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Fire-and-Ice/沙盒/74
评维基百科社群的闭站投票
编辑2024年7月,亚洲国际新闻(ANI)起诉维基媒体基金会(WMF),指控维基百科发布关于ANI的虚假、误导、诽谤性内容。10月21日,WMF按照印度德里法院命令,暂时关闭了英文维基百科条目“亚洲国际新闻诉维基媒体基金会案”(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vs. Wikimedia Foundation)及其讨论页,这是基金会首次关闭英文维基百科的条目。但是英文维基社群仍在其他讨论页继续讨论此事。11月3日,一位涉案的印度编辑通过其他用户匿名发表评论,其中提到“他们(WMF)一直表示可能会在11月8日之前以密封的方式披露编辑详细信息”。[1]11月7日,英维编者发起了一篇公开联名信,截至11月15日有九百多人签名,以表达对WMF考虑泄露用户信息的关切。[2]11月11日,德里法院命令基金会在七天内向法院披露编辑个人信息。
UTC时间11月14日17:29,英文维基百科的编辑发起了一项动议(RFC),投票是否黑屏闭站两天,以抗议可能出现的基金会泄露编辑个人信息。UTC时间11月15日17:56,该RFC因反对者众多被关闭。该投票的结果是88票赞成、150票反对、12票中立。[3]
英维编辑的闭站企图为何失败?当然,归根结底是因为整个英文维基百科用户群仍很保守,大多数用户相信基金会仍在保护他们的利益,闭站抗议为时过早。然而,也可以注意到动议发起者的误会,他误以为该社群足够激进,能够通过这一动议。迅速响应动议发起者预讨论的人倾向较为激进,误导了发起者,他又想迅速进入闭站状态,所以仓促发起了动议。在动议发起之初,支持者很快累积了40张支持票,似乎遥遥领先于反对者。但问题在于,支持者是一群长期关心该案件的人,而大多数编辑因动议的发起而进入投票,却更加倾向保守行事,因此很快扭转了票数比例。
无独有偶,中文维基百科的闭站投票出现了类似情况。投票发起者认为,“讨论已经将近七日。观察到没有人明确反对闭站”。然而,反对者只是不会在投票发起之前反对闭站。反对票也很快超过了支持票。[4]反对方的理由也和英维反对者的理由如出一辙,有“遵守法律”论、“尊重基金会雇佣的法律专业人士”论、“为时过早”论、“反应过度”论、“闭站无意义”论、“闭站损害读者权益”论、“事不关己”论,等等,虽然还有“基金会不能包庇罪犯”和“编辑维基百科是基金会给予的privilege”等独有观点。
从表面上看,维基百科编辑群体是一盘散沙,难以通过任何决定,连何种比例的支持票能够决定闭站都不清楚。有反对者宣布,75%支持率才足以推动闭站(英维有相同言论)。而支持者或许只要争得多数比例,就会宣布该比例足以闭站。在历史上,英文维基百科唯一一次闭站是2012年抗议美国反盗版法(见维基百科:抗议SOPA行动),俄文维基百科也在2012年闭站抗议过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互联网限制法案。
观察英维反对票的理由,不难产生一个疑问:哪怕基金会被确认泄露了编辑的身份信息,是否足以导致维基百科任何语言区的闭站?毕竟,持有“遵守法律”、“闭站无意义”、“事不关己”等始终有效论点的反对票,似乎为数不少。
德里法院命令的截止日期已经过去,但基金会是否遵守仍不明朗。然而,维基百科的命运仍取决于基金会的选择。
参考
编辑- ^ en:Wikipedia:Community response to 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vs. Wikimedia Foundation:“They've consistently stated (as recently as today) that they may disclose editor details in a sealed cover by November 8.”
- ^ en:Wikipedia:2024 open letter to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 ^ en:Wikipedia:Requests for comment/2024 Wikipedia blackout
- ^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WMF考虑向印度法院披露编辑身份信息,本站是否应该关站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