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5导弹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5月22日) |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8年5月22日) |
S-75(北约代号:SA-2)是苏联第一代实用化的防空导弹系统,1954年10月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1957年莫斯科五一节阅兵式公开。主要用于拦截敌轰炸机执行要地防空,取代了130毫米与100毫米高射炮。
S-75 Desna / V-750 北约代号:SA-2“Guideline”“指引” | |
---|---|
类型 | 地对空导弹 |
原产地 | 苏联 |
服役期间 | 1957年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拉沃奇金设计局 |
衍生型 | 红旗-1中近程防空导弹 红旗-2中近程防空导弹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163千克 |
长度 | 10.726米 |
直径 | 0.645米 |
弹头 | 火药爆裂弹 |
弹头量 | 135千克 |
发动机 | 两段式火箭后燃机 |
翼展 | 2.56米 |
作战范围 | 48公里以上 |
飞行高度 | 3,000-22,000米 |
速度 | 3马赫 |
制导系统 | 雷达站乘波制导 |
发射平台 | 地面发射台 |
技术
编辑每个发射营装备六枚发射架成六边形布置。导弹为两级发动机,第一级固体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弹径0.645米;第二级发烟硝酸-煤油液体发动机工作22秒,弹径0.5米,推力2,650千克。发射营的火控系统站能跟踪一个目标,利用三个信道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拦截目标。战斗部重195千克,内装135千克炸药,低空杀伤半径65米,高空杀伤半径250米,平均精度75米。单发杀伤概率70%,三发杀伤概率95%。
载车为吉尔ZIL-157半拖车,最大时速35公里。发射架为CM-63单臂全回转,重8,400千克,最大仰角65度,电驱动,再装填时间10分钟。
雷达站组成如下
- “匙架”(Spoon Rest)预警/搜索雷达,作用距离275公里
- “边网”(Side Net)测高雷达。
- “刀架”(Knife Rest)指示/跟踪制导雷达,作用距离65公里。
- “扇歌”(Fan Song)制导雷达距离达发现目标距离70公里以上,自动跟踪距离55公里,采用机械双天线双波束扫描方式,能够同时跟踪6批目标和制导3发导弹攻击一个目标。
S-75系统与现代雷达相比,操作过程复杂,进入战位与接敌反应速度慢,抗干扰性能差,但在1950年代是世界上最尖端科技,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有各种改型升级在一些国家服役。
装备使用历史
编辑1957年12月苏联政府批准定型,1958年起迅速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到1960年已达到1,000具以上发射架。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协议引进C-75防空导弹系统。195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在北京成立;12月6日,北京军区空军组建了地空导弹第2营;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在徐州组建了地空导弹第3营。1959年4月,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各营赴西北靶场进行实弹打靶。1959年9月担负首都防空作战值班。
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第2营在营长岳振华指挥下在北京通县张家湾上空击落中华民国空军飞行员王英钦上尉驾驶的RB-57D侦察机[1],这是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2]。
1960年5月1日苏军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击落美U-2高空侦察机,俘获美军飞行员鲍尔斯。
越战期间,1965年至1968年美国发动滚雷行动,不再严守不越过北纬17度线,开始允许空军越界对北越进行空袭。苏联于1966年10月起援助北越SA-2对抗美军,并进行实战检验。初期效果甚佳,每射击2~3枚即有一次战果。但随着战事延长,双方不断角力,交替技术升级。 1972年12月4日,北越在巴黎和平会谈上拒绝先前已达成意向的条款,美军遂于1972年12月18日起发动后卫II行动,进行初始计划为期3天的不计较损失的大规模轰炸。但B52在战役的头3天损失惨重,于是改变战术,从第4天起不顾影响到自己的通讯及战斗机护航,以每4架B52视距内结伴飞行,到达目标区后全开机载大功率宽频电磁干扰,同时进行高空轰炸。电磁干扰一方面使B52 4机编队在目标区无法与地面和护航战机通过无线电通讯,甚至影响到机内的有线电话通讯,另一方面有效地饱和了SA-2的指令接收器放大管,使其在接近B52编队时失去控制;而苏联未来得及调整SA-2战术,新开发的SA-3(后击落F117的型号)也未来得及投入实战。所以在后卫II行动的末期,B52的损失大为降低。不计其它战机和防空武器:此役最后持续了10天,共16架B52被击落或迫降后报废,其中14架为SA2战果,占越战总共31架损失的B52中约一半;越方则共发射了1,242枚SA-2,几乎耗尽河内地区的库存;平均SA-2每射击70枚才有一次战果。在后卫 II 作战行动中,SA-2一方面打破了美方的3天大规模轰炸迫使越方屈服计划,另一方面也未能阻止美方轰炸,最终迫使北越于29日即轰炸的10天后,回到谈判桌前,并于1973年1月27日签订巴黎和平协约,美国得以“体面”地从越南撤军。
196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的HQ-1导弹系统初步定型,取得了击落敌机的战果,但没有大量生产和装备。对C-75小改提高了电子对抗能力的HQ-2型,主要目标是U-2侦察机,于1966年试制成功。1967年6月定型。
埃及仿制型号为“Tayir as Sabah”,伊拉克曾经将它改造为地对地导弹。[3]
苏联的型号发展
编辑SA-2A:S-75德维纳河Dvina(Двина)装备“扇歌”-A制导雷达、V-750或V-750V导弹。1957入役。有效射程8-30km,有效射高450-25,000 m
SA-N-2A:S-75M-2沃尔霍夫河-M Volkhov-M(Волхов)。在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捷尔任斯基”号上尝试安装了1座双联C-75导弹发射架和配套的雷达、弹库,但发现效果有限,最后于是移除。
SA-2B:S-75杰斯纳河Desna(Десна),“扇歌”-B制导雷达,V-750VK或V-750VN导弹。1959入役的第二代系统。装备了更强大的助推段发动机。有效射程500-30,000m,最大射程34km.
SA-2C:S-75M沃尔霍夫河Volkhov。“扇歌”-C制导雷达,V-750m导弹。SA-2B的改进型,1961年入役。V-750m导弹射程提高到43km,最小射高降低到400m.
SA-2D:“扇歌”-E制导雷达,V-750SM导弹。有效射程6-43km,有效射高250-25,000m.
SA-2E:“扇歌”-E制导雷达,V-750AK导弹。可装15kT核弹头或295kg常规战斗部。
SA-2F:“扇歌”-F制导雷达,V-750SM导弹。1968入役,针对越南战争与中东战争的教训加强的抗干扰能力。
S-75M:伏尔加河Volga(Волга),1995年设计。
其他国家改型
编辑- 红旗-1、红旗-2、红旗-3、红旗-4、红旗-12防空导弹,凯山-1外贸型防空导弹
- M-7(东风-7、CSS-8)/B610战术弹道导弹、B611外贸型战术弹道导弹
- 可汗弹道导弹,土耳其仿制的B611M弹道导弹
- 赛义德-1、赛义德-2、赛义德-3防空导弹,雷霆-69/B610、法塔赫-110、法塔赫-313、佐勒菲卡尔弹道导弹,波斯湾、霍尔木兹-1、霍尔木兹-2反舰弹道导弹,伊朗改型
- M-600弹道导弹,叙利亚生产的法塔赫-110
- Qaher-1、Qaher-M2/雷霆-69/B610弹道导弹,也门改型
上述导弹的共同特征是沿用了S-75的倾斜发射方式和类似的发射架,使其不同于一般弹道导弹的垂直发射。
影剧作品
编辑现役国(2022)
编辑- 亚美尼亚:79 台发射架
- 阿塞拜疆:35
- 保加利亚:29
- 古巴:70枚以上
- 埃及:270,Tayer el-Sabah 改型
- 埃塞俄比亚:一些改为机动发射车[4]
- 伊朗:500台以上发射架的红旗-2 和若干 Sayyad-1/1A & 2.[5]
- 吉尔吉斯斯坦:少量不明数量
- 利比亚[6]
- 自由军叛军俘获,据信多数已被攻击所毁(2018)
- 蒙古国
- 缅甸:48台发射架 250 枚以上(2008)
- 朝鲜:超过270枚,若干隐藏发射架
- 巴基斯坦:红旗-2B 现役数量极大.[7][8]
- 罗马尼亚
- 苏丹:700枚以上
- 叙利亚:275枚以上,若干隐藏发射架
- 塔吉克斯坦:少量不明数量
- 越南:280枚以上
- 也门
- 津巴布韦
参考
编辑- ^ 唐飞. 「乾坤一鏡」-空軍照相偵察機部隊史(二) (PDF). 空军学术双月刊. No. 第652期 (中华民国国防部). 2016年6月: 140.
- ^ Leone, Dario. How a Chinese SA-2 shot down a Taiwanese RB-57D and scored the first ever SAM-Kill. The Aviation Geek Club. 7 October 2020.
- ^ 存档副本. [2014-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0).
- ^ Binnie, Jeremy. Ethiopia turns S-75 SAMs into self-propelled systems. IHS Jane's 360. IHS Jane's. [4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 ^ 存档副本. [201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 ^ The Libyan SAM Network. 2010-05-11 [201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 ^ Kapila, Viney. The Indian Air Force, a Balanced Strategic and Tactical Application. Prabhat Prakashan. 2002. ISBN 9788187100997.
- ^ Zaloga, Steven. Red SAM: The SA-2 Guideline Anti-Aircraft Missile. Osprey Publishing. 2007: 40. ISBN 97818460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