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rz1118/沙盒/首批100个古代经典名方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编辑摘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编号 | 方名 | 原文 | |||
---|---|---|---|---|---|
出处 | 处方 | 制法及用法 | |||
1 | 桃核承气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 汤剂 |
2 | 旋覆代赭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属旋覆代赭石汤。” |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3 | 竹叶石膏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4 | 麻黄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麻黄汤。③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 汤剂 |
5 | 吴茱萸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汤剂 |
6 | 芍药甘草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 汤剂 |
7 | 半夏泻心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8 | 真武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𥆧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汤剂 |
9 | 猪苓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 汤剂 |
10 | 小承气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③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必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 汤剂 |
11 | 甘草泻心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属甘草泻心汤。” |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12 | 黄连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服夜二服。 | 汤剂 |
13 | 当归四逆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②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 |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14 | 附子汤 | 《伤寒论》(汉•张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15 | 桂枝芍药知母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 |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汤剂 |
16 | 黄芪桂枝五物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汤剂 |
17 | 半夏厚朴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 汤剂 |
18 | 瓜蒌薤白半夏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 瓜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19 | 苓桂术甘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①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 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汤剂 |
20 | 泽泻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汤剂 |
21 | 百合地黄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 汤剂 |
22 | 枳实薤白桂枝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实一枚(捣)。 |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 汤剂 |
23 | 大建中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 汤剂 |
24 | 橘皮竹茹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25 | 麦门冬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汤剂 |
26 | 甘姜苓术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汤剂 |
27 | 厚朴七物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 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 汤剂 |
28 | 厚朴麻黄汤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29 | 当归建中汤 |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疾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若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内补方。” | 当归四两,桂心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尽。 | 汤剂 |
30 | 温脾汤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不消。” | 大黄四两,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枚(大者)。 | 右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 | 汤剂 |
31 | 温胆汤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 | 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 |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 汤剂 |
32 | 小续命汤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 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 汤剂 |
33 | 开心散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开心散,主好忘方。” | 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 右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 散剂 |
34 | 槐花散 | 《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 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穰细切,麸炒黄)。 | 右修事了,方秤等分,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 | 散剂 |
35 | 竹茹汤 | 《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治胃热呕吐,竹茹汤。” | 干葛三两,甘草三分(炙),半夏三分(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 | 右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竹茹一弹大,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 煮散 |
36 | 辛夷散 | 《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治肺虚,风寒湿热之气加之,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 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 |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 散剂 |
37 | 当归饮子 | 《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发见皮肤,遍身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㾦㿔。” | 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生地黄(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风(去芦)、荆芥穗各一两,何首乌、黄芪(去芦),甘草(炙)各半两。 | 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煮散 |
38 | 实脾散 | 《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治阴水,先实脾土。” |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 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煮散 |
39 | 温经汤 | 《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若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宜温经汤及桂枝桃仁汤、万病丸。” | 当归、川芎、芍药、桂心、牡丹皮、莪术各半两,人参、甘草、牛膝各一两。 | 右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 煮散 |
40 | 泻白散 |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 地骨皮(洗去土,焙)、桑白皮(细锉炒黄)各一两,甘草(炙)一钱。 |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 煮散 |
41 | 清心莲子饮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及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 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 | 右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 煮散 |
42 | 甘露饮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频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 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 | 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 煮散 |
43 | 华盖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 紫苏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 右七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 煮散 |
44 | 三痹汤 | 《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 | 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一两,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半两,黄芪、川牛膝各一两。 | 右㕮咀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 | 煮散 |
45 | 升阳益胃汤 | 《脾胃论》(金•李东垣)“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 黄芪二两,半夏(汤洗)、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防风、白芍药、羌活、独活各五钱,橘皮(连穰)四钱,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 | 上㕮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 | 煮散 |
46 | 清胃散 | 《兰室秘藏》(金•李东垣)“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足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 当归身、择细黄连、生地黄(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 |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带冷服之。 | 煮散 |
47 | 当归六黄汤 | 《兰室秘藏》(金•李东垣)“治盗汗之圣药也。” |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 煮散 |
48 | 圣愈汤 | 《兰室秘藏》(金•李东垣)“治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药主之。” | 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当归身、黄芪各五分。 | 上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无时服。 | 煮散 |
49 | 乌药汤 | 《兰室秘藏》(金•李东垣)“治妇人血海疼痛。” | 当归、甘草、木香各五钱,乌药一两,香附子二两(炒)。 |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去滓,温服,食前。 | 煮散 |
50 | 羌活胜湿汤 |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拨,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以羌活胜湿汤主之。” |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 煮散 |
51 | 当归补血汤 |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 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酒洗)。 | 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 煮散 |
52 | 厚朴温中汤 |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 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两,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五钱,干姜七分。 |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 煮散 |
53 | 地黄饮子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金•刘完素)“喑痱证,主肾虚。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痱,足不履用,音声不出者。地黄饮子主之,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 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 煮散 |
54 | 大秦艽汤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刘完素)“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 秦艽三两,甘草二两,川芎二两,当归二两,白芍药二两,细辛半两,川羌活、防风、黄芩各一两,石膏二两,吴白芷一两,白术一两,生地黄一两,熟地黄一两,白茯苓一两,川独活二两。 | 右十六味,锉,每服一两,水煎,去渣,温服,无时。 | 煮散 |
55 | 三化汤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刘完素)“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格,复以三化汤主之。” | 厚朴、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 |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为度,无时。 | 汤剂 |
56 | 清金化痰汤 | 《医学统旨》(明•叶文龄)“清金化痰汤,因火者,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丝,或出腥臭。” | 黄芩、山栀各一钱半,桔梗二钱,麦门冬(去心)、桑皮、贝母、知母、瓜蒌仁(炒)、橘红、茯苓各一钱,甘草四分。 | 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 汤剂 |
57 | 桑白皮汤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肺气有余,火炎痰盛作喘。” | 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八分。 |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 汤剂 |
58 | 金水六君煎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 | 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 | 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 汤剂 |
59 | 暖肝煎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 当归二、三钱,枸杞三钱,茯苓二钱,小茴香二钱,肉桂一、二钱,乌药二钱,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 |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 | 汤剂 |
60 | 玉女煎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 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一钱半。 | 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 汤剂 |
61 | 保阴煎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 生地、熟地、芍药各二钱,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半,生甘草一钱。 |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 汤剂 |
62 | 化肝煎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 青皮、陈皮各二钱,芍药二钱,丹皮、栀子(炒)、泽泻各一钱半,土贝母二、三钱。 |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 汤剂 |
63 | 济川煎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 | 当归三、五钱,牛膝二钱,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泽泻一钱半,升麻五分、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 |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 汤剂 |
64 | 固阴煎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证。此方专主肝肾。” | 人参随宜,熟地三、五钱,山药二钱(炒),山茱萸一钱半,远志七分(炒),炙甘草一、二钱,五味子十四粒,菟丝子二、三钱(炒香)。 |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 汤剂 |
65 | 托里消毒散 | 《外科正宗》(明•陈实功)“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服此药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时不可用内消泄气、寒凉等药致伤脾胃为要。” | 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一钱,白芷、甘草、皂角针、桔梗各五分。 |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 汤剂 |
66 | 清上蠲痛汤 |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论一切头痛主方,不论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 当归一钱(酒洗),小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细辛三分,羌活一钱,独活一钱,防风一钱,菊花五分,蔓荆子五分,苍术一钱(米泔浸),片芩一钱五分(酒炒),麦门冬一钱,甘草三分(生)。 |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 煮散 |
67 | 清肺汤 | 《万病回春》(明•龚廷贤)“治一切咳嗽,上焦痰盛。” | 黄芩(去朽心)一钱半,桔梗(去芦)、茯苓(去皮)、陈皮(去白)、贝母(去心)、桑白皮各一钱,当归、天门冬(去心)、山栀、杏仁(去皮尖)、麦门冬(去心)各七分,五味子七粒,甘草三分。 | 上锉,生姜、枣子煎,食后服。 | 煮散 |
68 | 养胃汤 |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不问风寒二证,夹食停痰,俱能治之,但感风邪,以微汗为好。” | 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炒)、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两,橘红七钱半,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去芦)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 | 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乌梅一个,煎六分,热服。 | 煮散 |
69 | 清骨散 |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专退骨蒸劳热。” | 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 |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 汤剂 |
70 | 石决明散 | 《普济方》(明•朱橚)“石决明散,治风毒气攻入头系眼昏暗,及头目不利。” | 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 | 右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煎六分,和滓,食后、临卧温服。 | 煮散 |
71 | 保元汤 | 《简明医彀》(明•孙志宏)“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㿠白,睡卧宁静,……及有杂证,皆属虚弱,宜服。” | 人参一钱,黄芪二钱,甘草五分,肉桂二分。 | 右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 汤剂 |
72 | 达原饮 | 《瘟疫论》(明•吴又可)“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 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 | 右用水一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 汤剂 |
73 | 升陷汤 |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 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 水煎服。 | 汤剂 |
74 | 三甲复脉汤 | 《温病条辨》(清•吴瑭)“①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②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 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生白芍六钱,麦冬五钱(不去心),阿胶三钱,麻仁三钱,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生龟板一两。 |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 汤剂 |
75 | 沙参麦冬汤 | 《温病条辨》(清•吴瑭)“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 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 |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 汤剂 |
76 | 新加香薷饮 | 《温病条辨》(清•吴瑭)“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 香薷二钱,银花三钱,鲜扁豆花三钱,厚朴二钱,连翘二钱。 |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 汤剂 |
77 | 桑杏汤 | 《温病条辨》(清•吴瑭)“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 桑叶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象贝一钱,香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 |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 汤剂 |
78 | 益胃汤 | 《温病条辨》(清•吴瑭)“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 | 沙参三钱,麦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 |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 汤剂 |
79 | 蠲痹汤 |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通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 | 羌活、独活各一钱,桂心五分,秦艽一钱,当归三钱,川芎七分,甘草五分(炙),海风藤二钱,桑枝三钱,乳香、木香各八分。 | 水煎服。 | 汤剂 |
80 | 二冬汤 |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 | 天冬二钱(去心),麦冬三钱(去心),花粉一钱,黄芩一钱,知母一钱,甘草五分,人参五分,荷叶一钱。 | 水煎服。 | 汤剂 |
81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 | 半夏一钱五分,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 |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 汤剂 |
82 | 藿朴夏苓汤 | 《医原》(清•石寿棠)“湿之化气,为阴中之阳,氤氲浊腻,故兼证最多,变迁最幻,愈期最缓。其见证也,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厚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斯时也,邪在气分,即当分别湿多热多。” | 杜藿香二钱,真川朴一钱,姜半夏钱半,赤苓三钱,光杏仁三钱,生薏仁四钱,白蔻末六分,猪苓钱半,淡香豉三钱,建泽泻钱半。 | 选用丝通草三钱,或五钱煎汤代水,煎上药服。 | 汤剂 |
83 | 丁香柿蒂散 | 《伤寒瘟疫条辨》(清•杨栗山)“治久病呃逆,因下寒者。” | 丁香、柿蒂各二钱,人参一钱,生姜三钱。 | 水煎温服。 | 汤剂 |
84 | 一贯煎 | 《医方絜度》(清•钱敏捷)“一贯煎(柳洲)主肝血衰少,脘痛,胁疼。” | 北沙参、麦冬、当归各一钱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钱,川楝子二钱。 | 水煎服。 | 汤剂 |
85 | 易黄汤 |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方用易黄汤。” | 山药一两(炒),芡实一两(炒),黄柏二钱(盐水炒),车前子一钱(酒炒),白果十枚(碎)。 | 水煎服。 | 汤剂 |
86 | 宣郁通经汤 |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人以为寒极而然也,谁知是热极而火不化乎!……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然泄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郁,则热之标可去,而热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方用宣郁通经汤。” | 白芍五钱(酒炒),当归五钱(酒洗),丹皮五钱,山栀子三钱(炒),白芥子二钱(炒研),柴胡一钱,香附一钱(酒炒),川郁金一钱(醋炒),黄芩一钱(酒炒),生甘草一钱。 | 水煎服。 | 汤剂 |
87 | 完带汤 |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方用完带汤。” | 白术一两(土炒),山药一两(炒),人参二钱,白芍五钱(酒炒),车前子三钱(酒炒),苍术三钱(制),甘草一钱,陈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 | 水煎服。 | 汤剂 |
88 | 清经散 |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妇人有先期经来者,其经甚多,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是肾中水火太旺乎。……治之法但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也。方用清经散。” | 丹皮三钱,地骨皮五钱,白芍三钱(酒炒),大熟地三钱(九蒸),青蒿二钱,白茯苓一钱,黄柏五分(盐水浸,炒)。 | 水煎服。 | 汤剂 |
89 | 清肝止淋汤 |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妇人有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所谓赤带也。……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则庶几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汤。” | 白芍一两(醋炒),当归一两(酒洗),生地五钱(酒炒),阿胶三钱(白面炒),粉丹皮三钱,黄柏二钱,牛膝二钱,香附一钱(酒炒),红枣十个,小黑豆一两。 | 水煎服。 | 汤剂 |
90 | 两地汤 |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又有先期经来只一、二点者,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肾中火旺而阴水亏乎。……治之法不必泄火,只专补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亦既济之道也。方用两地汤。” | 大生地一两(酒炒),元参一两,白芍药五钱(酒炒),麦冬肉五钱,地骨皮三钱,阿胶三钱。 | 水煎服。 | 汤剂 |
91 | 四妙勇安汤 | 《验方新编》(清•鲍相璈)“此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头,或生指节、指缝。初生或白色痛极,或如粟米起一黄泡。其皮或如煮熟红枣,黑色不退,久则溃烂,节节脱落,延至手足背腐烂黑陷,痛不可忍。……宜用顶大甘草,研极细末,用香麻油调敷。……再用金银花、元参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水煎服。” | 金银花、元参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 | 水煎服。 | 汤剂 |
92 | 身痛逐瘀汤 |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效。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非因虚而致病。……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 |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 | 水煎服。 | 汤剂 |
93 | 除湿胃苓汤 | 《医宗金鉴》(清•吴谦)“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 | 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各一钱,肉桂、甘草(生)各三分。 | 水二盅,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 汤剂 |
94 | 枇杷清肺饮 | 《医宗金鉴》(清•吴谦)“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 | 人参三分,枇杷叶二钱(刷去毛,蜜炙),甘草三分(生),黄连一钱,桑白皮二钱(鲜者佳),黄柏一钱。 |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 | 汤剂 |
95 | 黄连膏 | 《医宗金鉴》(清•吴谦)“此证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粒,甚则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由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内宜黄芩汤清之,外用油纸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内。若干燥者,黄连膏抹之立效。” | 黄连三钱,当归尾五钱,生地一两,黄柏三钱,姜黄三钱。 | 香油十二两,将药煠枯,捞去渣;下黄蜡四两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磁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 膏剂 |
96 | 五味消毒饮 | 《医宗金鉴》(清•吴谦)“夫疔疮者,乃火证也。……初起俱宜服蟾酥丸汗之;毒势不尽,憎寒壮热仍作者,宜服五味消毒饮汗之。” | 金银花三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 | 水二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钟,再滚二、三沸时,热服。渣,如法再煎服,被盖出汗为度。 | 汤剂 |
97 | 桃红四物汤 | 《妇科冰鉴》(清•柴得华)“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者,有瘀停也,桃红四物汤随其流以逐之。” | 生地三钱(酒洗),当归四钱(酒洗),白芍钱五分(酒炒),川芎一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红花一钱(酒洗)。 | 水煎温服。 | 汤剂 |
98 | 散偏汤 | 《辨证录》(清•陈士铎)“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病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也。其病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痛至岁久,则眼必缩小,十年之后,必至坏目,而不可救药矣。治法急宜解其肝胆之郁气。虽风入于少阳之胆,似乎解郁宜解其胆,然而胆与肝为表里,治胆者必须治肝。况郁气先伤肝而后伤胆,肝舒而胆亦舒也。方用散偏汤。” | 白芍五钱,川芎一两,郁李仁一钱,柴胡一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 | 水煎服。 | 汤剂 |
99 | 清燥救肺汤 | 《医门法律》(清•喻嘉言)“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 | 桑叶三钱(去枝梗),石膏二钱五分(煅),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一钱(炒,研),真阿胶八分,麦门冬一钱二分(去心),杏仁七分(炮,去皮尖,炒黄),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 |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 汤剂 |
100 | 凉血地黄汤 | 《外科大成》(清•祁坤)“治痔肿痛出血。” | 归尾一钱五分,生地二钱,赤芍一钱,黄连(炒)二钱,枳壳一钱,黄芩一钱(炒黑),槐角三钱(炒黑),地榆二钱(炒黑),荆芥一钱(炒黑),升麻五分,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 | 右一剂。加生侧柏二钱,用水二大盅,煎一盅,空心服三、四剂,则痛止肿消,更外兼熏洗。 | 汤剂 |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020.10,7首方剂)
编辑苓桂术甘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55.20g | 上四味,以水1200毫升煎煮,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41.40g | ||||
白术 |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41.4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27.60g | ||||
备注 | 上列剂量系度量衡原方量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保证原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日服用量。 |
温经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 | 当归、川芎、芍药、桂心、牡丹皮、莪术各半两,人参、甘草、牛膝各一两。
右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酒当归 | 20.60g | 粉碎成粗粒,每服20g,加水45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 | 【功效】温经补虚,化瘀止痛。
【主治】血海虚寒,气血凝滞证。症见妇人月经不调,脐腹作痛,脉沉紧。 |
川芎 | 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0.60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0g | ||||
肉桂 |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 | 生品 | 20.60g | ||||
牡丹皮 | 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20.60g | ||||
莪术 | 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Ling 的干燥根茎 | 醋莪术 | 20.6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41.30g | ||||
牛膝 | 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的干燥根 | 酒牛膝 | 41.3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41.30g | ||||
备注 | # 鉴于《妇人大全良方》卷首之“辨识修制药物法度”总论性章节中提及诸多药物的炮制,涉及本方中当归条下注明微炒且以酒处理,考历代关于当归以酒为辅料炮制的沿革,古代关于酒洗后用焙还是炒等并无十分严格的界定,清代后多数转为炒干,延续至今成为酒炙法,因此建议参考酒当归炮制规格;涉及本方中牛膝,在“辨识修制药物法度”章节中川牛膝条下言其酒制加工,经考证该时期川牛膝与今所用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基原一致,其所提的酒制加工方法与今之酒炙法相似,因此建议参考酒牛膝炮制规格;涉及本方中甘草条下注明“炙黄”,其方法接近于《中国药典》的清炒法,因此建议清炒法炮制;涉及本方中莪术条下注明“二味并用湿纸煨炮令香软,细切,或更用盐醋浸泡半日用”,结合现今临床多采用醋制,以减毒增效,因此建议采用醋莪术炮制规格。
|
一贯煎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医方絜度》(清•钱敏捷) | 北沙参、麦冬、当归各一钱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钱,川楝子二钱。
水煎服。 |
北沙参 |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水煎服。 |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阴不足,血燥气郁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亦治疝气瘕聚。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5.60g |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枸杞子 |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11.19g | ||||
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11.19g | ||||
川楝子 | 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7.46g | ||||
备注 |
桃红四物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妇科冰鉴》(清•柴得华) | 生地三钱(酒洗),当归四钱(酒洗),白芍钱五分(酒炒),川芎一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红花一钱(酒洗)。
水煎温服。 |
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干燥块根 | 酒地黄 | 11.19g | 水煎温服。 | 【功效】养血,活血,逐瘀。
【主治】血虚血瘀证。症见妇女月经不调,血多有块,色紫质粘,腹痛腹胀等。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酒当归 | 14.92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ora Pall. 的干燥根 | 酒白芍 | 5.60g | ||||
川芎 | 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桃仁 | 蔷薇科植物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 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 的干燥成熟种子 | 𬊤桃仁(研泥) | 3.78g | ||||
红花 | 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 | 酒红花 | 3.73g | ||||
备注 | 鉴于古代“酒洗”炮制方法演变到现代,与“酒炙”法内涵基本一致,且有国家标准,建议采用酒炙法。 |
升陷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 | 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水煎服。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 生品 | 22.38g | 水煎服。 |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大气下陷证。症见气促急短,呼吸困难,脉沉迟微弱,或参伍不调。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干燥根茎 | 生品 | 11.19g | ||||
柴胡 | 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桔梗 | 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升麻 | 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备注 |
枇杷清肺饮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医宗金鉴》(清•吴谦) | 人参三分,枇杷叶二钱(刷去毛,蜜炙),甘草三分(生),黄连一钱,桑白皮二钱(鲜者佳),黄柏一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 |
人参 | 五加科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12g | 以水300毫升,煎至140毫升,食远服。 | 【功效】清肺经热。
【主治】肺风酒刺。症见面鼻疙瘩,红赤肿痛,破出粉汁或结屑等。 |
枇杷叶 | 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干燥叶 | 蜜枇杷叶 | 7.46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12g | ||||
黄连 | 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桑白皮 | 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7.46g | ||||
黄柏 |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干燥树皮 | 生品 | 3.73g | ||||
备注 |
二冬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 | 天冬二钱(去心),麦冬三钱(去心),花粉一钱,黄芩一钱,知母一钱,甘草五分,人参五分,荷叶一钱。
水煎服。 |
天冬 | 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7.46g | 水煎服。 | 【功效】润肺清胃。
【主治】上消。症见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脉数无力等。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11.19g | ||||
天花粉 | 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荷叶 | 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叶 | 生品 | 3.73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87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87g | ||||
备注 |
注:基本信息填写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022.9,25首方剂)
编辑桃核承气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伤 寒论》(汉•张仲景) | 桃仁五十个( 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 桃仁 | 蔷薇科植物山桃 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 | 桃仁 | 13.50g | 上五味,加水 1400ml,煮取500ml,去药渣后加 入芒硝,再加热至沸腾。饭前温服 100ml,日 3 次。 | 【功效】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 沉 实 而 涩者。 |
大黄 |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 生品 | 55.20g |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27.6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7.60g | ||||
芒硝 | 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 生品 | 27.60g | ||||
备注 |
|
芍药甘草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伤寒论》(汉•张仲景) |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55.20g | 上二味,以水600ml,煮 取300ml,温服,日 2 次。 | 【功效】益阴养血,缓急止痛。【主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挛急疼痛诸证,症见腿脚挛急,腹中疼痛。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55.20g | ||||
备注 |
|
半夏泻心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伤寒论》(汉•张仲景) |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34.50g | 上七味,以水 2000ml,煮 取1200ml,去药渣,再浓缩至 600ml,温服 200ml,日 3 次。 | 【功效】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症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干燥根 | 生品 | 41.40g | ||||
干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41.4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41.4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41.40g | ||||
黄连 | 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13.8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36.00g | ||||
备注 | # 据原方中煎煮法“煎取三升,温服一升”,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 1/3。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半夏 11.50g,黄芩 13.80g,干姜 13.80g,人参 13.80g,甘草 13.80g,黄连 4.60g,大枣 12.00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 1-3 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
真武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伤寒论》(汉•张仲景) |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41.40g | 上五味,以水 1600ml,煮取 600ml,去药渣,每次温服 140ml,日 3 次。 | 【功能】温阳利水。【主治】阳虚水泛证。症见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头目眩晕,心下悸动不宁,身体筋肉𥆧动,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 或腹痛泄泻;或呕逆咳喘。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41.4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41.40g | ||||
白术 | 菊科植物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7.60g | ||||
附子 | 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 黑顺片 | 15.00g | ||||
备注 |
|
黄芪桂枝五物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的干燥根 | 生品 | 41.40g | 上五味,以水 1200ml,煮 取400ml,温服 140ml,日 3 次。 | 【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证。症见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41.40g |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Presl 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41.4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82.8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36.00g | ||||
备注 |
|
瓜蒌薤白半夏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瓜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瓜蒌 | 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60.00g | 加入黄酒 2000ml,煎至 800ml,温 服200ml,日3 次。 | 【功效】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主治】胸痹痰浊壅塞证。症见胸痛彻背,不能安卧,喘息咳唾,短气者。 |
薤白 |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 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干燥鳞茎 | 生品 | 41.40g |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34.50g | ||||
黄酒 | 参考国家标准GB/T 13662-2018 传统型黄酒(以糯米 Oryza sativa var.glutinosa 为原料) | 2000ml | |||||
备注 |
|
大建中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 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 花椒 | 芸香科植物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 | 炒花椒 | 9.00g | 上三味药,以 水800ml,煮取400ml,去药渣,加入饴糖 200ml,小 火 煮 取 300ml,每次温 服150ml,日 2次。 |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中阳衰 弱,阴寒内盛证。症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甚则可上冲皮起如有形,腹痛拒按,痛无定处,或腹中漉漉有声,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细紧,或脉沉伏而迟。 |
干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55.2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27.60g | ||||
胶饴 | 参考国家标准GB/T20883-2017 麦芽糖(以糯米 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大麦 Hordeum vulgare L.为原料) | 200ml | |||||
备注 |
|
麦门冬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212.00g | 上六味药,以 水2400ml,煮取 1200ml,每 次 温 服 200ml,日 3夜 1 次。 | 【功效】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或胃阴不足证。症见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呃逆呕吐,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69.0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27.6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27.60g | ||||
粳米 | 禾本科植物粳稻 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 Kato 的干燥成熟种仁 | 生品 | 52.8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36.00g | ||||
备注 |
|
温胆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 半夏、竹茹、枳实 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右六味,㕮咀,以 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27.60g | 上六味药粉碎成粗粒, 以水 1600ml,煮取 400ml,分 3 次服用。 | 【功效】理气化痰, 和胃利胆。
【主治】胆胃不和, 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 虚烦不眠, 惊悸多梦; 或呕恶,呃逆, 口苦,眩晕。苔白腻,脉弦滑。 |
竹茹 | 禾本科植物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 (Mitf.)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 生品 | 27.60g | ||||
枳实 | 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 | 麸炒枳实 | 27.60g | ||||
陈皮 |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 生品 | 41.4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55.2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13.80g | ||||
备注 |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炒甘草规格。炒甘草建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将甘草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炒至微黄”。 |
小续命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 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 麻黄 |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 | 生品 | 13.80g | 上十二味药粉 碎 成 粗粒 , 以 水2400ml,先煮麻黄,去上沫,加入其他药物,煮 取600ml,分 3次服用。 | 【功效】祛风散寒,益气温阳。【主治】阳气不足, 风中经络证。症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筋脉拘急,半身不遂,或神志闷乱等。亦治风湿痹痛。 |
防己 |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S.Moore 的干燥根 | 生品 | 13.8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3.80g |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干燥根 | 生品 | 13.80g | ||||
肉桂 |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 生品 | 13.8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13.80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13.80g | ||||
川芎 | 伞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13.80g | ||||
苦杏仁 | 蔷薇科植物杏 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苦杏仁 | 13.80g | ||||
附子 | 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Debx.子根的加工品 | 黑顺片 | 15.00g | ||||
防风 | 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 | 生品 | 20.7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69.00g | ||||
备注 |
中清炒法,“将甘草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炒至微黄”。 |
开心散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 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 两。右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 远志 | 远 志 科 植 物 远 志 Polygala tenuifoliaWilld. 或卵叶远志 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 | 生品 | 13.80g | 上四味药粉碎成细粉,每次冲服方寸匕,日 3次。 |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主治】心气不足证,症见神志不宁, 健忘失眠, 心悸怔忡等。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3.80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27.60g | ||||
石菖蒲 |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Schott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13.80g | ||||
备注 | 因“方寸匕”的容量折算标准受药材比重等因素影响,剂量折算结果差异较大。结合征求意见中研发单位提供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结果,建议每次冲服 1-3g,临床遵医嘱服用。在固定原方比例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具体服用剂量。 |
当归饮子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 | 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生地黄(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风(去芦)、荆芥穗各一两,何首 乌、黄芪(去芦),甘草(炙)各半两。右㕮咀,每服四 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生品 | 41.30g | 上药粉碎为粗粒, 每服 16.52g,加水450ml,加入生姜 5g,煮取 240ml,去滓温服。 | 【功效】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主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证,症见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瘾疹;或皮肤瘙痒,入夜尤 甚,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41.30g | ||||
川芎 | 伞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41.30g | ||||
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41.30g | ||||
蒺藜 | 蒺藜科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炒蒺藜 | 41.30g | ||||
防风 | 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 | 生品 | 41.30g | ||||
荆芥穗 | 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sfoliaBriq.的干燥花穗 | 生品 | 41.30g | ||||
何首乌 | 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20.65g |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5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0.65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
备注 |
2.92g。另加生姜 15g。
|
泻白散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 | 地骨皮(洗去土,焙)、桑白皮(细锉炒黄)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 地骨皮 | 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干燥根皮 | 地骨皮(焙) | 41.30g | 上药粉碎成粗粒,每次取 6.20g,加粳米 2g,以水 300ml,煎取 180ml,饭后温服。 |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肺热咳喘证。症 见 气 喘 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
桑白皮 | 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 炒桑白皮 | 41.3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4.13g | ||||
粳米 | 禾 本 科 植 物 粳 稻 Oryza sativa L. subsp.japonica Kato.的干燥成熟种仁 | 生品 | |||||
备注 |
本方直接折算剂量并非每日服量,结合方剂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计算,则本方的日服总量约为 18.60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如下:桑白皮 8.86 g,地骨皮 8.86g,甘草 0.89g。另加粳米 6.00g。
|
清心莲子饮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 太平惠 民 和 剂局) | 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右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5g | 上药粉碎成粗粒,每服 12.39g,麦冬 3g,加水 450ml,煎取 240ml,去药渣,饭前冷服。 | 【功效】益气养阴,清心泻火,止淋化浊。【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腰膝酸软,或消渴,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烦躁发热,倦怠乏力。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20.65g | ||||
地骨皮 | 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20.65g | ||||
车前子 | 车前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20.65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0.65g | ||||
莲子 | 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30.98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30.98g |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 | 炙黄芪 | 30.98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30.98g | ||||
备注 |
|
羌活胜湿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 |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 羌活 | 伞形科植物羌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 Chang 的干燥根茎和根 | 生品 | 4.13g | 上药粉碎为粗粒, 加水 600ml,煎至300ml,去药渣, 饭前温服。 |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症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
独活 |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 | 生品 | 4.13g | ||||
藁本 | 伞形科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干燥根茎和根 | 生品 | 2.06g | ||||
防风 | 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 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06g | ||||
川芎 | 伞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06g | ||||
蔓荆子 |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 var.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1.24g | ||||
备注 |
|
当归补血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内外伤辨惑论》( 金•李东垣) | 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酒洗)。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 | 生品 | 41.30g | 上药粉碎为粗粒, 加水 600ml,煎至300ml,去药渣, 饭前温服。 |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症见肌热,燥热,烦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 | 酒当归 | 8.26g | ||||
备注 |
|
地黄饮子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黄 帝 素问 宣 明 论方》( 金•刘完素) | 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 熟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 | 熟地黄(蒸法) | 1.03g | 上药粉碎为粗粒,每次服 12.39g,加水 450ml,生姜 5g,枣 3g,薄荷 1g,煎煮至 240ml。 |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证。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
巴戟天 |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 | 生品 | 1.03g | ||||
山茱萸 |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 | 生品 | 1.03g | ||||
石斛 | 兰科植物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或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 的干燥茎 | 生品 | 1.03g | ||||
肉苁蓉 |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 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 酒苁蓉 | 1.03g | ||||
附子 | 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 黑顺片 | 1.03g | ||||
五味子 |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1.03g | ||||
肉桂 |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 | 生品 | 1.03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1.03g |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 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1.03g | ||||
石菖蒲 |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Schott 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1.03g | ||||
远志 | 远志科植物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 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 | 生品 | 1.03g | ||||
薄荷 | 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 生品 | 1.0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5.0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3.00g | ||||
备注 |
|
清金化痰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医学统旨》(明叶文龄) | 黄芩、山栀各一钱半,桔梗二钱,麦门冬(去心)、桑皮、贝母、知母、瓜蒌仁(炒)、橘红、茯苓各一钱,甘草四分。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上药加水 400ml,煎至160ml,饭后服用。 |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痰热郁肺证。症见咳嗽气息粗 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咽喉干痛,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鼻出热气,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
栀子 | 茜草科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5.60g | ||||
桔梗 | 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 | 生品 | 7.46g |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3.73g | ||||
桑白皮 | 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3.73g | ||||
浙贝母 |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 | 生品 | 3.73g |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 Anemarrhena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瓜蒌子 | 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 | 炒瓜蒌子 | 3.73g | ||||
橘红 |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 生品 | 3.73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3.73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49g | ||||
备注 |
|
金水六君煎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景岳全 书》(明•张景岳) | 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干燥根 | 生品 | 7.46g | 上 药 加 水 400ml , 生姜 5g,煎至 150ml , 温服。 | 【功效】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症见咳嗽呕恶,喘急多痰,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 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
熟地黄 | 玄参科植物生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 | 熟地黄(蒸制法) | 14.92g | ||||
陈皮 |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 生品 | 5.60g |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7.46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7.46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的炮制加工品 | 炒甘草 | 3.73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5.00g | ||||
备注 |
|
济川煎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 | 当归三、五钱,牛膝二钱,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泽泻一钱半,升麻五分、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干燥根 | 生品 | 14.92g | 上药, 以水 300ml 煎煮,煎 至 约 150ml。饭前服。 | 【功效】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便秘证。症 见 大 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
牛膝 | 苋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 | 生品 | 7.46g | ||||
肉苁蓉 |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 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 酒苁蓉 | 9.33g | ||||
泽泻 | 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 Alisma orientale( Sam. ) Juzep. 或 泽 泻 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干燥块茎 | 生品 | 5.60g | ||||
升麻 | 毛 莨 科 植 物 大 三 叶 升 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 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毛茛科植物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61g | ||||
枳壳 | 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 生品 | 3.73g | ||||
备注 |
|
清肺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万 病 回春》(明•龚廷贤) | 黄芩(去朽心)一钱半,桔梗(去芦)、茯苓(去皮)、陈皮(去白)、贝母(去心)、桑白皮各一钱,当归、天门冬( 去心)、山栀、杏仁(去皮尖)、麦门冬(去心)各七分,五味子七粒,甘草三分。 上锉,生姜、枣子煎,食后服。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干燥根 | 生品(枯芩) | 5.60g | 水煎服 | 【功效】清热润肺,降气化痰。
【主治】痰热咳嗽。症见咳嗽, 气喘息粗, 喉中痰鸣,咯痰黄稠量多,或久嗽声哑,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
桔梗 | 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 A. DC.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3.73g | ||||
橘红 |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 生品 | 3.73g | ||||
浙贝母 |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 | 浙贝片 | 3.73g | ||||
桑白皮 | 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3.73g |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生品 | 2.61g | ||||
天冬 | 百合科植物天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2.61g | ||||
栀子 | 茜草科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2.61g | ||||
苦杏仁 | 蔷薇科植物杏 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𬊤苦杏仁 | 2.61g |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2.61g | ||||
五味子 |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1.0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12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2.0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6.00g | ||||
备注 |
|
保元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简 明 医彀》( 明•孙志宏) | 人参一钱,黄芪二钱,甘草五分,肉桂二分。右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3.73g | 水煎服 | 【功效】补气温阳。
【主治】元气不足证。症见倦怠乏力,面色㿠白,少气畏寒,不欲饮食。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 生品 | 7.46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87g | ||||
肉桂 |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 生品 | 0.75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3.00g | ||||
备注 |
|
半夏白术天麻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医学心悟》( 清 • 程 国彭) | 半夏一钱五分,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5.60g | 水煎服 | 【功效】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症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 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
天麻 | 兰科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 | 生品 | 3.73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3.73g | ||||
橘红 |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 生品 | 3.73g | ||||
白术 |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11.19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87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3.0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6.00g | ||||
备注 |
|
易黄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傅 青 主 女科》(清•傅山) | 山药一两(炒),芡实一两(炒),黄柏二钱(盐水炒),车前子一钱(酒炒),白果十枚(碎)。 水煎服。 | 山药 | 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 | 清炒山药 | 37.30g | 水煎服 | 【功效】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主治】肾虚湿热带下证。症见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
芡实 | 睡莲科植物芡 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 | 清炒芡实 | 37.30g | ||||
黄柏 |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 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 盐黄柏 | 7.46g | ||||
车前子 | 车前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酒车前子 | 3.73g | ||||
白果 | 银杏科植物银杏 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10.00g | ||||
备注 | 山药、芡实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炮制通则清炒法,车前子参考酒炙法。 |
宣郁通经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
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 傅 青 主 女科》(清•傅山) | 白芍五钱(酒炒),当归五钱(酒洗),丹皮五钱,山栀子三钱(炒),白芥子二钱(炒研),柴胡一钱, 香附一钱( 酒炒),川郁金一钱(醋炒),黄芩一钱(酒炒),生甘草一钱。水煎服。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 | 酒白芍 | 18.65g | 水煎服 | 【功效】疏肝泻火,理气养血。
【主治】肝郁化火之经前腹痛证。症见经前腹痛,少腹尤甚,经来多紫黑瘀块者。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酒当归 | 18.65g | ||||
牡丹皮 | 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18.65g | ||||
栀子 | 茜草科植物栀子 Gardenia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 | 炒栀子 | 11.19g | ||||
白芥子 |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炒芥子 | 7.46g | ||||
柴胡 | 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香附 | 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 酒香附 | 3.73g | ||||
姜黄 | 姜科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 | 醋姜黄 | 3.73g | ||||
黄芩 | 唇 形 科 植 物 黄 芩 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 酒黄芩 | 3.73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3.73g | ||||
备注 | 历代郁金的来源根据所记载的产地、花期、花亭着生方式、根部形态特征、颜色以及历代所绘药图等可以明确为今姜科植物 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本属其他多种植物的根茎则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分为莪术、姜黄和片姜黄,互有演变,但药用部位均为根茎,未见块根;自清代中后期以来受产量、交通等因素影响,逐步将本属多种植物的卵形或纺锤形块根作为郁金使用,而 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则逐步称为“姜黄”。本属多种植物的根茎因疗效明确,自唐代以来纳入本草沿用至今,而块根与根茎成分差异极大,有鉴于此,建议本方川郁金以姜科植物 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为来源,然因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已将该来源定为姜黄,并将本属多种植物的块根定为郁金来源,为避免名称混乱,因此将药味名称表述为姜黄,原方标注醋炒,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炮制通则中醋炙法。 |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023.7,25首方剂)
编辑竹叶石膏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伤寒论》(汉•张仲景) |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 竹叶 |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干燥叶 | 生品 | 27.60g | 上七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入粳米煮熟,汤成去米,温服200mL,日三服。 |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
石膏 |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 生品 | 220.00g |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34.50g |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106.0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27.6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7.60g | ||||
粳米 | 禾本科植物粳稻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的干燥成熟种仁 | 生品 | 110.00g | ||||
备注 | 1.麦冬传统去心,为历代所沿用,延续至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麦冬炮制项内明确“润透后抽去心”,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起不再要求去心。当前麦冬不同产地生产方式有较大区别,不同栽培年限所致性状、气味及内在成分含量均有差异,品质差异较大,栽培年限过短者中柱细小,有鉴于此,建议参考《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所规定的浙麦冬饮片规格入药。
2.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六升”“温服一升”,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 1/6。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竹叶4.48g,石膏36.67g,半夏5.75g,麦冬17.67g,人参4.60g,甘草4.60g,粳米18.33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麻黄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伤寒论》(汉•张仲景) |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 麻黄 |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 | 生品 | 41.40g | 上四味,以水1800mL,先煮麻黄至1400mL,去沫,加入余药,煮取500mL,去滓,温服160mL。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27.6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13.80g | ||||
苦杏仁 | 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苦杏仁 | 25.90g | ||||
备注 | 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 8/25。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麻黄13.25g,桂枝8.83g,甘草4.42g,苦杏仁8.29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小承气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伤寒论》(汉•张仲景) |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 大黄 |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 酒大黄 | 55.20g | 上三味,以水800mL,煮取240mL,去药渣,分2次温服。 |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症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舌苔老黄,脉滑而疾。 |
厚朴 |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 姜厚朴 | 27.60g | ||||
枳实 |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 | 麸炒枳实 | 41.40g | ||||
备注 | 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一升二合”“分温二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1/2。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大黄27.60g,厚朴13.80g,枳实20.70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2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当归四逆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伤寒论》(汉•张仲景) |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干燥根 | 生品 | 41.40g | 上七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药渣,每次温服200mL,日3次。 |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41.40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41.40g | ||||
细辛 |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1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41.4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7.60g | ||||
木通 | 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的干燥藤茎 | 生品 | 27.6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75.00g | ||||
备注 | 1.汉代通草为今木通,且历代为多基原,优先推荐历代主流基原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2.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 1/3。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当归13.80g,桂枝13.80g,白芍13.80g,细辛13.80g,甘草9.20g,木通9.20g,大枣25.00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桂枝芍药知母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55.20g | 上九味,以水1400mL,煮取400mL,温服140 mL,日3次。 |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主治】风湿历节。症见诸肢节疼痛,身体瘦弱,脚肿麻木,头眩短气,恶心欲吐,舌淡苔白,脉沉细。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41.4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27.60g | ||||
麻黄 |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 | 生品 | 27.6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生品 | 69.00g | ||||
白术 |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69.00g |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55.20g | ||||
防风 | 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 Schischk.的干燥根 | 生品 | 55.20g | ||||
附子 |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 | 黑顺片 | 27.60g | ||||
备注 | 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7/20。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桂枝19.32g,白芍14.49g,甘草9.66g,麻黄9.66g,生姜24.15g,白术24.15g,知母19.32g,防风19.32g,附子9.66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半夏厚朴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69.00g | 上五味,以水1400mL,煎至800mL,温服200mL,日3次、夜1次服。 |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气郁痰阻证。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
厚朴 |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 生品 | 41.40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55.2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生品 | 69.00g | ||||
紫苏叶 |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的干燥叶 | 生品 | 27.60g | ||||
备注 | 1.原方明确为紫苏叶,因此推荐其药用部位为叶。
2.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1/4。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半夏17.25g,厚朴10.35g,茯苓13.80g,生姜17.25g,紫苏叶6.90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4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百合地黄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 百合 | 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的新鲜鳞叶 | 鲜品 | 245.00g | 百合以水400mL,煮取200mL,纳地黄汁,煮取300mL,分两次温服。 | 【功效】养阴清热,补益心肺。
【主治】百合病心肺阴虚证。症见神志恍惚,沉默寡言,坐卧不宁,欲食不能食,自觉时寒时热,口苦,小便赤,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
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块根 | 鲜品榨汁 | 200mL | ||||
备注 | 1.生地黄汁以地黄鲜品洗净后不加水等辅料,直接榨汁而成。
2.据原方中煎煮法“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1/2。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百合122.50g,地黄汁100mL,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2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枳实薤白桂枝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实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 枳实 |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 | 生品 | 55.20g | 上五味药,以水1000mL,先煮枳实、厚朴,煮取400mL,去渣,入余药,煮数沸,分3次温服。 | 【功效】行气祛痰,通阳散结。
【主治】胸痹,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证。症见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
厚朴 |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 生品 | 55.20g | ||||
薤白 |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干燥鳞茎 | 生品 | 110.00g |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13.80g | ||||
瓜蒌 | 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60.00g | ||||
备注 | 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1/3。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枳实18.40g,厚朴18.40g,薤白36.67g,桂枝4.60g,瓜蒌20.00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厚朴麻黄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厚朴 |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 生品 | 69.00g | 上九味,以水2400mL,先煮小麦至熟,去渣,加入余药,煮取600mL,温服200mL,日3服。 | 【功效】宣肺化饮,清肺化痰,降气平喘。
【主治】表寒里饮证。症见咳嗽痰多,喘而胸满,不能平卧,咽喉不利,喉中有哮鸣音,舌苔滑,脉浮或滑。 |
麻黄 |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 | 生品 | 55.20g | ||||
石膏 |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O4·2H2O) | 生品 | 90.00g | ||||
苦杏仁 | 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苦杏仁 | 57.00g |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34.50g | ||||
干姜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7.60g | ||||
细辛 |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27.60g | ||||
小麦 | 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果实 | 生品 | 140.00g | ||||
五味子 |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37.00g | ||||
备注 | 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1/3。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厚朴23.00g,麻黄18.40g,石膏30.00g,苦杏仁19.00g,半夏11.50g,干姜9.20g,细辛9.20g,小麦46.67g,五味子12.33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当归建中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 当归四两,桂心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尽。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干燥根 | 生品 | 55.20g | 上六味,粉碎为粗粒,以水2000mL,煮取600mL,分三次温服,一日服尽。 |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产后虚羸不足。症见腹中㽲痛,少气,或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弱。 |
肉桂 |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 生品 | 41.4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7.60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82.80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41.4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36.00g | ||||
备注 | 唐代方药计量传承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服法亦参考汉代方剂处理。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1/3。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当归18.40g,肉桂13.80g,甘草9.20g,白芍27.60g,生姜13.80g,大枣12.00g,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
槐花散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 | 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穰细切,麸炒黄)。右修事了,方秤等分,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 | 槐花 | 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 | 炒槐花 | 2.07g | 上药粉碎为细末,每服8.26g,饭前用米汤调服。 | 【功效】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肠风脏毒下血。症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质红,脉数或弦数。 |
侧柏叶 | 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 Franco的新鲜枝梢和叶 | 捣烂,焙 | 2.07g | ||||
荆芥穗 | 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的干燥花穗 | 生品 | 2.07g | ||||
枳壳 |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 麸炒枳壳 | 2.07g | ||||
备注 | 1.侧柏叶原方注明经过捣烂再焙干,似描述的为新鲜侧柏叶经过处理的过程,否则干燥的侧柏叶即便杵烂,也不需要干燥处理。因此建议来源为新鲜侧柏叶,炮制根据原方要求“捣烂,焙”,可参考地方标准的《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中的焙法。
2.本方直接折算剂量并非每日服量,结合方剂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计算,则本方的日服总量约为24.78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如下:槐花6.20g,侧柏叶(按炮制后干品计算)6.20g,荆芥穗6.20g,枳壳6.20g。 |
升阳益胃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脾胃论》(金•李东垣) | 黄芪二两,半夏(汤洗)、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防风、白芍药、羌活、独活各五钱,橘皮(连穰)四钱,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上㕮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的干燥根 | 生品 | 82.60g | 上药粉碎成粗粒,每服取12.39g,以水900mL,生姜5.00g,大枣6.00g,煮取300mL,早、午饭之间温服。渐加至每服20.65g。 | 【功效】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内停证。症见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口燥舌干,腹胀,乏力,怠惰嗜卧,肢体困重,面色㿠白,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或兼见畏风恶寒,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 |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干燥块茎 | 清半夏 | 41.3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 | 生品 | 41.3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41.30g | ||||
防风 | 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 Schischk.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5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5g | ||||
羌活 | 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0.65g | ||||
独活 |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5g | ||||
陈皮 |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 生品 | 16.52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12.39g | ||||
泽泻 | 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 (Sam. ) Juzep.或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干燥块茎 | 生品 | 12.39g | ||||
柴胡 | 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 生品 | 12.39g | ||||
白术 |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12.39g | ||||
黄连 | 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8.26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5.00g | ||||
大枣 | 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6.00g | ||||
备注 | 本方的最大日服量为五钱,即20.65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如下:黄芪4.69g,半夏2.35g、人参2.35g、甘草2.35g,防风1.17g、白芍1.17g、羌活1.17g、独活1.17g,陈皮0.94g,茯苓0.70g、泽泻0.70g、柴胡0.70g、白术0.70g,黄连0.47g,另加生姜5.00g,大枣6.00g。 |
当归六黄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兰室秘藏》(金•李东垣) |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干燥根 | 生品 | 2.58g | 上药粉碎为粗粒,每服20.65g,以水600mL,煮取300mL,饭前服用,小儿减半服用。 | 【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盗汗阴虚火旺证。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
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2.58g | ||||
熟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 | 熟地黄(蒸法) | 2.58g | ||||
黄柏 |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 生品 | 2.58g |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 生品 | 2.58g | ||||
黄连 | 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58g | ||||
黄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的干燥根 | 生品 | 5.16g | ||||
备注 | 本方直接折算剂量并非每日服量,结合方剂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计算,则本方的日服总量约为61.95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如下:当归、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7.74g,黄芪15.49g。 |
厚朴温中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 | 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两,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五钱,干姜七分。上为粗散,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 厚朴 |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 姜厚朴 | 41.30g | 上药粉碎成粗粒,每服20.65g,以水600mL,生姜9.00g,煮取300mL,饭前温服。 | 【功效】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气滞寒湿证。症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或白腻,脉沉弦。 |
橘红 |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 生品 | 41.3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20.65g | ||||
草豆蔻 | 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 生品 | 20.65g |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20.65g | ||||
木香 | 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5g | ||||
干姜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2.89g | ||||
生姜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鲜品 | 9.00g | ||||
备注 | 本方直接折算剂量并非每日服量,结合方剂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计算,则本方的日服总量约为61.95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如下:厚朴15.22g、橘红15.22g,甘草7.61g、草豆蔻7.61g、茯苓7.61g、木香7.61g,干姜1.07g,另加生姜27.00g。 |
玉女煎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 | 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一钱半。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 石膏 |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 生品 | 14.92g | 上药加水300mL,煎至140mL,温服或冷服。 | 【功效】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症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或消渴,消谷善饥,舌红苔黄而干,脉浮洪或滑。 |
熟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 | 熟地黄(蒸法) | 24.25g |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7.46g |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5.60g | ||||
牛膝 | 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备注 | 药物剂量为区间者,取中间值。方中熟地黄取三钱至一两之间,故取中间值为六钱半,即24.25g。 |
保阴煎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 | 生地、熟地、芍药各二钱,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半,生甘草一钱。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 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7.46g | 上药加水400mL,煎至140mL,食远温服。 | 【功效】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主治】阴虚内热动血证。症见带下淋浊,色赤带血,血崩便血,月经先期,舌红苔黄,脉滑数。 |
熟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 | 熟地黄
(蒸法) |
7.46g | ||||
白芍 | 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7.46g | ||||
山药 | 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5.60g | ||||
续断 | 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黄柏 |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 生品 | 5.6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3.73g | ||||
备注 | 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
化肝煎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 | 青皮、陈皮各二钱,芍药二钱,丹皮、栀子(炒)、泽泻各一钱半,土贝母二、三钱。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 青皮 |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 生品 | 7.46g | 上药加水300mL,煎至150mL,食远温服。 | 【功效】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主治】肝郁化火证。症见烦躁易怒,胁肋胀痛,或有动血征象,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
陈皮 |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 生品 | 7.46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7.46g | ||||
牡丹皮 | 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5.60g | ||||
栀子 |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 炒栀子 | 5.60g | ||||
泽泻 | 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 (Sam. ) Juzep.或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干燥块茎 | 生品 | 5.60g | ||||
浙贝母 |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 生品 | 9.33g | ||||
备注 | 1.本方中土贝母为该书作者所在地(浙江)土产贝母,即今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2.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
固阴煎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 | 人参随宜,熟地三、五钱,山药二钱(炒),山茱萸一钱半,远志七分(炒),炙甘草一、二钱,五味子十四粒,菟丝子二、三钱(炒香)。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7.46g | 上药加水400mL,煎至140mL,食远温服。 | 【功效】滋补肝肾,固涩调经。
【主治】肝肾阴虚证。症见妇人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止、阴挺及男子遗精滑泄,舌淡苔少,脉细或弱。 |
熟地黄 |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 | 熟地黄
(蒸法) |
14.92g | ||||
山药 | 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 清炒山药 | 7.46g | ||||
山茱萸 |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 | 生品 | 5.60g | ||||
远志 | 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 | 制远志 | 2.61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炒甘草 | 5.60g | ||||
五味子 |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生品 | 2.00g | ||||
菟丝子 | 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 | 炒菟丝子 | 9.33g | ||||
备注 | 1.人参未明确具体用量,在张景岳《景岳全书》中多取2钱,故本方中亦取人参2钱,即7.46克。
2.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 1~3 剂遵医嘱使用。 3.清炒山药、炒菟丝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清炒法。 |
清骨散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 | 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 银柴胡 | 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上药加水400mL,煎至160mL,食远服。 |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症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
胡黄连 | 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秦艽 | 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鳖甲 | 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 | 醋鳖甲 | 3.73g | ||||
地骨皮 | 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3.73g | ||||
青蒿 | 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 生品 | 3.73g |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87g | ||||
备注 | 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
达原饮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瘟疫论》(明•吴又可) | 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右用水一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 槟榔 | 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7.46g | 上药加水400mL,煎至160mL,午后温服。 | 【功效】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症见憎寒壮热,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脉弦数。 |
厚朴 |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 生品 | 3.73g | ||||
草果 | 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 | 草果仁 | 1.87g |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黄芩 | 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1.87g | ||||
备注 | 1.根据《温疫论》原书及后世的《温疫论补注》等版本记载,本方加水量多为“水二钟(盅)”,故以此折算。
2.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
沙参麦冬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温病条辨》(清•吴瑭) | 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 南沙参 | 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 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 | 生品 | 11.19g | 上药加水1000mL,煎至400mL,日2服。 | 【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证。症见咽干口渴,或身热,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
玉竹 | 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7.46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3.73g | ||||
桑叶 | 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霜降后采收) | 生品 | 5.60g | ||||
麦冬 |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 Ker-Gawl.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11.19g | ||||
白扁豆 | 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5.60g | ||||
天花粉 | 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备注 | 1.鉴于本方明确冬桑叶,为历代推崇,且现代研究证明采收时间对桑叶所含成分影响较大,因此建议霜降后采收入药。
2.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
完带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 | 白术一两(土炒),山药一两(炒),人参二钱,白芍五钱(酒炒),车前子三钱(酒炒),苍术三钱(制),甘草一钱,陈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水煎服。 | 白术 |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 土炒白术 | 37.30g | 水煎服 |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带下病,肝郁脾虚、湿浊下注证。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
山药 | 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 清炒山药 | 37.30g | ||||
人参 |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7.46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酒白芍 | 18.65g | ||||
车前子 | 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酒车前子 | 11.19g | ||||
苍术 | 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 Koidz.的干燥根茎 | 麸炒苍术 | 11.19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3.73g | ||||
陈皮 |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 生品 | 1.87g | ||||
荆芥穗炭 | 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的干燥花穗 | 荆芥穗炭 | 1.87g | ||||
柴胡 | 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 生品 | 2.24g | ||||
备注 | 土炒白术建议参考《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8年版中方法炮制。 |
身痛逐瘀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 |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水煎服。 | 秦艽 | 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水煎服 | 【功效】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症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涩。 |
川芎 | 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7.46g | ||||
桃仁 | 蔷薇科植物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11.19g | ||||
红花 | 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 生品 | 11.19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7.46g | ||||
羌活 | 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的干燥根茎和根 | 生品 | 3.73g | ||||
没药 | 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的干燥树脂 | 生品 | 7.46g | ||||
当归 |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 生品 | 11.19g | ||||
五灵脂 | 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的干燥粪便 | 醋五灵脂 | 7.46g | ||||
香附 |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g | ||||
牛膝 | 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 | 生品 | 11.19g | ||||
地龙 | 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的干燥体 | 生品 | 7.46g | ||||
备注 | 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
五味消毒饮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医宗金鉴》(清•吴谦) | 金银花三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水二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钟,再滚二、三沸时,热服。渣,如法再煎服,被盖出汗为度。 | 金银花 | 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 生品 | 11.19g | 上药加水400mL,煎至160mL,加黄酒100mL,再煮沸二、三次。热服。 |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痈疮疖肿,火毒蕴肤证。症见发热恶寒,局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
野菊花 | 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 | 生品 | 4.48g | ||||
蒲公英 | 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的干燥全草 | 生品 | 4.48g | ||||
紫花地丁 |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 | 生品 | 4.48g | ||||
紫背天葵子 | 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的干燥块根 | 生品 | 4.48g | ||||
黄酒 | 参考国家标准GB/T 13662-2018传统型黄酒(以糯米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为原料) | 100mL | |||||
备注 | 本方未明确是日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
散偏汤
编辑基本信息 | 现代对应情况 | ||||||
---|---|---|---|---|---|---|---|
出处 | 处方、制法及用法 |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辨证录》(清•陈士铎) | 白芍五钱,川芎一两,郁李仁一钱,柴胡一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水煎服。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 生品 | 18.65g | 水煎服 |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主治】偏头痛。症见半边头痛,时轻时重,遇风寒及情志不畅加重,舌质淡暗,脉沉弦。 |
川芎 | 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37.30g | ||||
郁李仁 | 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ge.或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3.73g | ||||
柴胡 | 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白芥子 |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 生品 | 11.19g | ||||
香附 |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 生品 | 7.46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 生品 | 3.73g | ||||
白芷 | 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 Benth. et Hook. 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 Benth. et Hook. f. var. ƒormosana (Boiss. )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 生品 | 1.87g | ||||
备注 |
注:由于剂型和煎煮法不同,表中各药折算剂量与备注中的日服量可能存在差异(由小数点进位导致),建议以备注中各药的日服量折算结果进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