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御朱印

最新留言:Wildgun在5年前发布在话题未通过的新条目推荐讨论

各位好。我是该页面的创建者。创建时我也在考虑,到底该用“御朱印”还是“朱印”来称呼这个事物。从现有维基百科的日语、英语和德语相关页面,都没有将“御”或者“go”加在词条名上,因为“御”在日语里只是一个尊敬用的前缀。但是在中文的日本旅游或日本文化的网页里,我看到的还是御朱印三字连用的情况比较多。此外,在日本观光协会机构(好像是日本旅游局下属的一个推广网站?)里,有一个中文的介绍页面,也是用了“御朱印”这三个字的称呼。链接在此:http://www.visit-japan.jp/shindo/powerspot/powerspot03.html 。因此我目前设立的词条页面名为“御朱印”。 --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1日 (二) 23:39 (UTC)回复


还有一个有关著作权的问题。 像御朱印这类事物,是由神社、寺院方面人员所手写,但却是为我个人的参拜行为而做的证明。且在获得御朱印时,通常也是奉献(支付)了一定金额的。如果先隐去其宗教信仰含义,那么就是一种类似商业购买的行为(这么说虽然有些不敬)。这样的话,这一枚御朱印的著作权算是谁的?我作为参拜者,有没有权利将其上传至维基百科?就日本的御朱印词条页面来看,维基编辑者也上传御朱印的。--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2日 (三) 01:01 (UTC)回复


还是我。目前中文网络上关于御朱印的完整介绍还不多,所以我5月份的时候建了一个中文站点(https://yuzhuyin.com/ ),因为维基百科词条内容不宜写入过于琐碎的事项,因此我想把自己的网站作为资料站,加在本词条的“外部链接”中。又因为了解到维基百科有“利益冲突”原则(维基百科:外部链接)因此我不便自己编辑进去。请大家看一下我的网站是否适合插入本词条。另外,我也在考虑,是直接插入我网站的首页,还是两个比较详细的问答形式的介绍页?(《御朱印入门问答》以及《御朱印豆知识》)。交给各位Wiki的同好判断吧。--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4日 (五) 00:41 (UTC)回复

未通过的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如何获得并欣赏这张由日本神社、寺院授予的凭证
    御朱印条目由Wildgun讨论 | 贡献)提名,其作者为Wildgun讨论 | 贡献),属于“Japan”类型,提名于2016年11月4日 16:28 (UTC)。
    • (!)意见看不到提问的核心关系?更像是参拜证明。--Alexbear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01:14 (UTC)回复
    • 呃…确实。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提问角度是不太切合词条内容。现在还能修改吗?--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04:47 (UTC)回复
      当然可以--Alexbear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05:11 (UTC)回复
    • 修改条目提问。原提问为:这样一张纸,何以证明人们与日本神佛的关系?--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05:35 (UTC)回复
    • (+)支持符合DYK标准(回撤理由如下)--Alexbear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06:06 (UTC)回复
    • (+)支持,符合标准。--Iflwlou [ M {  2016年11月5日 (六) 09:25 (UTC)回复
    • (-)反对请遵守各式手册,勿滥用粗体,另外参考文献存在大量裸露链接--浅蓝雪 2016年11月5日 (六) 09:59 (UTC)回复
    • 你好,不符合维基规范的粗体我看到你与另一位维基人已经帮我编辑掉了,谢谢。另外,我已经根据Wikipedia:列明来源编辑了四处参考来源里的URL,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这个问题?--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12:25 (UTC)回复
    • (-)反对,部分参考为不可靠来源。—AT 2016年11月5日 (六) 16:20 (UTC)回复
    • (+)支持,符合标准--B2322858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04:27 (UTC)回复
    • (-)反对:>> 理处通常名为“受予所[来源请求]”、“御朱印所”、“社务所”、“寺务所”等 << 受予所这三个字在中文和日文来说意思都不对。因为在引号里所以专门提一个反对。请给出来源或修改。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05:29 (UTC)回复
      • (:)回应:你好,已修正为“授予所”。估计是我最初整理时的失误。我自己网站也改正啦,谢谢指出。--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16:01 (UTC)回复
        • (+)支持(撤回支持理由见下):符合DYK标准。内容翔实。日文原文是授与所,但我不反对你写成授予所,因为这是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另,回复请使用缩进。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02:04 (UTC)回复
          • (:)回应:啊,“与”和“予”这个字,也要考虑一下了。如果从“方便中国游客过去一看就认识”的角度,应该还是遵从日文的“与”。不过你这又提到符合汉语习惯。按照维基百科,应该是直接收录日本匾额上的汉字,还是更倾向于符合中文习惯?我的意见是:这里既然是用了引号,说明是一种引用。因此应该直接按照日本匾额上写的“授与所”。要不要我再修正一下?--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04:26 (UTC)回复
    • (&)建议:苏州寒山寺和西安青龙寺刚好我都去过。两者都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与日本佛教界的交流中受益不小。我相信这两座中国寺庙的朱印状都是应日本僧侣和香客的需求而创设的。毕竟这是中文条目,可否在这里扩展一些?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05:37 (UTC)回复
    • (-)反对:来源不足,而且所提供的来源部分属于不可靠来源。-- Marcus Hsu  ✉  2016年11月7日 (一) 08:17 (UTC)回复
      • 同意你的意见,但从“你知道吗”的角度来看我希望更多这样的条目入选,哪怕因为参注不足而显得有原创研究的味道。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15:10 (UTC)回复
        • 这点恕我无法苟同。对维基百科的正确性及品质的批评一直未曾间断,所以,身为维基编者就应该对自己有更严苛的要求来扭转此一形象。要让条目更正确,质量更高,最基本的作法就是可靠的来源,这也是维基各方针不断强调此点的主因。“你知道吗”是一个“被推荐”的字段,虽然其地位不如GA/FA,但是好歹也是维基编者社群的“推荐”。如果我们编辑社群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可以马虎,那就永远别想中文维基百科的质量能有什么提升。一般条目随便写写我眼不见为净也就算了,但是要我投一票推荐其上维基首页,起码要能说服我它的内容的准确性是有凭有据的。对DYK条目,我可以接受内容比较贫乏、不够周全、不够完整、甚至用词遣字没有修饰,但是我绝对要求写的都得要有凭有据——起码关键、重要的部分要全。如果,“参注不足而显得有原创研究的味道”都可被接受,那维基就是百度百科化。另外,我也不是私设障碍;DYK基本推荐资格里面提到“维基编辑规则:符合命名常规、格式指南、版权、具备基本功能(如内部链接、分类等)。参选DYK的条目不应违反维基百科的内容方针”,内容方针里就包含了“非原创研究”。-- Marcus Hsu  ✉  2016年11月8日 (二) 02:13 (UTC)回复
          • (:)回应:啊,这个一时半会儿就没办法啦。毕竟御朱印起源于日本,在日本以外很少见,中文书面资料更是几乎没有,更何况经学术界同行评议的资料了。我上周也向上海图书馆网联合知识导航站的人工服务询问了有没有相关中文资料,不过至今没有回音……--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04:15 (UTC)回复
          • (-)反对:你说得对。本来我也就是在主张法外开恩。从评审风气来说,DYK里随便给赞成票的情况现在也很明显,我也认为DYK应该更严格;从学习交流的角度讲,严格的评审也是对新人有利的,我也是个新人;从最根本的维基百科条目质量来说也是一样,而且就算评不上DYK,将来也有机会不断完善成为一个读者喜爱编者自豪的条目。我个人对这个条目内容很感兴趣,也许将来机会合适我也来完善一下吧。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05:40 (UTC)回复
            • 补充:我不认为维基百科的条目都能做到来源完善;但是,我觉得对于由编辑群审核与推荐的DYK/GA/FA的条目,充分的来源是很重要的,因为编辑群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条目主题的相关专业,所以让编辑群能透过来源来核实条目内容的准确性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编辑们审查条目时一定要尽量去读来源的原因之一(虽然中文维基大部分的人投票时根本就是只看文字多寡、图片多寡)。我看过太多条目附的来源都鱼目混珠(英文版的条目也有不少这种情况),来源跟所注解的内容根本毫无关联,就此夹带个人原创见解或乡野传说,所以就更别谈不带来源文献的情况。当然,如同我前面说的,我也同意有些内容真的很难找到可靠来源;但是,这种内容只要不是写得太离谱或太不中立,最多是上不了DYK,也不会被删除。因此,编者们不必为了上不了DYK就感觉沮丧,我自己也刚完成一条我觉得不够格参选DYK的条目啊。编者应该自己想想,在维基上写条目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有些人认为拿DYK/FA/GA可以激发或维持自己写条目做贡献的动力,那我建议尽量挑一些热门的、有充足文献来源的条目来写,不然就是给自己挖坑跳啊。-- Marcus Hsu  ✉  2016年11月8日 (二) 06:54 (UTC)回复
              • 赞同。在任何时候都对条目求全责备是不现实也不符合维基(不是维基百科)精神的,但质量要求必须明确,有多少问题就要清晰地标注出来,这也是维护模版和讨论页存在的意义。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08:57 (UTC)回复
    • (&)建议:主编,为了条目的质量我们可以想想办法。中文文献缺乏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日文文献。为了写日本城堡的条目我也去买了相关书籍。另,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贡献一些朱印帐的图片。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06:02 (UTC)回复
      • 日本有不少御朱印的相关书籍(亚马逊及CiNii都找得到),虽然不尽然是学术文章,但是以这条目的属性来说,这些书籍有些内容是可被参考的。-- Marcus Hsu  ✉  2016年11月8日 (二) 07:14 (UTC)回复
        • 嗯,我自己手边就有两三本。在当前的条目里,我也引用了这两本书。不过日本亚马逊上的日文书,基本上也是停留在“御朱印入门知识+御朱印欣赏”的阶段,专门从学术或者宗教机构管理事务来介绍的,目前我还没看到。--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10:59 (UTC)回复
      • 你是说我贡献(上传)御朱印帐的图片吗?我自己有御朱印帐的扫描件。不过因为条目是御朱印,不是御朱印帐,所以我就没上传御朱印帐的图片。御朱印的图片我也是神社与寺院各选了一张。你是指需要上传更多的图片吗?--Wildgun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10:59 (UTC)回复
        • 抱歉没说明白。并不是现在直接用于改善条目的。如果你愿意发布照片到wiki commons,将来可以被维基百科和其他的项目使用。并不一定立即用来改善这片条目,条目现在的状况,应该先解决不合规定的问题,否则增加图片也不能提高质量。我看到主编的网站和在别处寻求帮助的情形了,相信主编是真心很喜欢朱印相关主题的。只是问一下,多一些图片资料也许会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萌生兴趣。 --犬风船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15:54 (UTC)回复
    •   问题不当--D981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13:49 (UTC)回复


各位好。本次我编辑删除了“关于御朱印,也有以下禁忌事项”下有关寺院、神社御朱印帐需分开的建议。理由如下: 1、这则建议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出处根据;

2、就我本人领受的25册(或以上)御朱印来说,没有碰到一例是因为神社、寺庙混用而遭到神职人员拒绝的情况;

3、就我阅读过的各类纸质出版物及各神社、寺院网站上,也没有明确表示拒绝神社、寺院混用御朱印帐的内容。反倒是京都的日莲宗寺院本昌寺在起官网上写明了就算是授予日莲宗御首题,也不在意是否寺、社混用御朱印帐。http://honshoji.net/gosyudai

4、从日本宗教发展历史上来说,本来就长期存在着神宫寺、神佛习合、本地垂迹的现象,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寺中有社、社中有寺的情况。

综上,我认为个别神职人员习惯,不具有普遍性,不应成为写入维基百科御朱印“禁忌”的内容。如果认为需要作为禁忌或礼仪来写出,那么请支持者提供一些神社、寺庙的官网,或纸质出版物作为证据。 --Wildgun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17:04 (UTC)回复

返回到“御朱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