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汉武帝
汉武帝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 条目“汉武帝”已被列为人物类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顺序
编辑第六?
算上吕后,是第七。—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Sbl(对话|贡献)于13:38 2004年8月29日(UTC+8)加入。
- 吕后不是皇帝呢。 --Lorenzarius 16:32 2004年8月29日 (UTC)
汉武帝喜爱男色也不用写这么多吧?
编辑有点避重就轻的感觉,就私生活写这么多好像不太合适,而正事倒一略而过—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枫...秋絮(对话|贡献)于23:44 2005年9月24日(UTC+8)加入。
有大量重复,需要修改--Elb 18:39 2005年11月11日 (UTC)
感觉他就只是个同性恋。--刻意|Talk 05:04 2005年12月29日 (UTC)
那不就代表之前正事写的太少,这不是写多不多的问题,而是如果是真实的,当然要忠实的表达出来,让大家了解事情的真相。—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Stargate756(对话|贡献)于02:04 2006年6月5日(UTC+8)加入。
李延年染指后宫???
编辑先有“李延年犯法,遭受宫刑。”,然后又提到“但多情的李延年耐不住寂寞,并染指后宫”,可是宫刑的定义就是丧失男性能力,而且根据文中描述“李延年皮肤白皙光润,胡须也消失”,显然确实已经受到了宫刑。敢问其如何“耐不住寂寞,染指后宫”?我认为整个关于汉武帝喜好男色这一段都像是野史的情节,即使汉武帝喜好男色也没必要描述的这么详细,几乎占了条目1/3的篇幅吧?而且还有大量的心理描述,比如“于是将心中愤怒转向韩嫣”“刘彻很高兴,因为李延年受宫刑后,一定更加娇美”,如何确保这些心理活动的准确性,记载于何处?-- Ranmin 07:27 2006年3月10日 (UTC)
这些资料记戴于向斯先生的书。
你又怎么知道这是野史的东西???—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Stargate756(对话|贡献)于02:02 2006年6月5日(UTC+8)加入。
首先很抱歉要提醒各位,在发表意见的时候请在留言后头加上~~~~,系统会自动替您签上大名和留言时间。另外为了查阅方便,先前没签名的几位我已按系统时间补上。
回到正题,虽说刘彻的男宠部分可参考史记的佞幸列传和汉书的佞幸传,而这些确实也是正史,但若像“耐不住寂寞”之类的描述,那就很显然是推测了。至于李延年染指后宫的部分倒真的是说法不一,有的赞同史记的描述,认为这可能是净身不够彻底的结果,有的则是支持汉书的说法,认为染指后宫的人其实是李延年的弟弟李季。--AprilFool 05:25 2007年3月30日 (UTC)
传说?
编辑即便史官治史的方式可能会引发争议,但除非事件发生在上古时代或涉及到超自然现象,否则正史明文有载的东西,绝对不在传说的范围之内。若要证明这项记载不可信,也请提出更为坚强的反证,而不是想当然尔地将之归类为缺乏证据的谣言。另外我个人十分希望上一位修改者能出面说明,历史学家是否真的对刘彻的同性/双性性倾向有所争议――因为我从来没在学术论著上,看过与之相反的论点。--AprilFool 2007年5月15日 (二) 15:33 (UTC)
建议对本条目进行扩充
编辑对于刘彻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本条目过于简略。像他的生平(幼年,立储,登基,执政早期,晚期),一些重要事件(如晚年的巫蛊事件等),对后世之影响,评价等居然都完全没有记述。而内政,外交等的记述也太过简略。
相较之下英文版的本条目则较为详实,可作为扩充的参考。另外也应参考《史记》,《汉书》等史书中和刘彻有关的其他人物传记,而不是只参考他个人的传记。
—birdf 2007年7月11日 (三) 16:54 (UTC)
电视剧
编辑应该另立条目,和历史人物无关。—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11:22 (UTC)
汉武帝同性恋行为
编辑
经双方同意, 移载双方用户页之计论,希望更多高手参与:—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10:05 (UTC)
请提出删除汉武帝中同性恋行为段落及其来源之原因—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8:25 (UTC)
来源并无提到金日䃅之子与刘某人发生性关系。“佞幸”解释为“有公职或贵族身份的男性情人”纯属胡扯。这一段依重要性并无在主条目中占一大段的资格。--Brezza del mare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8:32 (UTC)
- 史记 《佞幸列传》 中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狗爬偻玊雂],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璘,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指的是士宦以色媚主,未知可否以为证?删除此段,未免有为上讳之嫌—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8:43 (UTC)
- 您的说法只能证明有人以色媚主,并不能证明金日䃅之子与刘彻有何干系。不删此段,未免以不为上讳做借口胡编乱造之嫌。何况刘某早已死了多年,早已不是“上”了,同性恋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删除之亦不会有什么“为上讳”之嫌--Brezza del mare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8:49 (UTC)
- 史记 《佞幸列传》中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嫣者,弓高侯孽孙也。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故韩嫣、李延年与刘某之关系实有证明,希望保留。而重要性一言,此段对“中国同性恋历史”研究有很大价值,作为百科全书,应予保留。—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02 (UTC)
- 百科全书条目是人类知识的摘要,要分详略。如若要写同性恋史,大可开一个汉武帝的同性恋行为条目。“中国同性恋历史”本身在历史上就不可能是重要内容。我到现在还没见哪一种《中国通史》、或是《剑桥中国史》中的汉朝部分、或是任何一种百科全书的“汉武帝”条目有写同性恋内容,且在六段中占一段的。最后,“卧起”与发生性行为是否能划等号?--Brezza del mare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12 (UTC)
- 史记 《佞幸列传》中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嫣者,弓高侯孽孙也。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故韩嫣、李延年与刘某之关系实有证明,希望保留。而重要性一言,此段对“中国同性恋历史”研究有很大价值,作为百科全书,应予保留。—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02 (UTC)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父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舍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常与上卧起。”—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31 (UTC)
- 即便这是真的,重要性呢?还有那个金日䃅之子呢?--Brezza del mare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35 (UTC)
- 重要性应获共识,应在讨论页提出大家讨论。金日䃅之子一段,暂时手边无资料,亦希望各方高人参与〔如不介意,希望把你我之间讨论移送汉武帝讨论页,好让更多高人参与〕—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46 (UTC)
- 请移送吧。我在此所写没有什么不可曝光的内容--Brezza del mare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57 (UTC)
- 重要性应获共识,应在讨论页提出大家讨论。金日䃅之子一段,暂时手边无资料,亦希望各方高人参与〔如不介意,希望把你我之间讨论移送汉武帝讨论页,好让更多高人参与〕—祁勋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46 (UTC)
- 即便这是真的,重要性呢?还有那个金日䃅之子呢?--Brezza del mare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35 (UTC)
表字“通”
编辑字通的出处究竟在何处--Berthe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14:00 (UTC)
- 荀悦&颜师古注《汉书》:“讳彻之字曰通”,也就是普通时候碰到“彻”以“通”代替,他本人是不用“通”这个字的,汉武帝当时的著作中很多通字,其实是彻的讳字;再比如,汉代讳汉高祖刘邦之字曰国,所以相邦就变成相国,讳汉惠帝刘盈之字曰满……等等,看到的人,别在加上去了。118.166.81.228(留言) 2015年12月30日 (三) 23:1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