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Trz1118/沙盒/首批100個古代經典名方

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

編輯

摘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發佈《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的通知

編號 方名 原文
出處 處方 製法及用法
1 桃核承氣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 湯劑
2 旋覆代赭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屬旋覆代赭石湯。」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薑五兩,代赭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3 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4 麻黃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②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③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湯劑
5 吳茱萸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②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一升(洗),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6 芍藥甘草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白芍藥、甘草各四兩(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湯劑
7 半夏瀉心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洗),黃芩、乾薑、人參、甘草(炙)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8 真武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②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茯苓、芍藥、生薑(切)各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9 豬苓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②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0 小承氣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②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③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湯劑
11 甘草瀉心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屬甘草瀉心湯。」 甘草四兩(炙),黃芩三兩,乾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2 黃連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乾薑三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三服夜二服。 湯劑
13 當歸四逆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②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4 附子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5 桂枝芍藥知母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朮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兩(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6 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7 半夏厚朴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干蘇葉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湯劑
18 瓜蔞薤白半夏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瓜蔞實一枚,薤白三兩,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9 苓桂術甘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①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②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 茯苓四兩,桂枝、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湯劑
20 澤瀉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湯劑
21 百合地黃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湯劑
22 枳實薤白桂枝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瓜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湯劑
23 大建中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蜀椒二合(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湯劑
24 橘皮竹茹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25 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湯劑
26 甘姜苓術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甘草、白朮各二兩,乾薑、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湯劑
27 厚朴七物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 湯劑
28 厚朴麻黃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29 當歸建中湯 《千金翼方》(唐•孫思邈)「治產後虛羸不足,腹中疾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若小腹拘急攣痛引腰背,不能飲食,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內補方。」 當歸四兩,桂心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令盡。 湯劑
30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下久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脾胃冷,實不消。」 大黃四兩,人參、甘草、乾薑各二兩,附子一枚(大者)。 右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 湯劑
31 溫膽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溫膽湯。」 半夏、竹茹、枳實各二兩,橘皮三兩,生薑四兩,甘草一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湯劑
32 小續命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 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川芎、杏仁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 湯劑
33 開心散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開心散,主好忘方。」 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 右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 散劑
34 槐花散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治腸風髒毒,槐花散。」 槐花(炒),柏葉(爛杵焙),荊芥穗,枳殼(去穰細切,麩炒黃)。 右修事了,方秤等分,細末,用清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 散劑
35 竹茹湯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治胃熱嘔吐,竹茹湯。」 干葛三兩,甘草三分(炙),半夏三分(薑汁半盞,漿水一升煮耗半)。 右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竹茹一彈大,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煮散
36 辛夷散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肺虛,風寒濕熱之氣加之,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辛夷仁、細辛(洗去土、葉)、藁本(去蘆)、升麻、川芎、木通(去節)、防風(去蘆)、羌活(去蘆)、甘草(炙)、白芷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服。 散劑
37 當歸飲子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發見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赤疹㾦㿔。」 當歸(去蘆)、白芍藥、川芎、生地黃(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風(去蘆)、荊芥穗各一兩,何首烏、黃芪(去蘆),甘草(炙)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煮散
38 實脾散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陰水,先實脾土。」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朮、木瓜(去瓤)、木香(不見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乾薑(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煮散
39 溫經湯 《婦人大全良方》(宋•陳自明)「若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於血室,血凝不行,結積血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所以發痛。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溫經湯及桂枝桃仁湯、萬病丸。」 當歸、川芎、芍藥、桂心、牡丹皮、莪朮各半兩,人參、甘草、牛膝各一兩。 右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煮散
40 瀉白散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 地骨皮(洗去土,焙)、桑白皮(細銼炒黃)各一兩,甘草(炙)一錢。 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 煮散
41 清心蓮子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治心中蓄積,時常煩躁,因而思慮勞力,憂愁抑鬱,是致小便白濁,或有沙膜,夜夢走泄,遺瀝澀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乾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及病後氣不收斂,陽浮於外,五心煩熱。藥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神,秘精補虛,滋潤腸胃,調順血氣。」 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芪(蜜炙)、人參各七錢半。 右剉散。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煮散
42 甘露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治丈夫、婦人、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頻飢煩,不欲飲食,及赤目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之。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里,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黃,肢體微腫,胸滿氣短,大便不調,小便黃澀,或時身熱,並皆治之。」 枇杷葉(刷去毛)、干熟地黃(去土)、天門冬(去心,焙)、枳殼(去瓤,麩炒)、山茵陳(去梗)、生干地黃、麥門冬(去心,焙)、石斛(去蘆)、甘草(炙)、黃芩。 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小兒一服分兩服,仍量歲數加減與之。 煮散
43 華蓋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紫蘇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黃(去根、節)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右七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煮散
44 三痹湯 《婦人大全良方》(宋•陳自明)「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痹,氣痹等疾皆療。」 川續斷、杜仲(去皮,切,薑汁炒)、防風、桂心、細辛、人參、茯苓、當歸、白芍藥、甘草各一兩,秦艽、生地黃、川芎、川獨活各半兩,黃芪、川牛膝各一兩。 右㕮咀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熱服,無時候,但腹稍空服。 煮散
45 昇陽益胃湯 《脾胃論》(金•李東垣)「脾胃之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苦舌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昇陽益胃,名之曰昇陽益胃湯。」 黃芪二兩,半夏(湯洗)、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兩,防風、白芍藥、羌活、獨活各五錢,橘皮(連穰)四錢,茯苓、澤瀉、柴胡、白朮各三錢,黃連二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五片,棗二枚,去核,水三盞,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早飯、午飯之間服之,禁忌如前。其藥漸加至五錢止。 煮散
46 清胃散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因服補胃熱藥,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足陽明之別絡入腦,喜寒惡熱,乃是手足陽明經中熱盛而作也。其齒喜冷惡熱。」 當歸身、擇細黃連、生地黃(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錢。 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帶冷服之。 煮散
47 當歸六黃湯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芪加一倍。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煮散
48 聖愈湯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諸惡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藥主之。」 生地黃、熟地黃、川芎、人參各三分,當歸身、黃芪各五分。 上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無時服。 煮散
49 烏藥湯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婦人血海疼痛。」 當歸、甘草、木香各五錢,烏藥一兩,香附子二兩(炒)。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去滓,溫服,食前。 煮散
50 羌活勝濕湯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肩背痛不可回顧者,此手太陽氣鬱而不行,以風藥散之。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撥,此足太陽經不通行,以羌活勝濕湯主之。」 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 煮散
51 當歸補血湯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治肌熱,燥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 黃芪一兩,當歸二錢(酒洗)。 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 煮散
52 厚朴溫中湯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 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兩,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五錢,乾薑七分。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煮散
53 地黃飲子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金•劉完素)「喑痱證,主腎虛。內奪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廢不為用。腎脈虛弱,其氣厥不至,舌不仁。經雲∶喑痱,足不履用,音聲不出者。地黃飲子主之,治喑痱,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 熟干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煮散
54 大秦艽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金•劉完素)「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宜養血而筋自榮,大秦艽湯主之。」 秦艽三兩,甘草二兩,川芎二兩,當歸二兩,白芍藥二兩,細辛半兩,川羌活、防風、黃芩各一兩,石膏二兩,吳白芷一兩,白朮一兩,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白茯苓一兩,川獨活二兩。 右十六味,剉,每服一兩,水煎,去渣,溫服,無時。 煮散
55 三化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金•劉完素)「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治之,內有便溺之阻格,復以三化湯主之。」 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終日服之。以微利為度,無時。 湯劑
56 清金化痰湯 《醫學統旨》(明•葉文齡)「清金化痰湯,因火者,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色黃且濃,或帶血絲,或出腥臭。」 黃芩、山梔各一錢半,桔梗二錢,麥門冬(去心)、桑皮、貝母、知母、瓜蔞仁(炒)、橘紅、茯苓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後服。 湯劑
57 桑白皮湯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肺氣有餘,火炎痰盛作喘。」 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黃芩、黃連各八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湯劑
58 金水六君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 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盅,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湯劑
59 暖肝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證。」 當歸二、三錢,枸杞三錢,茯苓二錢,小茴香二錢,肉桂一、二錢,烏藥二錢,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水一盅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 湯劑
60 玉女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熟地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一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湯劑
61 保陰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熟地、芍藥各二錢,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各一錢半,生甘草一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 湯劑
62 化肝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青皮、陳皮各二錢,芍藥二錢,丹皮、梔子(炒)、澤瀉各一錢半,土貝母二、三錢。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湯劑
63 濟川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凡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去咸)二、三錢,澤瀉一錢半,升麻五分、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湯劑
64 固陰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隨宜,熟地三、五錢,山藥二錢(炒),山茱萸一錢半,遠志七分(炒),炙甘草一、二錢,五味子十四粒,菟絲子二、三錢(炒香)。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 湯劑
65 托里消毒散 《外科正宗》(明•陳實功)「治癰疽已成不得內消者,宜服此藥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用內消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為要。」 人參、川芎、白芍、黃芪、當歸、白朮、茯苓、金銀花各一錢,白芷、甘草、皂角針、桔梗各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湯劑
66 清上蠲痛湯 《壽世保元》(明•龔廷賢)「論一切頭痛主方,不論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當歸一錢(酒洗),小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細辛三分,羌活一錢,獨活一錢,防風一錢,菊花五分,蔓荊子五分,蒼朮一錢(米泔浸),片芩一錢五分(酒炒),麥門冬一錢,甘草三分(生)。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煮散
67 清肺湯 《萬病回春》(明•龔廷賢)「治一切咳嗽,上焦痰盛。」 黃芩(去朽心)一錢半,桔梗(去蘆)、茯苓(去皮)、陳皮(去白)、貝母(去心)、桑白皮各一錢,當歸、天門冬(去心)、山梔、杏仁(去皮尖)、麥門冬(去心)各七分,五味子七粒,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棗子煎,食後服。 煮散
68 養胃湯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不問風寒二證,夾食停痰,俱能治之,但感風邪,以微汗為好。」 半夏(湯洗七次)、厚朴(去粗皮、薑汁炒)、蒼朮(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兩,橘紅七錢半,藿香葉(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參(去蘆)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半。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烏梅一個,煎六分,熱服。 煮散
69 清骨散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專退骨蒸勞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湯劑
70 石決明散 《普濟方》(明•朱橚)「石決明散,治風毒氣攻入頭系眼昏暗,及頭目不利。」 石決明、羌活(去蘆頭)、草決明、菊花各一兩,甘草(炙,剉)半兩。 右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六分,和滓,食後、臨臥溫服。 煮散
71 保元湯 《簡明醫彀》(明•孫志宏)「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飲食少進,面青㿠白,睡臥寧靜,……及有雜證,皆屬虛弱,宜服。」 人參一錢,黃芪二錢,甘草五分,肉桂二分。 右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湯劑
72 達原飲 《瘟疫論》(明•吳又可)「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晡益甚,頭疼身痛,其時邪在伏脊之前,腸胃之後。雖有頭疼身痛,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傷胃氣,其渴愈甚。宜達原飲。」 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 右用水一盅,煎八分,午後溫服。 湯劑
73 升陷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治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 生黃芪六錢,知母三錢,柴胡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升麻一錢。 水煎服。 湯劑
74 三甲復脈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①下焦溫病,熱深厥甚,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者,三甲復脈湯主之。②燥久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晝涼夜熱,或乾咳,或不咳,甚則痙厥者,三甲復脈湯主之。」 炙甘草六錢,干地黃六錢,生白芍六錢,麥冬五錢(不去心),阿膠三錢,麻仁三錢,生牡蠣五錢,生鱉甲八錢,生龜板一兩。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湯劑
75 沙參麥冬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麥冬湯主之。」 沙參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麥冬三錢,生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湯劑
76 新加香薷飲 《溫病條辨》(清•吳瑭)「手太陰暑溫,如上條證,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飲主之。」 香薷二錢,銀花三錢,鮮扁豆花三錢,厚朴二錢,連翹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服盡不汗,再作服。 湯劑
77 桑杏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秋感燥氣,右脈數大,傷手太陰氣分者,桑杏湯主之。」 桑葉一錢,杏仁一錢五分,沙參二錢,象貝一錢,香豉一錢,梔皮一錢,梨皮一錢。 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重者再作服。 湯劑
78 益胃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陽明溫病,下後汗出,當復其陰,益胃湯主之。」 沙參三錢,麥冬五錢,冰糖一錢,細生地五錢,玉竹一錢五分(炒香)。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湯劑
79 蠲痹湯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通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三錢,川芎七分,甘草五分(炙),海風藤二錢,桑枝三錢,乳香、木香各八分。 水煎服。 湯劑
80 二冬湯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湯主之。」 天冬二錢(去心),麥冬三錢(去心),花粉一錢,黃芩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人參五分,荷葉一錢。 水煎服。 湯劑
81 半夏白朮天麻湯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眩,謂眼黑;暈者,頭旋也。……有濕痰壅遏者,書雲,頭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 半夏一錢五分,天麻、茯苓、橘紅各一錢,白朮三錢,甘草五分。 生薑一片,大棗二枚,水煎服。 湯劑
82 藿朴夏苓湯 《醫原》(清•石壽棠)「濕之化氣,為陰中之陽,氤氳濁膩,故兼證最多,變遷最幻,愈期最緩。其見證也,面色混濁如油膩,口氣濁膩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膩,膜原邪重則舌苔滿布,厚如積粉,板貼不松,脈息模糊不清,或沉細似伏,斷續不勻,神多沉困嗜睡。斯時也,邪在氣分,即當分別濕多熱多。」 杜藿香二錢,真川朴一錢,姜半夏錢半,赤苓三錢,光杏仁三錢,生薏仁四錢,白蔻末六分,豬苓錢半,淡香豉三錢,建澤瀉錢半。 選用絲通草三錢,或五錢煎湯代水,煎上藥服。 湯劑
83 丁香柿蒂散 《傷寒瘟疫條辨》(清•楊栗山)「治久病呃逆,因下寒者。」 丁香、柿蒂各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三錢。 水煎溫服。 湯劑
84 一貫煎 《醫方絜度》(清•錢敏捷)「一貫煎(柳洲)主肝血衰少,脘痛,脅疼。」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 水煎服。 湯劑
85 易黃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庶幾矣。方用易黃湯。」 山藥一兩(炒),芡實一兩(炒),黃柏二錢(鹽水炒),車前子一錢(酒炒),白果十枚(碎)。 水煎服。 湯劑
86 宣郁通經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人以為寒極而然也,誰知是熱極而火不化乎!……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然泄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郁,則熱之標可去,而熱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方用宣郁通經湯。」 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丹皮五錢,山梔子三錢(炒),白芥子二錢(炒研),柴胡一錢,香附一錢(酒炒),川鬱金一錢(醋炒),黃芩一錢(酒炒),生甘草一錢。 水煎服。 湯劑
87 完帶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一兩(炒),人參二錢,白芍五錢(酒炒),車前子三錢(酒炒),蒼朮三錢(制),甘草一錢,陳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 水煎服。 湯劑
88 清經散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先期經來者,其經甚多,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是腎中水火太旺乎。……治之法但少清其熱,不必泄其水也。方用清經散。」 丹皮三錢,地骨皮五錢,白芍三錢(酒炒),大熟地三錢(九蒸),青蒿二錢,白茯苓一錢,黃柏五分(鹽水浸,炒)。 水煎服。 湯劑
89 清肝止淋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庶幾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一兩(醋炒),當歸一兩(酒洗),生地五錢(酒炒),阿膠三錢(白面炒),粉丹皮三錢,黃柏二錢,牛膝二錢,香附一錢(酒炒),紅棗十個,小黑豆一兩。 水煎服。 湯劑
90 兩地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又有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腎中火旺而陰水虧乎。……治之法不必泄火,只專補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亦既濟之道也。方用兩地湯。」 大生地一兩(酒炒),元參一兩,白芍藥五錢(酒炒),麥冬肉五錢,地骨皮三錢,阿膠三錢。 水煎服。 湯劑
91 四妙勇安湯 《驗方新編》(清•鮑相璈)「此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頭,或生指節、指縫。初生或白色痛極,或如粟米起一黃泡。其皮或如煮熟紅棗,黑色不退,久則潰爛,節節脫落,延至手足背腐爛黑陷,痛不可忍。……宜用頂大甘草,研極細末,用香麻油調敷。……再用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水煎服。」 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 水煎服。 湯劑
92 身痛逐瘀湯 《醫林改錯》(清•王清任)「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痹症。明知受風寒,用溫熱發散藥不愈;明知有濕熱,用利濕降火藥無功。久而肌肉消瘦,議論陰虧,隨用滋陰藥又不效。至此便云:病在皮脈,易於為功;病在筋骨,實難見效。因不思風寒濕熱入皮膚,何處作痛。入於氣管,痛必流走;入於血管,痛不移處。如論虛弱,是因病而致虛,非因虛而致病。……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湯。」 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二錢,當歸三錢,靈脂二錢(炒),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二錢(去土)。 水煎服。 湯劑
93 除濕胃苓湯 《醫宗金鑒》(清•吳謙)「此證俗名蛇串瘡,有乾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干者多疼,此屬脾肺二經濕熱,治宜除濕胃苓湯。」 蒼朮(炒)、厚朴(姜炒)、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土炒)、滑石、防風、山梔子(生,研)、木通各一錢,肉桂、甘草(生)各三分。 水二盅,燈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湯劑
94 枇杷清肺飲 《醫宗金鑒》(清•吳謙)「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枇杷清肺飲。」 人參三分,枇杷葉二錢(刷去毛,蜜炙),甘草三分(生),黃連一錢,桑白皮二錢(鮮者佳),黃柏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 湯劑
95 黃連膏 《醫宗金鑒》(清•吳謙)「此證生於鼻竅內,初覺乾燥疼痛,狀如粟粒,甚則鼻外色紅微腫,痛似火炙。由肺經壅熱,上攻鼻竅,聚而不散,致成此瘡。內宜黃芩湯清之,外用油紙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內。若干燥者,黃連膏抹之立效。」 黃連三錢,當歸尾五錢,生地一兩,黃柏三錢,薑黃三錢。 香油十二兩,將藥煠枯,撈去渣;下黃蠟四兩溶化盡,用夏布將油濾淨,傾入磁碗內,以柳枝不時攪之,候凝為度。 膏劑
96 五味消毒飲 《醫宗金鑒》(清•吳謙)「夫疔瘡者,乃火證也。……初起俱宜服蟾酥丸汗之;毒勢不盡,憎寒壯熱仍作者,宜服五味消毒飲汗之。」 金銀花三錢,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錢二分。 水二盅,煎八分,加無灰酒半鍾,再滾二、三沸時,熱服。渣,如法再煎服,被蓋出汗為度。 湯劑
97 桃紅四物湯 《婦科冰鑒》(清•柴得華)「血多有塊,色紫稠粘者,有瘀停也,桃紅四物湯隨其流以逐之。」 生地三錢(酒洗),當歸四錢(酒洗),白芍錢五分(酒炒),川芎一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紅花一錢(酒洗)。 水煎溫服。 湯劑
98 散偏湯 《辨證錄》(清•陳士鐸)「人有患半邊頭風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約痛於左者為多,百藥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病得之鬱氣不宣,又加風邪襲之於少陽之經,遂致半邊頭痛也。其病有時重有時輕,大約遇順境則痛輕,遇逆境則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風寒之天,則大痛而不能出戶。痛至歲久,則眼必縮小,十年之後,必至壞目,而不可救藥矣。治法急宜解其肝膽之鬱氣。雖風入於少陽之膽,似乎解郁宜解其膽,然而膽與肝為表裏,治膽者必須治肝。況鬱氣先傷肝而後傷膽,肝舒而膽亦舒也。方用散偏湯。」 白芍五錢,川芎一兩,郁李仁一錢,柴胡一錢,白芥子三錢,香附二錢,甘草一錢,白芷五分。 水煎服。 湯劑
99 清燥救肺湯 《醫門法律》(清•喻嘉言)「治諸氣膹郁,諸痿喘嘔。」 桑葉三錢(去枝梗),石膏二錢五分(煅),甘草一錢,人參七分,胡麻仁一錢(炒,研),真阿膠八分,麥門冬一錢二分(去心),杏仁七分(炮,去皮尖,炒黃),枇杷葉一片(刷去毛,蜜塗炙黃)。 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滾熱服。 湯劑
100 涼血地黃湯 《外科大成》(清•祁坤)「治痔腫痛出血。」 歸尾一錢五分,生地二錢,赤芍一錢,黃連(炒)二錢,枳殼一錢,黃芩一錢(炒黑),槐角三錢(炒黑),地榆二錢(炒黑),荊芥一錢(炒黑),升麻五分,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 右一劑。加生側柏二錢,用水二大盅,煎一盅,空心服三、四劑,則痛止腫消,更外兼熏洗。 湯劑

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2020.10,7首方劑)

編輯

苓桂術甘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茯苓四兩,桂枝、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55.20g 上四味,以水1200毫升煎煮,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功效】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症見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乾燥嫩枝 生品 41.40g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乾燥根莖 生品 41.4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27.60g
備註 上列劑量系度量衡原方量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保證原方比例不變的情況下,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日服用量。

溫經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婦人大全良方》(宋•陳自明) 當歸、川芎、芍藥、桂心、牡丹皮、莪朮各半兩,人參、甘草、牛膝各一兩。

右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乾燥根 酒當歸 20.60g 粉碎成粗粒,每服20g,加水45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溫服。 【功效】溫經補虛,化瘀止痛。

【主治】血海虛寒,氣血凝滯證。症見婦人月經不調,臍腹作痛,脈沉緊。

川芎 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乾燥根莖 生品 20.60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乾燥根 生品 20.60g
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乾燥樹皮 生品 20.60g
牡丹皮 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乾燥根皮 生品 20.60g
莪朮 姜科植物蓬莪朮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朮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Ling 的乾燥根莖 醋莪朮 20.6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41.30g
牛膝 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的乾燥根 酒牛膝 41.3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41.30g
備註 # 鑑於《婦人大全良方》卷首之「辨識修製藥物法度」總論性章節中提及諸多藥物的炮製,涉及本方中當歸條下註明微炒且以酒處理,考歷代關於當歸以酒為輔料炮製的沿革,古代關於酒洗後用焙還是炒等並無十分嚴格的界定,清代後多數轉為炒干,延續至今成為酒炙法,因此建議參考酒當歸炮製規格;涉及本方中牛膝,在「辨識修製藥物法度」章節中川牛膝條下言其酒制加工,經考證該時期川牛膝與今所用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基原一致,其所提的酒制加工方法與今之酒炙法相似,因此建議參考酒牛膝炮製規格;涉及本方中甘草條下註明「炙黃」,其方法接近於《中國藥典》的清炒法,因此建議清炒法炮製;涉及本方中莪朮條下註明「二味並用濕紙煨炮令香軟,細切,或更用鹽醋浸泡半日用」,結合現今臨床多採用醋制,以減毒增效,因此建議採用醋莪朮炮製規格。
  1. 本方原用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組成劑量和制服法折算結果,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60克,各藥的日服量如下:當歸5g,川芎5g,白芍5g,肉桂5g,牡丹皮5g,莪朮5g,人參10g,甘草10g,牛膝10g。

一貫煎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方絜度》(清•錢敏捷)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

水煎服。

北沙參 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水煎服。 【功效】滋陰疏肝。

【主治】肝陰不足,血燥氣鬱證。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弦。亦治疝氣瘕聚。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的乾燥塊根 生品 5.60g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枸杞子 茄科植物寧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11.19g
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乾燥塊根 生品 11.19g
川楝子 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7.46g
備註

桃紅四物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婦科冰鑒》(清•柴得華) 生地三錢(酒洗),當歸四錢(酒洗),白芍錢五分(酒炒),川芎一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紅花一錢(酒洗)。

水煎溫服。

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乾燥塊根 酒地黃 11.19g 水煎溫服。 【功效】養血,活血,逐瘀。

【主治】血虛血瘀證。症見婦女月經不調,血多有塊,色紫質粘,腹痛腹脹等。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乾燥根 酒當歸 14.92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ora Pall. 的乾燥根 酒白芍 5.60g
川芎 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桃仁 薔薇科植物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 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 的乾燥成熟種子 燀桃仁(研泥) 3.78g
紅花 菊科植物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乾燥花 酒紅花 3.73g
備註 鑑於古代「酒洗」炮製方法演變到現代,與「酒炙」法內涵基本一致,且有國家標準,建議採用酒炙法。

升陷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 生黃芪六錢,知母三錢,柴胡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升麻一錢。

水煎服。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乾燥根 生品 22.38g 水煎服。 【功效】益氣升陷。

【主治】大氣下陷證。症見氣促急短,呼吸困難,脈沉遲微弱,或參伍不調。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乾燥根莖 生品 11.19g
柴胡 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桔梗 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升麻 毛茛科升麻屬植物大三葉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備註

枇杷清肺飲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鑒》(清•吳謙) 人參三分,枇杷葉二錢(刷去毛,蜜炙),甘草三分(生),黃連一錢,桑白皮二錢(鮮者佳),黃柏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

人參 五加科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12g 以水300毫升,煎至140毫升,食遠服。 【功效】清肺經熱。

【主治】肺風酒刺。症見面鼻疙瘩,紅赤腫痛,破出粉汁或結屑等。

枇杷葉 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乾燥葉 蜜枇杷葉 7.46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12g
黃連 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 、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雲連Coptis teeta Wall. 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桑白皮 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乾燥根皮 生品 7.46g
黃柏 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乾燥樹皮 生品 3.73g
備註

二冬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 天冬二錢(去心),麥冬三錢(去心),花粉一錢,黃芩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人參五分,荷葉一錢。

水煎服。

天冬 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乾燥塊根 生品 7.46g 水煎服。 【功效】潤肺清胃。

【主治】上消。症見煩渴不止,小便頻數,脈數無力等。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的乾燥塊根 生品 11.19g
天花粉 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雙邊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荷葉 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乾燥葉 生品 3.73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87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87g
備註

註:基本信息填寫來源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

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2022.9,25首方劑)

編輯

桃核承氣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傷 寒論》(漢•張仲景) 桃仁五十個( 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 桃仁 薔薇科植物山桃 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乾燥成熟種子 桃仁 13.50g 上五味,加水 1400ml,煮取500ml,去藥渣後加 入芒硝,再加熱至沸騰。飯前溫服 100ml,日 3 次。 【功效】逐瘀瀉熱。【主治】下焦蓄血證。症見少腹急結,小便自利,甚則煩躁譫語,神志如狂,至夜發熱,以及血瘀經閉,痛經,脈 沉 實 而 澀者。
大黃 蓼科植物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藥用大黃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 生品 55.20g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乾燥嫩枝 生品 27.6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7.60g
芒硝 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經加工精製而成的結晶體。主含含水硫酸鈉(Na2SO4•10H2O) 生品 27.60g
備註
  1.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半」「溫服五合」,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1/5。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桃仁 2.70g,大黃 11.04g,桂枝 5.52g,甘草 5.52g,芒硝 5.52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3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3. 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芍藥甘草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傷寒論》(漢•張仲景) 白芍藥、甘草各四兩(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55.20g 上二味,以水600ml,煮 取300ml,溫服,日 2 次。 【功效】益陰養血,緩急止痛。【主治】陰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攣急疼痛諸證,症見腿腳攣急,腹中疼痛。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55.20g
備註
  1.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1/2。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白芍 27.60g,甘草 27.6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2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3. 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半夏瀉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傷寒論》(漢•張仲景) 半夏半升(洗),黃芩、乾薑、人參、甘草(炙)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 升,日三服。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34.50g 上七味,以水 2000ml,煮 取1200ml,去藥渣,再濃縮至 600ml,溫服 200ml,日 3 次。 【功效】寒熱平調,散結除痞。【主治】寒熱互結之痞證。症見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乾燥根 生品 41.40g
乾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乾燥根莖 生品 41.4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41.4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41.40g
黃連 毛茛科植物黃連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雲連 Coptis teeta Wall.的乾燥根莖 生品 13.8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 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36.00g
備註 # 據原方中煎煮法「煎取三升,溫服一升」,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1/3。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半夏 11.50g,黃芩 13.80g,乾薑 13.80g,人參 13.80g,甘草 13.80g,黃連 4.60g,大棗 12.0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3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1.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2. 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真武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傷寒論》(漢•張仲景) 茯苓、芍藥、生薑(切)各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 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41.40g 上五味,以水 1600ml,煮取 600ml,去藥渣,每次溫服 140ml,日 3 次。 【功能】溫陽利水。【主治】陽虛水泛證。症見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頭目眩暈,心下悸動不寧,身體筋肉瞤動,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 或腹痛泄瀉;或嘔逆咳喘。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41.4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41.40g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生品 27.60g
附子 毛茛科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黑順片 15.00g
備註
  1.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溫服七合」,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7/30。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茯苓 9.66g,白芍9.66g,生薑 9.66g,白朮 6.44g,附子 3.5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3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黃芪桂枝五物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的乾燥根 生品 41.40g 上五味,以水 1200ml,煮 取400ml,溫服 140ml,日 3 次。 【功效】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證。症見肌膚麻木不仁,微惡風寒,舌淡苔白,脈微澀而緊。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乾燥根 生品 41.40g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Presl 的乾燥嫩枝 生品 41.4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82.8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 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36.00g
備註
  1.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溫服七合」,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7/20。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黃芪 14.49g,白芍 14.49g,桂枝 14.49g,生薑 28.98g,大棗 12.6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瓜蔞薤白半夏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瓜蔞實一枚,薤白三兩,半夏半斤,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瓜蔞 葫蘆科植物栝樓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60.00g 加入黃酒 2000ml,煎至 800ml,溫 服200ml,日3 次。 【功效】通陽散結,祛痰寬胸。【主治】胸痹痰濁壅塞證。症見胸痛徹背,不能安臥,喘息咳唾,短氣者。
薤白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 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乾燥鱗莖 生品 41.40g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34.50g
黃酒 參考國家標準GB/T 13662-2018 傳統型黃酒(以糯米 Oryza sativa var.glutinosa 為原料) 2000ml
備註
  1. 據原方中煎煮法「取四升,溫服一升」,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1/4。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瓜蔞 15.00g,薤白 10.35g,半夏 8.63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3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大建中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蜀椒二合(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二 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花椒 芸香科植物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乾燥成熟果皮 炒花椒 9.00g 上三味藥,以 水800ml,煮取400ml,去藥渣,加入飴糖 200ml,小 火 煮 取 300ml,每次溫 服150ml,日 2次。 【功效】溫中補虛,降逆止痛。【主治】中陽衰 弱,陰寒內盛證。症見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甚則可上沖皮起如有形,腹痛拒按,痛無定處,或腹中漉漉有聲,手足厥冷,舌質淡,苔白滑,脈細緊,或脈沉伏而遲。
乾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乾燥根莖 生品 55.2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27.60g
膠飴 參考國家標準GB/T20883-2017 麥芽糖(以糯米 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大麥 Hordeum vulgare L.為原料) 200ml
備註
  1. 據原方中煎煮法「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可知本方煎出總量為 2 次服量。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花椒 4.50g,乾薑 27.60g,人參 13.8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2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麥門冬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212.00g 上六味藥,以 水2400ml,煮取 1200ml,每 次 溫 服 200ml,日 3夜 1 次。 【功效】滋養肺胃,降逆下氣。【主治】虛熱肺痿或胃陰不足證。症見咳唾涎沫,短氣喘促,或呃逆嘔吐,咽干口燥,舌干紅少苔,脈虛數。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69.0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C.A.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27.6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27.60g
粳米 禾本科植物粳稻 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 Kato 的乾燥成熟種仁 生品 52.8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 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36.00g
備註
  1. 麥門冬湯在《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的處方出處中,麥冬為七升,麥冬一升約為 106g,遠超常規用量。考證多個版本的《金匱要略》以及記載仲景方劑的《外台秘要》、《千金方》等書,麥門冬湯中的麥冬劑量均有所不同。《外台秘要》所載麥門冬湯中麥冬為二升,更接近臨床常用量,領域專家亦推薦本方中麥冬應取二升為宜。故建議本方中麥冬按二升進行折算,折合約 212g。據原方中煎服法「煮取六升,溫服一升」,可知本方每服劑量為煎出總量的 1/6,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麥冬 35.33g,半夏 11.50g,人參 4.60g,甘草 4.60g,粳米 8.80g,大棗 6.0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 1-4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溫膽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 半夏、竹茹、枳實 各二兩,橘皮三兩,生薑四兩,甘草一兩。右六味,㕮咀,以 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27.60g 上六味藥粉碎成粗粒, 以水 1600ml,煮取 400ml,分 3 次服用。 【功效】理氣化痰, 和胃利膽。

【主治】膽胃不和, 膽郁痰擾證。症見膽怯易驚, 虛煩不眠, 驚悸多夢; 或嘔惡,呃逆, 口苦,眩暈。苔白膩,脈弦滑。

竹茹 禾本科植物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 (Mitf.)Stapf ex Rendle 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 生品 27.60g
枳實 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幼果 麩炒枳實 27.60g
陳皮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生品 41.4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55.2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13.80g
備註
  1. 唐代方藥計量傳承了漢代的度量衡制度,服法亦參考漢代方劑處理。據原方中煎服法「煮取二升,分三服」,可知本方每服劑量為煎出總量的 1/3,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半夏 9.20g,竹茹 9.20g,枳實 9.20g,陳皮 13.80g,生薑 18.40g,甘草 4.60g。日服用次數建議 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1. 鑑於《備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合和」篇提及諸多藥物炮製要求,如「凡用甘草、厚朴、枳實、石南、茵芋、藜蘆、皂莢之類,皆炙之……凡半夏,熱湯洗去上滑,一雲十洗四破,乃稱之,以入湯。」以此建議採用與古代炮製工藝最為接近的清半夏、麩炒枳實、

炒甘草規格。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小續命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 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川芎、杏仁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 麻黃 麻黃科植物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的乾燥草質莖 生品 13.80g 上十二味藥粉 碎 成 粗粒 , 以 水2400ml,先煮麻黃,去上沫,加入其他藥物,煮 取600ml,分 3次服用。 【功效】祛風散寒,益氣溫陽。【主治】陽氣不足, 風中經絡證。症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筋脈拘急,半身不遂,或神志悶亂等。亦治風濕痹痛。
防己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S.Moore 的乾燥根 生品 13.8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3.80g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乾燥根 生品 13.80g
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樹皮 生品 13.8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13.80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13.80g
川芎 傘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乾燥根莖 生品 13.80g
苦杏仁 薔薇科植物杏 Prunus armenia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苦杏仁 13.80g
附子 毛茛科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iDebx.子根的加工品 黑順片 15.00g
防風 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的乾燥根 生品 20.7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69.00g
備註
  1. 唐代方藥計量傳承了漢代的度量衡制度,服法亦參考漢代方劑處理。據原方中煎服法「煮取三升,分三服」,可知本方每服劑量為煎出總量的 1/3,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麻黃 4.60g,防己 4.60g,人參 4.60g,黃芩 4.60g,肉桂 4.60g,甘草 4.60g,白芍 4.60g,川芎 4.60g,杏仁 4.60g,附子 5.00g,防風 6.90g,生薑 23.00g。日服用次數建議 1-3 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2.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3. 鑑於《備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之「合和」篇中提及諸多藥物的炮製要求,如「凡用甘草、厚朴、枳實、石南、茵芋、藜蘆、皂莢之類,皆炙之。」以此建議採用與古代炮製工藝最為接近的炒甘草規格。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

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開心散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 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 兩。右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 遠志 遠 志 科 植 物 遠 志 Polygala tenuifoliaWilld. 或卵葉遠志 Polygala sibirica L.的乾燥根 生品 13.80g 上四味藥粉碎成細粉,每次沖服方寸匕,日 3次。 【功效】益氣養心,安神定志。

【主治】心氣不足證,症見神志不寧, 健忘失眠, 心悸怔忡等。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3.80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27.60g
石菖蒲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Schott 的乾燥根莖 生品 13.80g
備註 因「方寸匕」的容量折算標準受藥材比重等因素影響,劑量折算結果差異較大。結合徵求意見中研發單位提供的安全性評價研究

結果,建議每次沖服 1-3g,臨床遵醫囑服用。在固定原方比例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具體服用劑量。

當歸飲子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 當歸(去蘆)、白芍藥、川芎、生地黃(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風(去蘆)、荊芥穗各一兩,何首 烏、黃芪(去蘆),甘草(炙)各半兩。右㕮咀,每服四 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 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 的乾燥根 生品 41.30g 上藥粉碎為粗粒, 每服 16.52g,加水450ml,加入生薑 5g,煮取 240ml,去滓溫服。 【功效】養血潤燥,祛風止癢。【主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證,症見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癮疹;或皮膚瘙癢,入夜尤 甚,舌淡紅,苔薄,脈細弦。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41.30g
川芎 傘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乾燥根莖 生品 41.30g
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乾燥塊根 生品 41.30g
蒺藜 蒺藜科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的乾燥成熟果實 炒蒺藜 41.30g
防風 傘形科植物防風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的乾燥根 生品 41.30g
荊芥穗 唇形科植物荊芥 Schizonepeta tenuisfoliaBriq.的乾燥花穗 生品 41.30g
何首烏 蓼科植物何首烏 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的乾燥塊根 生品 20.65g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乾燥根 生品 20.65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0.65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備註
  1. 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 49.56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當歸 5.84g,白芍 5.84g,川芎 5.84g,生地黃 5.84g,蒺藜 5.84g,防風 5.84g,荊芥穗 5.84g,何首烏 2.92g,黃芪 2.92g,甘草

2.92g。另加生薑 15g。

  1. 專家共識意見為:生薑 1 片約為 1-3g,可根據不同方劑的劑量確定生薑用量。本方建議生薑 5g。
  2. 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瀉白散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 地骨皮(洗去土,焙)、桑白皮(細銼炒黃)各一兩,甘草(炙)一錢。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 地骨皮 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乾燥根皮 地骨皮(焙) 41.30g 上藥粉碎成粗粒,每次取 6.20g,加粳米 2g,以水 300ml,煎取 180ml,飯後溫服。 【功效】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主治】小兒肺熱咳喘證。症 見 氣 喘 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桑白皮 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乾燥根皮 炒桑白皮 41.3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4.13g
粳米 禾 本 科 植 物 粳 稻 Oryza sativa L. subsp.japonica Kato.的乾燥成熟種仁 生品
備註
  1. 瀉白散在《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中的原出處《小兒藥證直訣》版本中無每服量,故無法確定實際使用劑量。根據《小兒藥證直訣》「四庫纂修武英殿本」版本記載「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入粳米百粒,同煎至六分,食後溫服」確定以上劑量和煎服法。每服量取「一二錢」的中間值,即 6.20g。

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約為 18.60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桑白皮 8.86 g,地骨皮 8.86g,甘草 0.89g。另加粳米 6.00g。

  1. 本方中地骨皮除雜處理後註明焙的操作,其目的為使藥材質地酥脆,便於後續粉碎,因此建議尊重原方炮製方法,可參考地方標準如《安徽省中藥炮製規範》2005 年版中的焙法。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清心蓮子飲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 太平惠 民 和 劑局) 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芪(蜜炙)、人參各七錢半。右剉散。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乾燥根 生品 20.65g 上藥粉碎成粗粒,每服 12.39g,麥冬 3g,加水 450ml,煎取 240ml,去藥渣,飯前冷服。 【功效】益氣養陰,清心瀉火,止淋化濁。【主治】心火偏旺,氣陰兩虛,濕熱下注證。症見遺精淋濁,血崩帶下,遇勞則發,或腰膝酸軟,或消渴,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煩躁發熱,倦怠乏力。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20.65g
地骨皮 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的乾燥根皮 生品 20.65g
車前子 車前科植物車前 Plantago asiati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20.65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0.65g
蓮子 睡蓮科植物蓮 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30.98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30.98g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乾燥根 炙黃芪 30.98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0.98g
備註
  1. 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約為 37.17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黃芩 3.38g,麥冬 3.38g,地骨皮 3.38g,車前子 3.38g,甘草 3.38g,蓮子 5.07g,茯苓 5.07g,黃芪 5.07g,人參 5.07g。另加麥冬 9.00g。
  2. 麥冬傳統去心,為歷代所沿用,延續至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63 年版麥冬炮製項內明確「潤透後抽去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 年版起不再要求去心。當前麥冬不同產地生產方式有較大區別,不同栽培年限所致性狀、氣味及內在成分含量均有差異,品質差異較大,栽培年限過短者中柱細小,有鑑於此,建議參考《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15 年版所規定的浙麥冬飲片規格入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蓮子炮製項內已做去心要求,因此按現行標準不再單獨加注。
  3. 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羌活勝濕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 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 羌活 傘形科植物羌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 Chang 的乾燥根莖和根 生品 4.13g 上藥粉碎為粗粒, 加水 600ml,煎至300ml,去藥渣, 飯前溫服。 【功效】祛風,勝濕,止痛。

【主治】風濕在表之痹證。症見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苔白,脈浮。

獨活 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 Angelica pubescens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乾燥根 生品 4.13g
藁本 傘形科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遼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乾燥根莖和根 生品 2.06g
防風 傘形科植物防風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 的乾燥根 生品 2.06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06g
川芎 傘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乾燥根莖 生品 2.06g
蔓荊子 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 Vitex trifolia L. var.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荊 Vitex trifolia 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1.24g
備註
  1. 本方各藥直接折算劑量總和 17.74g 為一次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 53.22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羌活12.39g,獨活 12.39g,藁本 6.18g,防風 6.18g,甘草 6.18g,川芎 6.18g,蔓荊子 3.72g。
  2. 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當歸補血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內外傷辨惑論》( 金•李東垣) 黃芪一兩,當歸二錢(酒洗)。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乾燥根 生品 41.30g 上藥粉碎為粗粒, 加水 600ml,煎至300ml,去藥渣, 飯前溫服。 【功效】補氣生血。

【主治】血虛發熱證。症見肌熱,燥熱,煩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乾燥根 酒當歸 8.26g
備註
  1. 本方各藥直接折算劑量總和 49.56g 為一次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 148.68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黃芪 123.90g,當歸 24.78g。
  2. 鑑於本方與其他宋金元煮散方劑不同,所有藥物為一服量,其服量較其他方劑明顯偏大。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建議日服 1-3 次遵醫囑使用。

地黃飲子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黃 帝 素問 宣 明 論方》( 金•劉完素) 熟干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熟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乾燥塊根的炮製加工品 熟地黃(蒸法) 1.03g 上藥粉碎為粗粒,每次服 12.39g,加水 450ml,生薑 5g,棗 3g,薄荷 1g,煎煮至 240ml。 【功效】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喑痱證。症見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弱。

巴戟天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乾燥根 生品 1.03g
山茱萸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Sieb.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肉 生品 1.03g
石斛 蘭科植物鐵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或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 的乾燥莖 生品 1.03g
肉蓯蓉 列當科植物肉蓯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 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酒蓯蓉 1.03g
附子 毛茛科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黑順片 1.03g
五味子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1.03g
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乾燥樹皮 生品 1.03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1.03g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 的乾燥塊根 生品 1.03g
石菖蒲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Schott 的乾燥根莖 生品 1.03g
遠志 遠志科植物遠志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葉遠志 Polygala sibirica L.的乾燥根 生品 1.03g
薄荷 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乾燥地上部分 生品 1.0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5.0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 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3.00g
備註
  1. 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約為 37.17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熟地黃 3.10g,巴戟天 3.10g,山茱萸 3.10g,石斛 3.10g,肉蓯蓉 3.10g,附子 3.10g,五味子 3.10g,肉桂 3.10g,茯苓 3.10g,麥冬 3.10g,石菖蒲 3.10g,遠志 3.10g。另加薄荷 3.00g,生薑 15.00g,大棗 9.00g。
  2. 專家共識意見為:生薑 1 片約為 1-3g,可根據不同方劑的劑量確定生薑用量。本方建議生薑 5g。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巴戟天、遠志飲片炮製已做去心要求,因此按現行標準不再單獨加注;麥冬傳統去心,為歷代所沿用,延續至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63 年版麥冬炮製項內明確「潤透後抽去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起不再要求去心。當前麥冬不同產地生產方式有較大區別,不同栽培年限所致性狀、氣味及內在成分含量均有差異,品質差異較大,栽培年限過短者中柱細小,有鑑於此,建議參考《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15 年版所規定的浙麥冬飲片規格入藥。

清金化痰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醫學統旨》(明葉文齡) 黃芩、山梔各一錢半,桔梗二錢,麥門冬(去心)、桑皮、貝母、知母、瓜蔞仁(炒)、橘紅、茯苓各一錢,甘草四分。水二盅,煎八分,食後服。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上藥加水 400ml,煎至160ml,飯後服用。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治】痰熱郁肺證。症見咳嗽氣息粗 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咽喉干痛,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鼻出熱氣,或有身熱,口乾欲飲,舌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梔子 茜草科植物梔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5.60g
桔梗 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乾燥根 生品 7.46g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3.73g
桑白皮 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乾燥根皮 生品 3.73g
浙貝母 百合科植物浙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的乾燥鱗莖 生品 3.73g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 Anemarrhenaasphodeloides Bge.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瓜蔞子 葫蘆科植物栝樓 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的乾燥成熟種子 炒瓜蔞子 3.73g
橘紅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外層果皮 生品 3.73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3.73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49g
備註
  1. 麥冬傳統去心,為歷代所沿用,延續至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63 年版麥冬炮製項內明確「潤透後抽去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 年版起不再要求去心。當前麥冬不同產地生產方式有較大區別,不同栽培年限所致性狀、氣味及內在成分含量均有差異,品質差異較大,栽培年限過短者中柱細小,有鑑於此,建議參考《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15 年版所規定的浙麥冬飲片規格入藥。
  2.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 1-3 劑遵醫囑使用。

金水六君煎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景岳全 書》(明•張景岳) 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水二盅,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乾燥根 生品 7.46g 上 藥 加 水 400ml , 生薑 5g,煎至 150ml , 溫服。 【功效】滋養肺腎,祛濕化痰。

【主治】肺腎陰虛,濕痰內盛證。症見咳嗽嘔惡,喘急多痰,痰帶鹹味,或咽干口燥, 自覺口咸,舌質紅,苔白滑或薄膩。

熟地黃 玄參科植物生地黃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乾燥塊根的炮製加工品 熟地黃(蒸製法) 14.92g
陳皮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生品 5.60g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7.46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7.46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的炮製加工品 炒甘草 3.73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5.00g
備註
  1. 劑量為區間者,取中間值。方中熟地取四錢,生薑取五片。
  2. 專家共識意見為:生薑 1 片約為 1-3g,可根據不同方劑的劑量確定生薑用量。本方建議生薑 5g。
  3.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 1-3 劑遵醫囑使用。
  4. 炒甘草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清炒法,「將甘草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炒至微黃」。

濟川煎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去咸)二、三錢,澤瀉一錢半,升麻五分、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乾燥根 生品 14.92g 上藥, 以水 300ml 煎煮,煎 至 約 150ml。飯前服。 【功效】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腎虛便秘證。症 見 大 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舌淡苔白,脈沉遲。

牛膝 莧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乾燥根 生品 7.46g
肉蓯蓉 列當科植物肉蓯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 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酒蓯蓉 9.33g
澤瀉 澤瀉科植物東方澤瀉 Alisma orientale( Sam. ) Juzep. 或 澤 瀉 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乾燥塊莖 生品 5.60g
升麻 毛 莨 科 植 物 大 三 葉 升 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興安升麻 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毛茛科植物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的乾燥根莖 生品 2.61g
枳殼 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 生品 3.73g
備註
  1. 劑量為區間者,取其中間值。方中當歸取四錢,肉蓯蓉取二錢半,升麻取七分。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 1-3 劑遵醫囑使用。
  2. 鑑於古代長期推崇四川等地所產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建議人工栽培優先選擇該基原。

清肺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萬 病 回春》(明•龔廷賢) 黃芩(去朽心)一錢半,桔梗(去蘆)、茯苓(去皮)、陳皮(去白)、貝母(去心)、桑白皮各一錢,當歸、天門冬( 去心)、山梔、杏仁(去皮尖)、麥門冬(去心)各七分,五味子七粒,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棗子煎,食後服。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乾燥根 生品(枯芩) 5.60g 水煎服 【功效】清熱潤肺,降氣化痰。

【主治】痰熱咳嗽。症見咳嗽, 氣喘息粗, 喉中痰鳴,咯痰黃稠量多,或久嗽聲啞,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

桔梗 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 A. DC.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3.73g
橘紅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外層果皮 生品 3.73g
浙貝母 百合科植物浙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的乾燥鱗莖 浙貝片 3.73g
桑白皮 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乾燥根皮 生品 3.73g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 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 的乾燥根 生品 2.61g
天冬 百合科植物天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的乾燥塊根 生品 2.61g
梔子 茜草科植物梔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2.61g
苦杏仁 薔薇科植物杏 Prunus armenia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燀苦杏仁 2.61g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 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2.61g
五味子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1.0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12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2.0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 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6.00g
備註
  1. 麥冬傳統去心,為歷代所沿用,延續至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63 年版麥冬炮製項內明確「潤透後抽去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 年版起不再要求去心。當前麥冬不同產地生產方式有較大區別,不同栽培年限所致性狀、氣味及內在成分含量均有差異,品質差異較大,栽培年限過短者中柱細小,有鑑於此,建議參考《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15 年版所規定的浙麥冬飲片規格入藥;浙貝母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產地加工項內「浙貝片」明確「除去芯芽」,因此建議使用此規格。
  2.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 1-3 劑遵醫囑使用。

保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簡 明 醫彀》( 明•孫志宏) 人參一錢,黃芪二錢,甘草五分,肉桂二分。右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Mey. 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73g 水煎服 【功效】補氣溫陽。

【主治】元氣不足證。症見倦怠乏力,面色㿠白,少氣畏寒,不欲飲食。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乾燥根 生品 7.46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87g
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樹皮 生品 0.75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3.00g
備註
  1.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 1-3 劑遵醫囑使用。
  2. 專家共識意見為:生薑 1 片約為 1-3g,可根據不同方劑的劑量確定生薑用量。本方建議生薑 3g。

半夏白朮天麻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學心悟》( 清 • 程 國彭) 半夏一錢五分,天麻、茯苓、橘紅各一錢,白朮三錢,甘草五分。生薑一片,大棗二枚,水煎服。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5.60g 水煎服 【功效】化痰熄風,健脾祛濕。

【主治】風痰上擾證。症見眩暈,頭痛,胸膈痞悶, 噁心嘔吐,舌苔白膩,脈弦滑。

天麻 蘭科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的乾燥塊莖 生品 3.73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Wolf 的乾燥菌核 生品 3.73g
橘紅 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外層果皮 生品 3.73g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的乾燥根莖 生品 11.19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87g
生薑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3.0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 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6.00g
備註
  1.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 1-3 劑遵醫囑使用。
  2. 專家共識意見為:生薑 1 片約為 1-3g,可根據不同方劑的劑量確定生薑用量。本方建議生薑 3g。

易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傅 青 主 女科》(清•傅山) 山藥一兩(炒),芡實一兩(炒),黃柏二錢(鹽水炒),車前子一錢(酒炒),白果十枚(碎)。 水煎服。 山藥 薯蕷科植物薯蕷 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乾燥根莖 清炒山藥 37.30g 水煎服 【功效】固腎止帶,清熱祛濕。

【主治】腎虛濕熱帶下證。症見帶下黏稠量多,色黃如濃茶汁,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

芡實 睡蓮科植物芡 Euryale ferox Salisb.的乾燥成熟種仁 清炒芡實 37.30g
黃柏 芸香科植物黃皮樹 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的乾燥樹皮 鹽黃柏 7.46g
車前子 車前科植物車前 Plantago asiati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酒車前子 3.73g
白果 銀杏科植物銀杏 Ginkgo bilob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10.00g
備註 山藥、芡實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炮製通則清炒法,車前子參考酒炙法。

宣郁通經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 傅 青 主 女科》(清•傅山) 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丹皮五錢,山梔子三錢(炒),白芥子二錢(炒研),柴胡一錢, 香附一錢( 酒炒),川鬱金一錢(醋炒),黃芩一錢(酒炒),生甘草一錢。水煎服。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乾燥根 酒白芍 18.65g 水煎服 【功效】疏肝瀉火,理氣養血。

【主治】肝鬱化火之經前腹痛證。症見經前腹痛,少腹尤甚,經來多紫黑瘀塊者。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 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 的乾燥根 酒當歸 18.65g
牡丹皮 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Andr.的乾燥根皮 生品 18.65g
梔子 茜草科植物梔子 Gardeniajasminoides Ellis 的乾燥成熟果實 炒梔子 11.19g
白芥子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炒芥子 7.46g
柴胡 傘形科植物狹葉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香附 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 酒香附 3.73g
薑黃 姜科植物薑黃 Curcuma longa L.的乾燥根莖 醋薑黃 3.73g
黃芩 唇 形 科 植 物 黃 芩 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乾燥根 酒黃芩 3.73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73g
備註 歷代鬱金的來源根據所記載的產地、花期、花亭着生方式、根部形態特徵、顏色以及歷代所繪藥圖等可以明確為今姜科植物 Curcuma longa L.的乾燥根莖,本屬其他多種植物的根莖則根據不同的加工方式分為莪朮、薑黃和片薑黃,互有演變,但藥用部位均為根莖,未見塊根;自清代中後期以來受產量、交通等因素影響,逐步將本屬多種植物的卵形或紡錘形塊根作為鬱金使用,而 Curcuma longa L.的乾燥根莖則逐步稱為「薑黃」。本屬多種植物的根莖因療效明確,自唐代以來納入本草沿用至今,而塊根與根莖成分差異極大,有鑑於此,建議本方川鬱金以姜科植物 Curcuma longa L.的乾燥根莖為來源,然因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20 年版已將該來源定為薑黃,並將本屬多種植物的塊根定為鬱金來源,為避免名稱混亂,因此將藥味名稱表述為薑黃,原方標註醋炒,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炮製通則中醋炙法。


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2023.7,25首方劑)

編輯

竹葉石膏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傷寒論》(漢•張仲景)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竹葉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乾燥葉 生品 27.60g 上七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入粳米煮熟,湯成去米,溫服200mL,日三服。 【功效】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傷寒、溫病、暑病餘熱未清,氣津兩傷證。症見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乾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

石膏 硫酸鹽類礦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 生品 220.00g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34.50g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106.0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27.6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7.60g
粳米 禾本科植物粳稻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的乾燥成熟種仁 生品 110.00g
備註 1.麥冬傳統去心,為歷代所沿用,延續至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63年版麥冬炮製項內明確「潤透後抽去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起不再要求去心。當前麥冬不同產地生產方式有較大區別,不同栽培年限所致性狀、氣味及內在成分含量均有差異,品質差異較大,栽培年限過短者中柱細小,有鑑於此,建議參考《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15年版所規定的浙麥冬飲片規格入藥。

2.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六升」「溫服一升」,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1/6。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竹葉4.48g,石膏36.67g,半夏5.75g,麥冬17.67g,人參4.60g,甘草4.60g,粳米18.33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麻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傷寒論》(漢•張仲景)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麻黃 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乾燥草質莖 生品 41.40g 上四味,以水1800mL,先煮麻黃至1400mL,去沫,加入余藥,煮取500mL,去滓,溫服160mL。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 生品 27.6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13.80g
苦杏仁 薔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苦杏仁 25.90g
備註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8/25。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麻黃13.25g,桂枝8.83g,甘草4.42g,苦杏仁8.29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小承氣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傷寒論》(漢•張仲景)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黃 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 酒大黃 55.20g 上三味,以水800mL,煮取240mL,去藥渣,分2次溫服。 【功效】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輕證。症見譫語潮熱,大便秘結,胸腹痞滿;或痢疾初起,腹中脹痛,里急後重者,舌苔老黃,脈滑而疾。

厚朴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乾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姜厚朴 27.60g
枳實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幼果 麩炒枳實 41.40g
備註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一升二合」「分溫二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1/2。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大黃27.60g,厚朴13.80g,枳實20.7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2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當歸四逆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傷寒論》(漢•張仲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乾燥根 生品 41.40g 上七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藥渣,每次溫服200mL,日3次。 【功能】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主治】血虛寒厥證。症見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 生品 41.40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41.40g
細辛 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 Kitag.、漢城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1ense Nakai或華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41.4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7.60g
木通 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的乾燥藤莖 生品 27.6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75.00g
備註 1.漢代通草為今木通,且歷代為多基原,優先推薦歷代主流基原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2.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 1/3。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當歸13.80g,桂枝13.80g,白芍13.80g,細辛13.80g,甘草9.20g,木通9.20g,大棗25.0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桂枝芍藥知母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朮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兩(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 生品 55.20g 上九味,以水1400mL,煮取400mL,溫服140 mL,日3次。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滋陰清熱。

【主治】風濕歷節。症見諸肢節疼痛,身體瘦弱,腳腫麻木,頭眩短氣,噁心欲吐,舌淡苔白,脈沉細。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41.4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27.60g
麻黃 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乾燥草質莖 生品 27.6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生品 69.00g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生品 69.00g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乾燥根莖 生品 55.20g
防風 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 Schischk.的乾燥根 生品 55.20g
附子 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 黑順片 27.60g
備註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7/20。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桂枝19.32g,白芍14.49g,甘草9.66g,麻黃9.66g,生薑24.15g,白朮24.15g,知母19.32g,防風19.32g,附子9.66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半夏厚朴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干蘇葉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69.00g 上五味,以水1400mL,煎至800mL,溫服200mL,日3次、夜1次服。 【功效】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氣鬱痰阻證。症見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脅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

厚朴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乾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生品 41.40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乾燥菌核 生品 55.2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生品 69.00g
紫蘇葉 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的乾燥葉 生品 27.60g
備註 1.原方明確為紫蘇葉,因此推薦其藥用部位為葉。

2.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四升」「溫服一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1/4。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半夏17.25g,厚朴10.35g,茯苓13.80g,生薑17.25g,紫蘇葉6.9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4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百合地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百合 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的新鮮鱗葉 鮮品 245.00g 百合以水400mL,煮取200mL,納地黃汁,煮取300mL,分兩次溫服。 【功效】養陰清熱,補益心肺。

【主治】百合病心肺陰虛證。症見神志恍惚,沉默寡言,坐臥不寧,欲食不能食,自覺時寒時熱,口苦,小便赤,大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塊根 鮮品榨汁 200mL
備註 1.生地黃汁以地黃鮮品洗淨後不加水等輔料,直接榨汁而成。

2.據原方中煎煮法「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1/2。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百合122.50g,地黃汁100mL,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2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枳實薤白桂枝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瓜蔞實一枚(搗)。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枳實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幼果 生品 55.20g 上五味藥,以水1000mL,先煮枳實、厚朴,煮取400mL,去渣,入余藥,煮數沸,分3次溫服。 【功效】行氣祛痰,通陽散結。

【主治】胸痹,胸陽不振、痰氣互結證。症見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厚朴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乾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生品 55.20g
薤白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乾燥鱗莖 生品 110.00g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 生品 13.80g
瓜蔞 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60.00g
備註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1/3。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枳實18.40g,厚朴18.40g,薤白36.67g,桂枝4.60g,瓜蔞20.00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厚朴麻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乾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生品 69.00g 上九味,以水2400mL,先煮小麥至熟,去渣,加入余藥,煮取600mL,溫服200mL,日3服。 【功效】宣肺化飲,清肺化痰,降氣平喘。

【主治】表寒里飲證。症見咳嗽痰多,喘而胸滿,不能平臥,咽喉不利,喉中有哮鳴音,舌苔滑,脈浮或滑。

麻黃 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乾燥草質莖 生品 55.20g
石膏 硫酸鹽類礦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 (CaSO4·2H2O) 生品 90.00g
苦杏仁 薔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苦杏仁 57.00g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34.50g
乾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乾燥根莖 生品 27.60g
細辛 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 Kitag.、漢城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華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27.60g
小麥 禾本科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的乾燥果實 生品 140.00g
五味子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37.00g
備註 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1/3。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厚朴23.00g,麻黃18.40g,石膏30.00g,苦杏仁19.00g,半夏11.50g,乾薑9.20g,細辛9.20g,小麥46.67g,五味子12.33g。根據張仲景方劑服藥法中「不必盡劑」、隨證變化、靈活施用的特點,日服用次數建議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當歸建中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唐•孫思邈) 當歸四兩,桂心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令盡。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乾燥根 生品 55.20g 上六味,粉碎為粗粒,以水2000mL,煮取600mL,分三次溫服,一日服盡。 【功效】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主治】產後虛羸不足。症見腹中㽲痛,少氣,或小腹拘急攣痛引腰背,不能飲食,舌淡苔薄白,脈弱。

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樹皮 生品 41.4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7.60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82.80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41.4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36.00g
備註 唐代方藥計量傳承了漢代的度量衡制度,服法亦參考漢代方劑處理。據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為煎出總量的1/3。故本方每次的服藥量為:當歸18.40g,肉桂13.80g,甘草9.20g,白芍27.60g,生薑13.80g,大棗12.00g,日服用次數建議1~3次,根據臨床實際遵醫囑使用。

上述折算劑量系依漢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礎上,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及臨床用藥實際確定日服總量。

槐花散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 槐花(炒),柏葉(爛杵焙),荊芥穗,枳殼(去穰細切,麩炒黃)。右修事了,方秤等分,細末,用清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 槐花 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乾燥花 炒槐花 2.07g 上藥粉碎為細末,每服8.26g,飯前用米湯調服。 【功效】清腸止血,疏風行氣。

【主治】腸風髒毒下血。症見便前出血,或便後出血,或糞中帶血,血色鮮紅或晦暗,舌質紅,脈數或弦數。

側柏葉 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 Franco的新鮮枝梢和葉 搗爛,焙 2.07g
荊芥穗 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的乾燥花穗 生品 2.07g
枳殼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 麩炒枳殼 2.07g
備註 1.側柏葉原方註明經過搗爛再焙乾,似描述的為新鮮側柏葉經過處理的過程,否則乾燥的側柏葉即便杵爛,也不需要乾燥處理。因此建議來源為新鮮側柏葉,炮製根據原方要求「搗爛,焙」,可參考地方標準的《安徽省中藥炮製規範》2005年版中的焙法。

2.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約為24.78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槐花6.20g,側柏葉(按炮製後干品計算)6.20g,荊芥穗6.20g,枳殼6.20g。

昇陽益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脾胃論》(金•李東垣) 黃芪二兩,半夏(湯洗)、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兩,防風、白芍藥、羌活、獨活各五錢,橘皮(連穰)四錢,茯苓、澤瀉、柴胡、白朮各三錢,黃連二錢。上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五片,棗二枚,去核,水三盞,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早飯、午飯之間服之,禁忌如前。其藥漸加至五錢止。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的乾燥根 生品 82.60g 上藥粉碎成粗粒,每服取12.39g,以水900mL,生薑5.00g,大棗6.00g,煮取300mL,早、午飯之間溫服。漸加至每服20.65g。 【功效】益氣昇陽,清熱除濕。

【主治】脾胃虛弱,濕熱內停證。症見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口燥舌干,腹脹,乏力,怠惰嗜臥,肢體困重,面色㿠白,大便溏泄,小便頻數,或兼見畏風惡寒,舌淡苔白膩,脈緩無力。

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的乾燥塊莖 清半夏 41.3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 生品 41.3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41.30g
防風 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 Schischk.的乾燥根 生品 20.65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20.65g
羌活 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的乾燥根莖 生品 20.65g
獨活 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乾燥根 生品 20.65g
陳皮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生品 16.52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乾燥菌核 生品 12.39g
澤瀉 澤瀉科植物東方澤瀉Alisma orientale (Sam. ) Juzep.或澤瀉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乾燥塊莖 生品 12.39g
柴胡 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根 生品 12.39g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生品 12.39g
黃連 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雲連Coptis teeta Wall.的乾燥根莖 生品 8.26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5.00g
大棗 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6.00g
備註 本方的最大日服量為五錢,即20.65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黃芪4.69g,半夏2.35g、人參2.35g、甘草2.35g,防風1.17g、白芍1.17g、羌活1.17g、獨活1.17g,陳皮0.94g,茯苓0.70g、澤瀉0.70g、柴胡0.70g、白朮0.70g,黃連0.47g,另加生薑5.00g,大棗6.00g。

當歸六黃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芪加一倍。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乾燥根 生品 2.58g 上藥粉碎為粗粒,每服20.65g,以水600mL,煮取300mL,飯前服用,小兒減半服用。 【功效】滋陰瀉火,固表止汗。

【主治】盜汗陰虛火旺證。症見發熱盜汗,面赤心煩,口乾唇燥,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

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乾燥塊根 生品 2.58g
熟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乾燥塊根的炮製加工品 熟地黃(蒸法) 2.58g
黃柏 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乾燥樹皮 生品 2.58g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乾燥根 生品 2.58g
黃連 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雲連Coptis teeta Wall.的乾燥根莖 生品 2.58g
黃芪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的乾燥根 生品 5.16g
備註 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約為61.95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當歸、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7.74g,黃芪15.49g。

厚朴溫中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 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兩,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五錢,乾薑七分。上為粗散,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厚朴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乾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姜厚朴 41.30g 上藥粉碎成粗粒,每服20.65g,以水600mL,生薑9.00g,煮取300mL,飯前溫服。 【功效】行氣除滿,溫中燥濕。

【主治】脾胃氣滯寒濕證。症見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或白膩,脈沉弦。

橘紅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外層果皮 生品 41.3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20.65g
草豆蔻 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乾燥近成熟種子 生品 20.65g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乾燥菌核 生品 20.65g
木香 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乾燥根 生品 20.65g
乾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乾燥根莖 生品 2.89g
生薑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 鮮品 9.00g
備註 本方直接折算劑量並非每日服量,結合方劑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約為61.95g,各藥的日服量折算如下:厚朴15.22g、橘紅15.22g,甘草7.61g、草豆蔻7.61g、茯苓7.61g、木香7.61g,乾薑1.07g,另加生薑27.00g。

玉女煎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 生石膏三、五錢,熟地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一錢半。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石膏 硫酸鹽類礦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 生品 14.92g 上藥加水300mL,煎至140mL,溫服或冷服。 【功效】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症見頭痛,牙痛,齒松牙衄,煩熱乾渴,或消渴,消谷善飢,舌紅苔黃而干,脈浮洪或滑。

熟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乾燥塊根 熟地黃(蒸法) 24.25g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7.46g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乾燥根莖 生品 5.60g
牛膝 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備註 藥物劑量為區間者,取中間值。方中熟地黃取三錢至一兩之間,故取中間值為六錢半,即24.25g。

保陰煎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 生地、熟地、芍藥各二錢,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各一錢半,生甘草一錢。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 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乾燥塊根 生品 7.46g 上藥加水400mL,煎至140mL,食遠溫服。 【功效】滋陰清熱,固沖止血。

【主治】陰虛內熱動血證。症見帶下淋濁,色赤帶血,血崩便血,月經先期,舌紅苔黃,脈滑數。

熟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乾燥塊根的炮製加工品 熟地黃

(蒸法)

7.46g
白芍 毛莨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7.46g
山藥 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乾燥根莖 生品 5.60g
續斷 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黃柏 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乾燥樹皮 生品 5.60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73g
備註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1~3劑遵醫囑使用。

化肝煎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 青皮、陳皮各二錢,芍藥二錢,丹皮、梔子(炒)、澤瀉各一錢半,土貝母二、三錢。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青皮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的果皮 生品 7.46g 上藥加水300mL,煎至150mL,食遠溫服。 【功效】疏肝解郁,清肝瀉火。

【主治】肝鬱化火證。症見煩躁易怒,脅肋脹痛,或有動血徵象,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

陳皮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生品 7.46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7.46g
牡丹皮 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乾燥根皮 生品 5.60g
梔子 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乾燥成熟果實 炒梔子 5.60g
澤瀉 澤瀉科植物東方澤瀉Alisma orientale (Sam. ) Juzep.或澤瀉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乾燥塊莖 生品 5.60g
浙貝母 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乾燥鱗莖 生品 9.33g
備註 1.本方中土貝母為該書作者所在地(浙江)土產貝母,即今百合科植物浙貝母。

2.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1~3劑遵醫囑使用。

固陰煎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 人參隨宜,熟地三、五錢,山藥二錢(炒),山茱萸一錢半,遠志七分(炒),炙甘草一、二錢,五味子十四粒,菟絲子二、三錢(炒香)。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7.46g 上藥加水400mL,煎至140mL,食遠溫服。 【功效】滋補肝腎,固澀調經。

【主治】肝腎陰虛證。症見婦人崩漏、帶下、產後惡露不止、陰挺及男子遺精滑泄,舌淡苔少,脈細或弱。

熟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乾燥塊根 熟地黃

(蒸法)

14.92g
山藥 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乾燥根莖 清炒山藥 7.46g
山茱萸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肉 生品 5.60g
遠志 遠志科植物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葉遠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乾燥根 制遠志 2.61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炒甘草 5.60g
五味子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生品 2.00g
菟絲子 旋花科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乾燥成熟種子 炒菟絲子 9.33g
備註 1.人參未明確具體用量,在張景岳《景岳全書》中多取2錢,故本方中亦取人參2錢,即7.46克。

2.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 1~3 劑遵醫囑使用。

3.清炒山藥、炒菟絲子參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清炒法。

清骨散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銀柴胡 石竹科植物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上藥加水400mL,煎至160mL,食遠服。 【功效】清虛熱,退骨蒸。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內擾證。症見骨蒸潮熱,或低熱日久不退,形體消瘦,唇紅頰赤,睏倦盜汗,或口渴心煩,舌紅少苔,脈細數。

胡黃連 玄參科植物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秦艽 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鱉甲 鱉科動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 醋鱉甲 3.73g
地骨皮 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乾燥根皮 生品 3.73g
青蒿 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乾燥地上部分 生品 3.73g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87g
備註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1~3劑遵醫囑使用。

達原飲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瘟疫論》(明•吳又可) 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右用水一盅,煎八分,午後溫服。 檳榔 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7.46g 上藥加水400mL,煎至160mL,午後溫服。 【功效】開達膜原,辟穢化濁。

【主治】溫疫或瘧疾,邪伏膜原證。症見憎寒壯熱,發無定時,胸悶嘔惡,頭痛煩躁,舌苔垢膩,或苔白厚如積粉,脈弦數。

厚朴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乾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生品 3.73g
草果 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乾燥成熟果實 草果仁 1.87g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黃芩 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1.87g
備註 1.根據《溫疫論》原書及後世的《溫疫論補註》等版本記載,本方加水量多為「水二鍾(盅)」,故以此折算。

2.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1~3劑遵醫囑使用。

沙參麥冬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溫病條辨》(清•吳瑭) 沙參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麥冬三錢,生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南沙參 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 Fisch.或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乾燥根 生品 11.19g 上藥加水1000mL,煎至400mL,日2服。 【功效】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主治】燥傷肺胃陰分證。症見咽干口渴,或身熱,或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

玉竹 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乾燥根莖 生品 7.46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73g
桑葉 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乾燥葉(霜降後採收) 生品 5.60g
麥冬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 Ker-Gawl.的乾燥塊根 生品 11.19g
白扁豆 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5.60g
天花粉 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雙邊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乾燥根 生品 5.60g
備註 1.鑑於本方明確冬桑葉,為歷代推崇,且現代研究證明採收時間對桑葉所含成分影響較大,因此建議霜降後採收入藥。

2.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1~3劑遵醫囑使用。

完帶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 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一兩(炒),人參二錢,白芍五錢(酒炒),車前子三錢(酒炒),蒼朮三錢(制),甘草一錢,陳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水煎服。 白朮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土炒白朮 37.30g 水煎服 【功效】補脾疏肝,化濕止帶。

【主治】帶下病,肝鬱脾虛、濕濁下注證。症見帶下色白或淡黃,清稀無臭,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脈緩或濡弱。

山藥 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乾燥根莖 清炒山藥 37.30g
人參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7.46g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酒白芍 18.65g
車前子 車前科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酒車前子 11.19g
蒼朮 菊科植物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 DC.或北蒼朮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 Koidz.的乾燥根莖 麩炒蒼朮 11.19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73g
陳皮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生品 1.87g
荊芥穗炭 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的乾燥花穗 荊芥穗炭 1.87g
柴胡 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根 生品 2.24g
備註 土炒白朮建議參考《全國中藥飲片炮製規範》1988年版中方法炮製。

身痛逐瘀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林改錯》(清•王清任) 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二錢,當歸三錢,靈脂二錢(炒),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二錢(去土)。水煎服。 秦艽 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水煎服 【功效】活血行氣,祛瘀通絡,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經絡證。症見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針刺,經久不愈,舌質黯或有瘀斑,脈澀。

川芎 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乾燥根莖 生品 7.46g
桃仁 薔薇科植物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11.19g
紅花 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乾燥花 生品 11.19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7.46g
羌活 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的乾燥根莖和根 生品 3.73g
沒藥 橄欖科植物地丁樹Commiphora myrrha Engl.的乾燥樹脂 生品 7.46g
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乾燥根 生品 11.19g
五靈脂 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的乾燥糞便 醋五靈脂 7.46g
香附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g
牛膝 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乾燥根 生品 11.19g
地龍 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的乾燥體 生品 7.46g
備註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1~3劑遵醫囑使用。

五味消毒飲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鑒》(清•吳謙) 金銀花三錢,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錢二分。水二盅,煎八分,加無灰酒半鍾,再滾二、三沸時,熱服。渣,如法再煎服,被蓋出汗為度。 金銀花 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生品 11.19g 上藥加水400mL,煎至160mL,加黃酒100mL,再煮沸二、三次。熱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主治】癰瘡癤腫,火毒蘊膚證。症見發熱惡寒,局部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

野菊花 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乾燥頭狀花序 生品 4.48g
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的乾燥全草 生品 4.48g
紫花地丁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乾燥全草 生品 4.48g
紫背天葵子 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的乾燥塊根 生品 4.48g
黃酒 參考國家標準GB/T 13662-2018傳統型黃酒(以糯米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為原料) 100mL
備註 本方未明確是日服量還是單次服量,建議結合臨床實際,日1~3劑遵醫囑使用。

散偏湯

編輯
基本信息 現代對應情況
出處 處方、製法及用法 藥味名稱 基原及用藥部位 炮製規格 折算劑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辨證錄》(清•陳士鐸) 白芍五錢,川芎一兩,郁李仁一錢,柴胡一錢,白芥子三錢,香附二錢,甘草一錢,白芷五分。水煎服。 白芍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生品 18.65g 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主治】偏頭痛。症見半邊頭痛,時輕時重,遇風寒及情志不暢加重,舌質淡暗,脈沉弦。

川芎 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乾燥根莖 生品 37.30g
郁李仁 薔薇科植物歐李Prunus humilis Bge.或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3.73g
柴胡 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根 生品 3.73g
白芥子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生品 11.19g
香附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 生品 7.46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和根莖 生品 3.73g
白芷 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 Benth. et Hook. 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 Benth. et Hook. f. var. ƒormosana (Boiss. ) Shan et Yuan的乾燥根 生品 1.87g
備註

:由於劑型和煎煮法不同,表中各藥折算劑量與備註中的日服量可能存在差異(由小數點進位導致),建議以備註中各藥的日服量折算結果進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