer aeternus。彼得·潘的名字是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牧神,以及他所照顾的卢埃林·戴维斯兄弟英语Llewelyn Davies boys中的彼得·卢埃林·戴维斯英语Peter Llewelyn Davies

彼得·潘
彼得·潘角色
彼得·潘吹笛的插图,法兰西斯·唐金·贝德福德英语Francis_Donkin_Bedford为《彼得与温蒂》(1911)所绘
首次登场小白鸟》(1902)
创作者詹姆斯·马修·巴里
饰演尼娜·布西科英语Nina Boucicault (彼得·潘 1904)
贝蒂·布朗森英语Betty Bronson (彼得·潘 1924)
罗宾·威廉姆斯 (铁钩船长 1991)
杰里米·桑普特 (彼得·潘 2003)
莱维·米勒 (小飞侠:幻梦启航 2015)
配音鲍比·德里斯科尔英语Bobby Driscoll小飞侠 1953)
角色设定信息
别名拒绝长大的男孩
物种人类
性别男性
国籍英国
重要他人温蒂·达林
叮叮

彼得·潘是遗失男孩英语Lost Boys (Peter Pan)(Lost Boys)的首领,在梦幻岛冒险,其中遇到了小仙子海盗人鱼美国原住民,偶尔也会遇到从梦幻岛以外的世界来的普通小孩,像是温蒂·达林(而彼得·潘也喜欢温蒂)。巴里有二部作品提到彼得·潘,彼得·潘也出现在许多卡通、影片及商品中,都是衍生自巴里的作品。包括1953年的动画电影《小飞侠》、2003年的真人电影《小飞侠彼得·潘》等作品。

彼得·潘是“不愿意长大的男孩”的典型代表,而后来也用彼得·潘症候群来描述在社会上,不想长大的成年男性[1]

起源

编辑
 
Oliver Herford英语Oliver Herford1907年绘制的彼得·潘

彼得·潘最早是在詹姆斯·马修·巴里的《小白鸟》(1902年)中一个章节的人物,《小白鸟》是一部给成人的小说,彼得·潘出现在其中《肯辛顿公园的彼得·潘》(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的章节中,是一个七天大的小孩。在1904年剧作的成功后,巴里的出版商Hodder and Stoughton将《小白鸟》的13至18章抽出,在1906年重新印刷,书名为《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英语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由亚瑟·拉克姆绘制插图[2]

詹姆斯·马修·巴里在《彼得·潘:不会长大的男孩》(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的剧作中以彼得·潘为剧作的主角,首演在1904年12月27日于伦敦演出。巴里后来将其剧作改编成小说,在1911年出版,书名为《彼得·潘与温蒂》(Peter Pan and Wendy)[3]:98-99

外貌

编辑

詹姆斯·马修·巴里没有描述过彼得·潘外貌的细节,让读者和其他诠释者有许多想像及发挥的空间。在剧作中,彼得·潘的衣服是由秋天的叶子及蜘蛛网组成[4]。彼得·潘的名字及他常演奏的排箫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牧神[3]。在《彼得·潘与温蒂》中有提到彼得·潘的乳齿都还在[5]。巴里描述彼得·潘是个漂亮的小男孩,有着迷人的笑容“裹着树叶和从树上流下的果汁”[5]

年龄

编辑

彼得·潘的形象部分来自巴里的哥哥大卫。大卫在他十四岁的生日因为溜冰意外死亡。在他父母亲的心目中,大卫永远是个小男孩[6]。巴里在伦敦肯辛顿公园认识的卢埃林·戴维斯(Llewelyn Davies)一家的小儿子彼得则是彼得·潘的另外一个源头。[7]

不过彼得·潘曾被描绘成不同的年纪。

  • 在《小白鸟》中,他只出生了七天。
  • 虽然在巴里的剧作及小说中都没有提到他的年龄,不过书中提到彼得·潘的乳齿都还在,也有其他部分提到彼得·潘似乎比较大,约有12至13岁。

和其他人的关系

编辑
 
伦敦肯辛顿公园的彼得·潘

家庭

编辑

彼得·潘在婴儿时就离开了家。在《小飞侠在肯辛顿花园》的Lock-Out Time中有提到他有一个弟弟,不过之后就没有再提到他。

父母

编辑

在《小飞侠在肯辛顿花园》及《彼得·潘与温蒂》中有提到彼得·潘在婴儿时就离开了家。一段时间之后他在家的外面观看,发现窗户关着,房子里有另外一个婴儿,彼得·潘认为他的父母已经不要他了,因此就没有再回来。

在《铁钩船长》中,彼得·潘有提到他的父母,特别是他的妈妈,希望他长大,读伦敦最好的学校,之后像父亲一様成为法官,有自己的家庭。当小飞侠飞往肯辛顿花园后,他曾回到家,发现父母已经忘记他了,而且家中已经有另一个小孩。

杰克和玛姬

编辑

杰克(Jack)和玛姬(Maggie)是在《铁钩船长》电影中的原创角色,是彼得·潘和温蒂的孙女茉伊拉(Moira)所生的小孩。

在《铁钩船长》电影中,彼得·潘希望长大,成为一个父亲。他遇到了温蒂的孙女茉伊拉(Moira),彼得·潘放弃了他不死的身份,两人相恋结婚。在电影中他们有二个小孩,分别叫杰克(Jack)和玛姬(Maggie),不过彼得因为一直失约,长期在家庭中缺席,让茉伊拉生气。刚进入青春期的杰克也因为彼得长期缺席而失挫,后来因为要找寻父亲的形象而转向铁钩船长英语Captain Hook。彼得的小女儿玛姬仍对父亲有信心,帮助父亲和梦幻岛上的遗失男孩,从铁钩船长手上将杰克救出。彼得在最后一次造访梦幻岛后,找回了他个性中许多有趣的部分,这也强化了他们一家的关系。

朋友

编辑

美咪·梅纳林

编辑

在肯辛顿花园时,彼得·潘遇见一位名叫美咪·梅纳林(Maimie Mannering)的女孩,二个人很快就成为朋友。彼得·潘曾向梅纳林求婚。后来美咪想要和彼得·潘一起留在肯辛顿花园时,她才意识到她的妈妈很担心她,她需要回到她妈妈旁边。美咪回到妈妈身边,答应会永远记着彼得·潘。美咪成人时,一直想着彼得·潘,写信及送礼物给他会。彼得·潘为了要记得美咪,他骑着美咪为他创造的幻想山羊。一般认为美咪·梅纳林就是温蒂·达林的前身[8]

温蒂·达林

编辑

在剧作《彼得·潘》中,彼得·潘每晚会到温蒂·达林的家,听她母亲达林太太(Mrs. Mary Darling)讲睡前故事。一天晚上他被发现了,在逃跑中他丢失了影子。回来找影子时,他吵醒了温蒂。温蒂帮他修好了影子。彼得发现温蒂也知道很多故事,于是他邀请温蒂到梦幻岛(Neverland)来做他们这一群遗失男孩(Lost Boys)的母亲。他们都是在肯辛顿公园走失的孩子。温蒂答应了,同她的两个弟弟,约翰和麦可一起跟着彼得·潘前往了梦幻岛。

温蒂曾对彼得·潘有罗曼蒂克的感觉,但因为彼得·潘无法爱她,因此没有留在梦幻岛。在2003年的电影《小飞侠彼得·潘》中提到,双方其实对彼此都有好感。铁钩船长让彼得·潘不能飞的方法就是让他以为温蒂离开他了,后来长大,和其他男人结婚。但温蒂给他一个隐藏的吻(表示彼得·潘是她的真爱),让彼得·潘有活下来的意愿,救了彼得·潘。在电影《铁钩船长》中,长大后的温蒂提到当彼得·潘没有阻止她结婚时,她很意外,代表她曾经对彼得·潘心动(也可能一直还是喜欢他)。在2002年的迪士尼电影《梦不落帝国》中,长大后的温蒂又和彼得·潘短暂而快乐的重逢,而且表示对彼此的好感。

在原著小说中,后来彼得·潘和温蒂的女儿珍、温蒂的外孙女玛格丽特作朋友,意味着这様的关系会持续下去。每次彼得·潘来到真实世界中,都会和小孩作朋友。彼得·潘曾希望温蒂作他们这一群遗失男孩(Lost Boys)的母亲,他也因温蒂的请求,带着她的弟弟约翰·达林英语John Darling (Peter Pan)迈克尔·达林英语Michael Darling (Peter Pan)到梦幻岛。故事中曾提到温蒂是唯一一位吸引彼得·潘注意的女生。

虎莲公主

编辑

虎莲公主英语Tiger Lily是梦幻岛中美国原住民部落Piccaninny首领的女儿。巴里描述她是“靠着自己力量的公主”。虎莲公主被海盗绑架,留在Marooners的岩石上等死,后来被彼得·潘救了。似乎她也喜欢彼得·潘,不过彼得·潘完全的忘记了别人的感受,所以没有回应她。在迪士尼的电影中,虎莲公主为了表达对彼得·潘的感谢,为他跳舞而且亲吻了他。彼得·潘脸红了,因此温蒂也对虎莲公主吃醋。

叮叮

编辑

叮叮是梦幻岛的仙子,是彼得·潘的好朋友。叮叮在彼得·潘冒险时常常帮助他。但因着嫉妒,叮叮有时会出现恶意的行为,例如让遗失男孩用箭射温蒂(在迪士尼的电影则是几乎要砸死温蒂),或是将彼得·潘的藏身之处告诉铁钩船长,认为他会抓温蒂,不会抓彼得·潘。后来叮叮发现她做错事了,她喝下了铁钩船长留给彼得·潘的毒药(在迪士尼的电影则是将铁钩船长的炸药推走)。

敌人

编辑

铁钩船长

编辑

铁钩船长英语Captain Hook是彼得·潘的敌人,某一次决斗时铁钩船长的左手(或是右手)被砍断且被湾鳄吃了,砍断的手后来装了铁钩,这也是铁钩船长名字的由来,而铁钩也成了铁钩船长的标志。铁钩船长的船员(包括斯米先生英语Smee和斯塔基)也认为彼得·潘是敌人。铁钩船长最怕二个东西,一个是害怕看到他自己的血(可能是某种特殊颜色的血),另一个则是把他的手吃掉之后,继续追着他的鳄鱼[9]

在1953年的《小飞侠》动画电影中,铁钩船长因为彼得·潘将他的手砍下,而且让鳄鱼吃掉,因此要找彼得·潘复仇,在达到目的之前,不离开梦幻岛[10]。后来铁钩船长答应仙子叮叮“连一根指头(或是铁钩)都不能碰到彼得·潘”,之后就在彼得·潘的藏身之处放炸弹,这部影片的最后,铁钩船长因鳄鱼追赶而逃到远方。华特·迪士尼坚持要让铁钩船长活着,他提到:“观众会想看到铁钩船长,不会想看到铁钩船长被杀死。”[11]。在续集《梦不落帝国》中,铁钩船长把温蒂的女儿珍误认为温蒂,用她作为诱饵,设法要抓到彼得·潘。

流行文化的影响

编辑

Peter Pan这个名称也用在许多不同的场合: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徐砚美. 「彼得潘症候群」—不想長大的男生,面對男女關係會變得薄情嗎?. 关键新闻网. 2016-12-22 [2017-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7). 
  2. ^ Birkin, Andrew. J.M. Barrie & the Lost Boy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47. ISBN 0-300-09822-7. 
  3. ^ 3.0 3.1 幸佳慧. 掉進兔子洞:幸佳慧帶路,跟著經典童書游英國. 台北: 天下. 2012年8月. ISBN 978-986-241-578-8. 
  4. ^ Barrie, J.M. Peter Pan (play). Hodder & Stoughton, 1928, Act I, Scene 1
  5. ^ 5.0 5.1 Barrie, J M. Peter and Wendy. Hodder & Stoughton, 1911, Chapter 1
  6. ^ Birkin, Andrew. J.M. Barrie and the Lost Boy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7. ^ White, Donna R.S. British Children's Writers, 1880–1914. Detroit, Michigan: Gale. 1994. ISBN 978-0810355552. 
  8. ^ Rose, Jacqueline. The Case of Peter Pan, Or, The Impossibility of Children's Fic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4, Pg. 28
  9. ^ Barrie, J.M. Peter and Wendy. Hodder & Stoughton (1911)
  10. ^ Captain Hook: Character History. Disney Archives. [2017-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8). 
  11. ^ Thomas, Frank & Johnston, Ollie (1993) Disney Villain "Chapter 4: Nine Old Men," section: "Peter Pan", pages 109-113. ISBN 978 1562827922
  12. ^ Carpenter, Humphrey, Tolkien: A Biography,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77, ISBN 0-04-928037-6 
  13. ^ Kiley, Dr. Dan, 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 Avon Books, 1983, ISBN 978 0380688906
  14. ^ Various materials compiled from University of Granada. Overprotecting Parents Can Lead Children To Develop 'Peter Pan Syndrome'. 2007-05-03 [201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15. ^ Kiley, Dr. Dan. The Wendy Dilemma: When Women Stop Mothering Their Men. Arbor House Publishing. 1984. ASIN B000O6BTHI. ISBN 9780877956259. 
  16. ^ Peter Pan Syndrome. 2010-09-20 [201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