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Sign~zhwiki!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19 2005年5月13日 (UTC)

真耶稣教会简史

编辑

(一)发起背景(注2)

1900年,在美国的堪萨斯、德克萨斯、俄可拉何马诸州中,基督徒聚会祷告时,开始发生了说方言、身体震动、灵笑等奇妙的现象,如使徒行传二章所记载的情形。他们就组织一小团体,以初代教会的信仰开始传道;结果圣灵继续工作,使这样的教会和布道所遍设于美洲各地;又有一部分人前往英国作旅行布道,由此成为圣灵大降和举世闻名的“五旬节运动”之先声。

1906年4月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一个黑人小教会 ——在草舍下聚会,立志迫切祷告十天,求圣灵充满以奋兴普世教会。在4月9日晚祷中果然圣灵沛然大降,之后大显神迹,使聚会人数不断增加,以致草舍容不下……不久这消息传向世界各地,各国的传道人前往查经,受了圣灵,回去大力宣传,使全球掀起了五旬节运动的热潮。

1910年五旬节系统的教会组织总会,并在南北美洲设立神学院,先后培养了约五千名的传道人。他们以使徒信心会、神召会、五旬节会、神的教会等名称在世界各国传道。因他们主张说方言为受圣灵的绝对凭据,所以在中国被称为方言派。

五旬节派的教会很多,后经努力联结为“联合五旬节会”,其教义重点是:注重方言祷告;主张独一神观;不主张亦不反对守安息圣日(有的守星期日,有的守星期六安息日);主张施洗奉耶稣基督的名,但浸礼面向上,不一定在活水中;对圣餐礼没有硬性规定用一个无酵饼和葡萄汁;特别注重灵修。

1907年,五旬节会传来中国,次年该会美国牧师莫礼智在香港发行《五旬节真理报》,传扬受圣灵的重要性;此时使徒信心会也在上海传道。他们主张受圣灵说方言,起初也确实有圣灵的活泼工作,这是中国最早的五旬节运动。1911年华北有美国牧师贲德新在山西正定府创立使徒信心会,发行《通传福音真理报》,强调基督徒必须受圣灵的问题;他后来到北京,改称神召会,又改为神的教会,以福音传单代替其真理报。真耶稣教会早期几位重要工人,张灵生和张巴拿巴,曾是五旬节系统教会的信徒,魏保罗也曾在该教会受过洗,又得圣灵。所以,五旬节运动是真耶稣教会发起的背景。

(二)、初期的几位重要工人(注3)

1、张灵生:

原名张彬,山东潍县人。1900年(37岁)入长老会,在其中作平信徒7年,任执事3年,共历10年。1909年9月底,听了长子张溥泉的见证,由山东特地到上海信心会慕道,认罪悔改,求圣灵20多天未得;回山东后继续祈求达50多天,终于在12月21日(阳历1910年1月31日)清晨祷告时,受圣灵说方言,并蒙主启示更名为灵生,又明白当守安息日的道理。

1910年他到苏州受使徒信心会的牧师在湖中浸礼,便立志献身为主工作。同年他在潍县西庄头设立“耶稣真教会”(属使徒信心会),谨守安息日;受水浸的人日日增多,而领受特别恩赐合乎主用的,首推张巴拿巴一人。1914年,他赴北京受贲德新牧师和奎长老按手立为长老。1916年他曾向贲牧师建议守安息日被接受;于是贲氏自6月2日(阳历7月1日)开始守安息日,并在第十三期《通传福音真理报》上声明。

1918年春,他到天津真耶稣教会与魏保罗见面,同守安息日;受魏氏按手祷告后,得着更正能力,即与魏同工。1919年正月(阳历2月)与张巴拿巴在潍县西庄头二百里外的唐家庄传道,有许多人未受水浸先受圣灵的。正月27日(阳历2月27日)有三十多人要受浸,他与张巴拿巴两人彼此先行了面向下的浸礼,然后才给他们施浸。这面向下的浸礼,是魏保罗所得的启示而来的。1919年2月(阳历3月)魏保罗应张灵生和张巴拿巴的急切要求,从天津来到山东潍县布道、施浸,包括张灵生和张巴拿巴两人及其全家也受了魏氏的施浸(注:4)。从此,山东才有了真耶稣教会。

魏氏在潍县期间,张灵生与他同工,并筹办了第二期《万国更正教报》。1919年9月(阳历10月),张灵生第三次到北京,初见李晓峰和梁钦明,加入《万国更正教报》报务工作。同月6日(阳历10月29日)魏保罗将要离世时,张灵生和梁钦明同被魏氏按立为更正教的监督,继任魏氏的职任。

张灵生曾到南京,长沙各处传道,参加过早期本会重要会议;他传的是“万国更正教真耶稣教会”。1920年春他到北京辞去监督之职,后返山东保守教会,但一直未曾向外发展。

2、张巴拿巴:

原名殿举,山东潍县西庄头人,务农兼贩古董。1910年,时年28岁,同族张灵生到他的乡里,传悔改赦罪的道和圣灵的福音。其妻听道受感,乐于为主作见证,张殿举起初加以反对,后来认罪悔改,朝夕恒切追求灵恩。 1911年3月16日(阳历4月14日)薄暮,在旷野时忽然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末世救恩由东而西,普救万民”。乃跪下迫切祷告,果然受圣灵说方言。张灵生便奉主耶稣圣名给他全家施浸,又为他培养道理三、四年,以后禁食祷告,按立为长老。1916年2月(阳历3月)在路上听到有声音说“你要往南方传道,我要赐你大权柄”。4月得主启示改名巴拿巴。

1917年7月(阳历8月)往山东以南的安邱诸城高密等县布道,设立教会。同年张灵生告诉他说:“北京魏保罗蒙神赐他鸿恩,能面见救主,前后数次;又有传单,异常奇妙”。张巴拿巴受了感动,相信不疑。

1919年2月(阳历3月),魏保罗至山东各县传道,与张灵生同工;4月4日(阳历5月3日),他在潍县西庄头举行灵恩布道会两天,施浸21人。张巴拿巴从此决心舍命传道,制四面白旗,上书“万国更正教真耶稣教会”;屡次禁食祷告数日,往各地传扬万国更正教。秋季,与郭长恺及梁明道往远方传道,往返九个月,经过八个省,设立教会42处,施浸约2000人。

1923年9月21日(阳历10月30日),张巴拿巴至福州传道,对象大都是安息日会信徒。举行灵恩布道会三天,受圣灵22人,第三天施浸93人;于是按立长老执事,成立福州教会。1925年6月(阳历7、8月间),在温州布道一星期,蒙主医治许多病人,受浸131人,受圣灵50多人。8月(阳历9、10月间)至福州,参加全省代表大会。在两年间,福建已成立60余处教会。

1926年1月19日(阳历3月3日),张巴拿巴由厦门搭船至台湾传道,同行者有郭多马、高路加、陈元谦以及在漳州和厦门接受道理的台湾人黄呈聪、吴道源、王庆隆、黄醒民等一共八个人。22日抵台湾传道,设立教会。至3月1日(阳历4月12日)回大陆时,已成立线西、牛挑弯、清水三个教会。

1929年9月(阳历),真耶稣教会召开第五次临时全体大会,张巴拿巴仍被选为总部负责人之一;大会决议审查真耶稣教会的发源,张巴拿巴不满此措施。10月(阳历)奉总部差派至广州。不久在香港另设总部,称为“中华真耶稣教会”,自立为总监督,刊行《角声报》,反对大局,破坏真耶稣教会。虽经总部屡次派人劝戒,却始终硬心不听。于次年5月(阳历)真耶稣教会召开第六次临时全体大会时,予以开除处分;后来张巴拿巴病死于南洋。

3、魏保罗:

原名恩波(1876—1919),河北保定府容城县午方村西庄人,是一个绸缎商。

1902年他携母亲妻儿,一家四口上北京经营布庄。1904年秋,全家在双旗杆伦敦会受密志文老牧师施点水洗礼。此后,每逢星期日必休业,全家都到教堂参加聚会,并且热心帮助贫困的信徒。1905年夏季,开设“恩信永”布庄,每逢星期日仍然休业,率领全铺伙友和学徒30多人去参加聚会。年底结算除还清负债外,尚余数万元的布匹,乃向密志文牧师建议中国教会当由华人自立;老牧师接受他这项建议,魏保罗便变卖房产得三千大洋,全数献给教会,并且竭力劝募,因此建立了北方最早期的自立教会。在自立会其间,曾因娶一妾而自觉罪孽深重,苦于无法脱离这罪,经常昼夜祷告哭泣(注:5)。

1916年5月(阳历6月)魏保罗患重病,心口疼痛,咳嗽气喘,经中西医治疗三个月未见效。8月17日(阳历9月14日),使徒信心会新圣民长老来看望他,对他说:“你要立志不靠医药,我为你抹油按手祷告就好了。”魏氏接受,一心相信主,两人就上楼祷告。次日,又引导他去东诚使徒信心会见贲德新牧师,魏氏钦佩其品德,即与他交成密友。数日后病不药而愈,于是携妻同受贲牧师施浸,大受圣灵感动。入使徒信心会后,立即改守安息日(那时该会已守安息日),在恩信永布庄楼上聚会,圣灵时常大降,许多人受圣灵说方言,他也受了圣灵。蒙神祝福,三个月后又在前门外打磨厂分设恩振华绸缎布庄。

1917年4月3日(阳历5月23日),真神开声对他说:“你要禁食三十九天,一定不致饿死”。他遵命即时开始禁食;在禁食期间,或终日祷告和写作见证,或在路旁布道,又常往团河施浸(往返十三、四里),每日只睡三个小时。

4月5日(阳历5月25日)离开北京往黄村传道。4月8日(阳历5月28日)在大声祷告时,忽然从天上有声音对他说:“你要受耶稣的浸!”于是被圣灵引导,至永定门外大红门河,跪在水里祷告。又有大声音对他说:“你要面向下受浸!”他遵命面向下受浸,浸毕抬头看见荣耀的救主向他显现,觉得身体灵魂都圣洁了。由水里上来进入树林,又看见救主向他显现;蒙主指示他当改名保罗,并更正各教派的错误。从此立志献身给主,完成主所交托的使命。10日(阳历5月30日),蒙圣灵指示更正教规数条:

(1)必须求圣灵的浸,因为若不是圣灵生的不能进天国。

(2)必须受全身下水的浸礼,因为主耶稣曾如此受浸。

(3)要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施浸,不可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浸。

(4)必须谨守安息日,不可将星期日当做安息日。

(5)要取消牧师的称呼,因为我们只有一位师尊就是基督。

(6)不可称上帝或天主,要称神或真神。

4月25日(阳历6月14日)邮寄更正教规给各教派,计共有48个单位。5月13日(阳历7月1日)禁食三十九天期满,大得圣灵充满的能力,救主又在旷野向他显现,有摩西和以利亚在左右两边。次日,蒙圣灵指示离开黄村,经南苑回北京,与赵得理同工传扬万国更正教,靠主的大能更正各教派的错误。18日(阳历7月6日)至兴隆街使徒信心会探访贲德新牧师,劝他顺从圣灵启示,接受面向下的浸礼。30日(阳历7月18日),从前引导魏保罗去伦敦会的王德顺在大红门河受浸,以后两人成为很好的同工。至6月23日(阳历8月10日)已成立黄村、南苑、北京三处教会。8月间(阳历9、10月间)由北京起程,至各城各乡医病赶鬼,广传福音。9月27日(阳历11月11日)为筹款设立教堂,印刷更正教规和圣灵真见证书的费用,至容城变卖一部分土地。10月2日(阳历11月16日)又变卖二亩半地,得四十六元作为传道费用。13日(阳历11月27日)再卖一块土地,得款一百多元,作为同工的开销和印刷刊物的费用。11月20日(阳历1918年1月2日)他写信给警察总厅吴总监,申请在打磨厂恩振华布庄开设“真耶稣教会”。从此决定会名为“真耶稣教会”。

1919年1月1日(阳历2月1日)他在北京发行第一期“万国更正教报”,免费分发各界,发行后风行各省,函件如雪片云集,为各省教会建立了美好的根基。2月他到山东省各县传道,在潍县与张灵生同工,筹办第二期“万国更正教报”。6月(阳历7月)返北京。9月6日(阳历10月29日)魏保罗将要离世时,张灵生、梁钦明都在身旁;魏保罗按手祝福他们两人继承其职任,为更正教的监督。此时正好贲德新来探访,彼此握手大哭。同日下午4时许,在大笑中喊叫“看哪,天使来了!”又在大笑中气绝而逝。

(三)教会发展概况(注6)

真耶稣教会初期迅速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①是圣灵的活泼工作,使人受圣灵、医病赶鬼的神迹显明,这是许多人真正信服神和真道的根本原因;

②是寄往全国各地的福音传单(尤其是最早期的更正条例)和1919年1月开始发行的《万国更正教报》,引发了各省许多教会人士查经慕道的热潮,为各地建立真教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是1919年初秋,由张巴拿巴、郭长恺、梁明道组成的三人布道小队,从山东南下江苏、经江西、湖北、河南等共八省,往返九个月,设立过42处教会,施洗约2000人,是一次影响颇大的撒种、宣道的工作。

魏保罗从1917年4—5月(阳历5—6月)禁食其间,在北京就开始传道,至6月底(阳历7月份)成立三处聚会点;下半年传至天津并成立聚会点。于1917年11月20日(阳历1918年1月2日)正式成立“真耶稣教会”,以恩振华布庄为会址。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地前来北京查经、祈祷求圣灵的人很多;他们接受道理、受了圣灵后返回原居地传给亲戚朋友,因此在河北、山西、天津、山东、湖南首先发展起来。

1919年河北由张之瑞引介元氏县的梁钦明接受道理,之后不到两年,从元氏县发展到周边十三县,会所达三百余处,虽然后来败坏了,仍存留十多处教会。1919年山西人张天俊就读北京大学其间接受水灵二洗,积极向太原传福音;不久高大龄闻之,也引导所在的“新耶稣教会”二百多信徒欢喜归入本会。以后从太原向晋中、晋北、晋南发展开来。1919—1929年被称为山西省灵工发展的黄金时期,曾发展有一百多处教会,约万余信徒。 1919年前,山东潍县张灵生和张巴拿巴建立过使徒信心会,为真耶稣教会在山东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19年初魏保罗亲自到潍县一带施洗设立4处教会。同年秋季,张巴拿巴等三人南下旅行布道,至江苏高邮,设立华南第一所真教会,又在淮安、邵伯、扬州等地施洗;8月份到南京成立南京北门、南门和宿迁三处教会。1922年成立上海本会。1925年春由南京传入安徽合肥等地。

1919年春,长沙李晓峰(李腓力)等数人见到首期更正教报,他们仿效祈祷方法,其中有人果然求得圣灵,惊喜交加。9月份李晓峰专程到北京,与魏保罗及在京的张灵生等人查经祷告,求得圣灵,欢欢喜喜地返回长沙,热心见证传道施洗,成为湖南本会发展的主线。十七年后,竟在湖南省成立122处教会与祈祷所,其中长沙市就有6处教会5个祈祷所,信徒人数近一万人。1923年福音由湖南省传入江西的吉安、萍乡等地。

1919年,更正教报和三人布道队在河南省一些教会产生影响不小。1922年魏以撒应王天义、王守信父子的函请,到上蔡安息日会进行更正,同时请正在武昌的张巴拿巴前往施洗,建立教会。以后河南省本会成为设有1个支会,84个分区会的大规模教会。湖北省本会的建立与河南省类似,1919年三人布道队到汉口轰动一时;1922年张巴拿巴从长沙到武汉传道,不久建立武昌教会。1938年仅武汉教会就有3000多信徒。湖北省本会设有1个支会,33个分区会。

东北三省真教会的建立,先有天津教会的基础。因约在1923年后天津教会曾是北方本会的组织所在地,由此差派工人出去传道牧会。1924年成立辽宁锦县、吉林延吉教会,次年成立哈尔滨教会。

1923年张巴拿巴曾带一大迭魏以撒转来的福建延平、建瓯、仙游、莆田、福州、厦门等地教会人士敦请本会派员去传道的信函,9月21日(阳历10月30日)抵达福州,原安息日会不少信徒首先接受。至1936年福建省就设有2个支部,64处教会50个聚会所。尤以莆田、福清一带最多。福建近邻之浙江,是于1925年由张巴拿巴前往温州布道一星期成立了教会;1927年前乌镇已成立教会,平阳和杭州则分别是1929与1932年成立祈祷所。

(福建教会的发展意义很大,以后成为向海外打开传道的一扇大门;1926年本会总部的设立,标志着本会在海内外的宣牧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25年,福建的黄提多前往新加坡等地传道,并成立教会。山打根的李锡龄见了《圣灵报》,特地前去新加坡查经慕道,接受后回山打根成立教会。北婆罗州的华侨陈钦泉于1930年回福州时,接受道理返回斗亚兰,5年后的1935年成立教会。在此前的1932年曾从此传入印度。

1926年1月19日(阳历3月3日)张巴拿巴、郭多马等人抵台湾,在彰化、清水、台南、牛挑湾等地传道施洗,40天其间成立3个教会。同年在台的圣洁会福音使须田彼得等日本人接受本会道理,以后传入日本。

1927—1929年本会上海总部差派张巴拿巴到广州传道,又经此到香港,南洋各地传道。此间湖南、福建两省教会工人也向广东传道。1930年总部派郭多马到檀香山成立教会。

1933年总部组织一支灵恩布道队进入四川宜兴、沙市、重庆,等地布道;1935年又派员入川在重庆传道施洗成立教会。1943年总部迁驻重庆,进一步推动了四川教会的发展。

1938年日军大举侵华之际,由湖北武汉的一大批信徒和教会工人内迁至陕西,首先在宝鸡成立教会,以后陆续建立西安、咸阳、和陕北、陕南一带教会。1939年由宝鸡传入甘肃的兰州,此前的1937年总部曾派张提多、陈国民到甘肃省会宁县传道立会。云南省的昆明,1944年始有家庭聚会点,1946年成立教会,次年总部派牛西拉驻滇牧会。

“1944年以前,真耶稣教会几乎传遍中国大部分省份,国外传至日本、马来西亚、檀香山、北婆罗洲、爪哇等。1950年国内外共有教徒125000人,教堂1200多处,国内教徒一半左右分布在湘、鄂、闽、豫4省。1979年台湾有教徒36000余人”。(注7)

(四)近况(注8)

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于1967年3月6—10日在台中召开“第一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会中决议同时成立“真耶稣教会各国代表大会办事处”于台中。1975年4月8—12日在台中召开“第二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时,成立了“真耶稣教会各国联合总会”。1981年4月13—17日再于台中召开“第三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时,将前述各国联合总会改名为“真耶稣教会国际联合总会”简称“联总”置总负责一名,及专任传道和秘书若干名。并分设五部:a宣教部;b训练部;c文宣部;d财务部;e总务部。于1985年“联总”办事处迁往美国洛杉矶。以下是真耶稣教会各国教势情况:(不包括中国大陆)

A、亚洲部分

a日本:教会4处,祈祷所1处。

b韩国:教会24处,祈祷所5处。

c台湾地区:教会225处,祈祷所51处,学生中心4处。

d香港九龙:教会7处,祈祷所2处。

e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教会22处,祈祷所4处。

f沙巴:教会63处,祈祷所28处。

g印尼:教会13处,祈祷所18处。

h印度:教会8处。

i泰国:教会2处,祈祷所2处。

j菲律宾:教会5处,祈祷所12处。

k缅甸:教会2处,祈祷所1处。

l越南:祈祷所1处。

B、美洲部分:

a美国:教会15处,祈祷所1处。

b加拿大:教会3处,祈祷所2处。

c南美洲的阿根廷,教会1处。5处祈祷所分布在巴西、智利、巴拉圭、秘鲁、多米尼加。

C、欧洲部分:

a英国:教会8处,祈祷所1处。

b法国、德国、奥地利:有2处教会,3处祈祷所。

c俄罗斯:2处教会,3处祈祷所。

D、大洋洲部分:

a澳洲:雪梨、墨尔本等地有4处教会

b纽西兰:2处教会

E、非洲部分:

奈及利亚:1978年真道传入,神迹奇事显明,入信者众。经数度开拓牧养,至今有几十间教会。

赖比瑞亚:1985年3月福音传入,神迹奇事显明,至今有多间教会。

迦纳:1985年3月藉迦纳人甘地传入,再由联总派传道者进入宣道。

其它:肯亚、乌干达、南非等地已撒下福音的种子。

注:祈祷所即聚会点。

教义观

编辑

--Sign 01:12 2005年6月28日 (UTC)“十大信纲”之内容集中体现了真耶稣教会信仰的纯正性。其中的浸礼、圣灵、安息日、圣餐和洗脚礼,合称“五大教义”,它与有关对神和教会的两条信纲共七条,一起构成真耶稣教会的教义精萃部分;是与一般教会的领受大有差别之处,是本会独特的教义观。

(一)五大教义纲要

在“十大信纲”中“五大教义”显得尤为清晰突出,引人注目。现将“五大教义”的基本纲要整理如下:

I 浸礼

一、实具功能深具意义的浸礼

1、得以重生(约3:3、5;多3:5)

2、使罪得赦(靠主宝血 弗1:7;彼前1:18-19;藉水和血 来9:13-14;10:19-22;亚13:1;约一5:6-8;赦罪洗罪,徒2:38;22:16)

3、得救称义(可16:16;彼前3:20-21;罗5:9;3:25)

4、归入基督(本与基督无关 弗2:12。主血赎罪 启5:9、10。披戴、归入基督得应许产业 加3:27-29;罗6:3)

5、成为神子(人本为神子 路3:38。丢失名分 约8:44。宝血赎回 加4:4-5;彼前1:18-19;来10:19-22;弗1:4-5。赐圣灵为证 太3:16-17;加4:6;罗8:15-16)

△合法洗礼必成为神子。

6、与主同死同埋。同复活(西2:12;罗6:4)

二、精意形式完美统一之方法

1、活水浸礼

(1)“洗礼”原文是“浸”。“活水”原文指流动的水及泉水(约4:10;参亚13:1;弥7:19)

(2)主在约旦河受浸(太3:16;可1:9-10)

(3)约翰在水多的地方施浸(约3:23)

(4)腓利给太监施浸(徒8:38-39)

(5)最能体现“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的是“浸礼”(西2:12;罗6:4-5;约19:30)

2、奉主名

(1)基督圣名(徒2:38;10:48)

奉主耶稣的名(徒8:16;19:5)

(2)因主名得蒙赦罪(徒10:43;约一2:12;参太1:21;徒22:16;4:12)

(3)主吩咐(太28:19)但“父、子、圣灵的名”就是“耶稣”(约17:12;1:14;提前3:16;约10:30;14:8-9圣灵与父、子为一)

3、低下头(面向下)

(1)效法主死的形状,因为圣经强调要在主死的形状上与主联合(罗6:3-5、8;约19:30)

(2)罪人求赦之态度(因罪不能仰面 诗38:4;拉9:6。因罪不能昂首 诗40:12;路18:13。罪人不该硬着颈项 徒7:51;伯10:15)

三、受洗者与施洗者

1、受洗者的条件

(1)要相信

A、信耶稣为独一救主(徒4:12;16:31-33)

B、他代人死第三日复活(林前15:3-4;罗10:9)

C、他的宝血藉浸礼除罪(彼前1:18-19;罗3:25;来9:13-14、22;约19:34;约一5:6-8;亚13:1)

D、信圣灵同在的教会是真教会,要在此信靠主服事主,不可离开(罗8:9;弗1:23;4:4;约15:1-6;加4:26;约一2:19)

(2)要悔改

A、承认罪过(太3:6;诗32:3-5;徒19:18-19)

B、离开罪恶(徒3:26;拿3:3-10;诗37:27)

C、归向真神(赛55:7;徒26:20;20:21)

D、决心从善(路3:7-14;弥6:6-8)

(3)要立志

A、觉悟背十字架跟从主(路14:25-33)

B、克服困难努力向前忍耐行完路程(路9:61-62;太24:13;徒20:20-24;14:22;帖前3:3)

△、若真心相信,切实悔改,又有坚定意志的求道者,可以随时应他要求给他施浸(徒2:37-41;8:36-38;16:15、30-33)

2、施浸者的资格

(1)已得洁净的人(民19:18)

A、祭司供职前须洁净(出29:4)

B、已受合法浸礼才算洁净(徒2:38)

C、主耶稣工作前夕受浸,他并无罪是为留下榜样(太3:13-16)

(2)奉差遣的人(罗10:15)

A、父以圣灵差遣耶稣(路4:18-19;约1:32-34)

B、主以圣灵差遣门徒(约20:21-22)

C、没有圣灵未受差遣就无赦罪之权(约20:22-23)

D、主升天前要门徒等候圣灵(徒1:4-8)

△、施浸赦罪之功能,是凭着基督的血藉着人的信,并主的名和圣灵的权能(罗3:25;林前6:11)因此施浸者没有受圣灵,神既没有与他同在(约一3:24)没有差遣他,他所施的浸就没有功效。

△、受浸只可一次,但受不合法施浸者,必须重新受合法的浸礼罪才能得赦,他才能得着应许的圣灵(弗4:5;徒19:1-7;2:38)

四、婴孩浸礼

1、婴孩有原罪(诗51:5;58:3;罗5:13-14)

2、神的恩典普及小孩(诗115:13;徒2:38-39)

3、以色列民过红海不把小孩留下(出10:10;民14:31)

4、主不拒绝小孩(太18:13-15;路18:15-16)

5、全家受浸必包括小孩在内(徒16:15、32-34;18:8;林前1:16)

6、人无权掌管死期(传8:8)

△婴孩受浸须凭父母信心(太15:28;约4:49-51)

△婴孩受浸后父母当尽教导之责(弗6:4;箴22:6;创18:19;申6:6-7)

△受浸后不可再犯罪(来10:26-29;6:4-8;约5:14)

Ⅱ灵浸

一、赐圣灵的应许

1、神藉先知的应许

(1)明显之应许(箴1:23;赛44:3;32:15;结11:19-20;36:26-27;珥2:28-29;亚12:10;太3:11)

(2)隐意的应许(申11:14;珥2:23-24;耶5:24;诗46:4。参启22:1;约7:38;结47:9;亚14:8)

2、主的应许

(1)受死前的应许(约7:37-39;14:16-18;16:13;参约14:26;15:26;16:7、16;路11:13)

(2)复活后的应许(约20:21-23;路24:49;徒1:4-5、8)

二、应验

1、五旬节那日圣灵初降(徒2:1-4;16-18)

2、圣灵分两期降临,即秋雨(早雨)春雨(晚雨)圣灵。

(1)雨预表圣灵(诗72:6;何6:3)

(2)秋雨、春雨按时降临是神的赐福(申11:13-15;耶5:24;珥2:23;雅5:7-8)

(3)秋雨圣灵降临于初期教会撒种工作时(徒1:8)凡信耶稣迫切祈求者,都能得到圣灵(徒8:14-20;10:44-47;11:15-17;15:8;19:1-7;弗1:13-14)

(4)现在是春雨降临,将近收割时,正是神悦纳的时候(林后6:1-2)

三、受圣灵的重要性

1、没有圣灵不能推行圣工(徒1:4-5、8;路24:47-49)

2、没有圣灵不明白真理(约14:26;16:12-13;林前2:9-16)

3、没有圣灵就没有赦罪的权柄(约20:21-23;林前6:11;12:13;约一5:6-8)

4、没有圣灵不能获得造就教会的各种恩赐(林前12:4-11)

5、关乎个人得救的重大关系:

(1)进神国须从圣灵重生(约3:5;多3:5;徒2:38;撒上10:6)

(2)赐给永远生命(加5:25;结37:14;林前15:45;启22:17;约一5:12;罗8:2)

(3)归属基督(罗8:9;提后2:19;约一3:24)

(4)证明是真神的儿子(罗8:16;加4:6-7;太3:16-17)

(5)是承受天国基业的凭据(弗1:13-14;林后1:21-22)

(6)末日使人复活或变化得荣耀(罗8:11;林后5:1-5;腓3:20-21;林前15:50-54)

四、受圣灵的凭据

△信主与受圣灵是两回事(徒19:1-2;参徒1:4-5)

△受水浸与受灵浸有分别(徒8:15-16)

1、使徒以说方言为凭据(徒10:44-46;2:4;19:6-7;可16:17)

2、身体震动看得见(徒8:18;2:33;参4:31;16:25-26)有时被讥笑为醉酒(徒2:13)或颠狂(林前14:23)但实则不混乱,圣灵却是顺服的。

△真耶稣教会的切身体会与使徒教会领受的圣灵一样。

Ⅲ安息日

一、长存的安息日

1、安息日的由来

(1)在创世之初真神设立(创1:-2:3)

(2)真神赐福此日定为圣日(创2:1-3;出20:8-11)

(3)在律法颁布之先,于汛的旷野,神再度提出并命遵守(出16:21-30)

(4)在西乃山,神制定并列入十诫(出20:8-11;申5:12-15;9:10)

2、以色列人不守圣日的鉴戒

(1)在旷野不肯守(出16:25-30)

(2)不守而被俘虏至巴比伦(耶17:21-23;结20:12-13;代下36:17-21)

(3)重建圣殿后严守不敢犯(耶25:11-12;代下36:22-23;尼13:15-22;直到使徒时代,徒15:21;13:14、42、44;16:13;17:2;18:4)

3、不废的安息日

(1)刻入石版表明不废(出31:18;32:15-16)

(2)要进入永生当守诫命(太19:16-20)

(3)耶稣来成全了律法,当包括安息日(太5:17-18)

(4)门徒论律法(林前7:19;雅2:10-11;启14:12,12:17)

(5)十诫前四诫是爱神之诫成为后六诫爱人之前提与基础(太22:37-39)十诫是道德律永不废去。

二、设立安息日的意义

1、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可2:27)

2、使人纪念神的创造与救恩(出20:8-11;申5:12-15)

3、使人享受身心安息(出23:12;申5:14)

4、使人知道神是叫人成圣的(结20:12;出31:12-13)

5、作为选民的证据(结20:12-20;出31:12-17;赛56:2-8)

6、使人仰望天国的安息(来4:1、9-10;罗8:22-23)

三、旧约律法的安息日和新约恩典之安息日

1、守旧约律法之安息日

(1)遵守方法:纪念,守(出20:8)

A、任何工不可做,也不生火(出20:9-10;35:3)

B、耕种和收割也当停下(出34:21)

C、更详细之要求(赛58:13-14)

D、当有盛会(利23:3)

(2)干犯安息日(尼13:15-22;约9:16)

(3)干犯要治死(出31:12-17;35:2;民15:32-36)

(4)带来捆绑、不自由(罗7:6;加2:4)

2、新约恩典之安息日

不是简单的纪念和守乃要进入安息。

(1)主耶稣曾在安息日

A、进会堂教训人(路4:16、16;徒13:42、44;16:13;17:1-2;15:21;18:4)

B、此日主治病(太12:9-13;约5:1-18;路13:10-16)

C、门徒经过麦地掐麦穗吃(太12:1-2)

(2)主耶稣与使徒曾在安息日:

A、主是安息日的主(太12:8)有权纠正和改变安息日的守法。

B、主带来恩典把人从旧约律法下赎出来(约1:14-17;加4:5)

C、耶稣作更美之约的大祭司更新律法,废了原来无益条例仪文律(来7:12、18、22;8:6)

D、耶稣成全律法(太5:17-18)包括了安息日。

(3)恩典时代的信徒与安息日:

A、安息日为人设立(可2:27)因而可办理有关神的事(约7:23;太12:5)可行善和救命(太12:12;可3:4)

B、当身心灵进入安息(来4:1-11;路17:21;约一3:24;赛58:13-14)

这才是真神设立和耶稣成全安息日的目的和意义的所在。

△因不得已而不能守安息日时,只要心里纪念,主会怜恤(太12:1-8)

Ⅳ圣餐

一、圣餐的设立与意义

1、圣餐的设立

(1)耶稣亲自设立(路22:19-20)

(2)主命令门徒照样行(路22:19)

(3)主升天后又向保罗启示(林前11:23-25;参加1:11-12)

2、圣餐的意义

△具有逾越节的预表意义(出12:1-28;路22:17,19-20)

(1)纪念耶稣的死(林前11:26)

A、主为人的罪降生、贫穷、受辱、代死(林后8:9;路2:6-7;9:58;罗4:25;太27:18-50;诗22:12-18)

B、担当人罪,被神撇弃,尝死味(太27:45-52;来2:9;徒2:30-32)

C、感谢主,因他的受刑与鞭伤,我们得平安与医治(赛53:4-6)

(2)同领主的血与身体(林前10:16)

A、掰饼表明主的舍身(林前11:24;路22:19)

B、杯表明主的流血(林前11:25;路22:20)

C、饼和杯经祝福成为主的身体和血(太26:26-28;林前11:24-25、29)

D、领受的人有永生在末日必复活(约6:53、54)

二、圣餐的施行

1、次数与时间

(1)既为纪念,无须硬性规定次数,或白天、晚上均可时常举行(林前11:26)

(2)旧约节期有预表意,不必仿其法而守(加4:10-11)

2、具有象征性、神秘性的材料使用

(1)用无酵饼(出12:8、39;利23:4-6;林前5:8)

A、表明无罪(林前5:6-7)

B、表明困苦(申16:3;出12:8)

△犯罪者不可领受(林前5:7-11)

(2)用一个饼(林前10:16-17;弗4:4)

A、表明身体只有一个(太26:26)

B、表明在主内成为一体(林前10:16-17)

△不和睦不敬虔者不宜领受(林前11:17-34)

(3)用葡萄汁(太26:29;可14:25)

A、表明流血(赛63:2-6;启14:19-20)

B、表明宝血(太26:27-28;约19:34)

△不宜用酒,因发过酵(利10:8-10;结44:21;林前11:20-21)

(4)神秘性

A、被称为灵食灵饮(林前10:1-4;出17:1-7)这是灵化的奥秘。

B、又称为真食真饮(约6:53-58)领受者可得永生、末日复活。

3、圣餐主持人

(1)均以长执、传道为原则(参出30:30)

(2)要奉主耶稣圣名举行,因为主是圣餐的主人(太18:20)圣灵的教会是神的国,其圣餐是主同在的筵席(太26:29)

(3)以悟性祝谢饼,然后以手掰开分给会众吃(太26:26)继之拿起杯祝谢后分给会众喝(26:27)

4、如何领受圣餐

(1)“除酵”——领前通知会众以预备圣洁(林前5:6-8;11:27-28)

(2)分辨是主的血和身体(林前11:29-30)

(3)要在一处有秩序敬领,不余剩(林前11:33;10:16-17;参出12:46、10)

(4)未在本会受浸者与犯至死罪之信者不可领受(参出12:43、45;拉2:62-63;林前27-30)

5、领受圣餐之后

(1)要立志为主活(林后5:14-15;罗14:7-8)

(2)过圣洁生活(林前5:6-13;出12:15-20)

(3)同灵彼此相爱,联合为一(林前10:17;12:12-27)

(4)等侯盼望主的再临,末日复活,归回天家(林前11:26;约6:54;启19:7-9)

Ⅴ洗脚礼

一、洗脚礼的由来(约13:1-17)

1、主的洗脚与风俗有别(约13:8、10)

2、主命令门徒要照样行(约13:15;太28:20)

3、主应许遵行者有福(约13:16-17)

二、带着教训的圣礼

1、表明主彻底的爱(约13:1;对我们而言——约13:34-35;约一3:16-18)

2、表明主要门徒圣洁(约13:10-11;对我们——弗5:26-27;约17:17、19;诗119:9、11;箴4:26-27)

3、表明主的谦卑和服侍(约13:12-14;对教会——加5:26;腓2:3;罗12:16)

4、表明主伟大的饶恕(约13:11-12,18-19,21-30;诗41:9;西3:12-13;太18:21-35)

5、要门徒与主有分(约13:8)

A、主的话是真实带有权能的(参太5:37、24:35;约12:48,13:8-9)

B、“与主无分”是与主无关,不能得救之意(参弗2:12);所以与风俗是绝然有别的。

三、洗脚礼的施行

1、施洗者

(1)长执或传道代主而行(约13:20)

(2)效法主的榜样(约13:15-17、4-5)

(3)奉主耶稣的名(西3:17)(通常弟兄由男的,姐妹由女的圣职人员施行)

2、领受此礼者

相信耶稣,已受浸礼,明白洗脚道理与教训,并立志遵行,保持圣洁,心存感恩,领受一次的典礼,从而与主有分(约13:8;弗5:26)

3、彼此洗脚

有洗脚风俗的地方,当注重主的教训(约13:14;路7:44;提前5:10);没有者当把主的教训实践于日常生活中(林后3:6)

(二)五大教义思想概说

1、洗礼与圣灵:水洗灵洗的实质和遵行的重要性问题,魏保罗在其所着《水灵二洗与进神国之重要》(注21)一文中有了最初的论述,他以圣经为本,论证了水洗即活水浸礼且为主的命令和门徒所遵行的;灵洗是圣灵的浇灌并以说方言为凭据。说明了水灵二洗关系到圣徒得救的重大问题。

真耶稣教会认为水洗和灵洗是重生的“一事两面”(注22)。理由之一是:圣经中有许多经节将水灵二洗并述为证(约3:5;多3:5;徒2:38;8:16-17;10:47-48;19:5-6;林前12:13;加4:5-6;约一5:6-8)。理由之二是:水、灵二洗之功用大同小异;两者均为重生进神国之条件(约3:5);同为得救的条件(多3:5);同为做神儿子的条件(太3:16-17;加4:5-7;弗1:5;罗8:16-17);两者也都是归属基督承受产业的方法(加3:27-29;罗8:9)。说明了水灵二洗不仅是两回事,而且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水洗可说是重生之始,灵洗是重生之证,证明受合法之洗的人,罪已得赦免,蒙神称义,做神儿女,所以有得天国基业之凭据的圣灵赐下来”。“……这始于水洗而后成于灵洗是重生的一般原则,所以无论先受洗未受圣灵者也好(徒8:16-17),或先受圣灵未受洗者也好 (徒10:47-48)两者均需要补足所缺的另一面,因这两种是重生得救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神藉以成全救恩的方法,虽是不同的事,但应看为一事的两面,二而为一的真理”。

2、圣餐礼:真耶稣教会对圣餐持“灵化说”(注23)之见解。认为“圣餐有属灵的奥秘性,乃藉圣灵的运行与圣经中神指示的话语,成就神赐人永远生命的应许”。而且遵循着两个原则:

(一)系遵循真神创造天地之原则——“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之后藉神的话创造了新天新地(创一章)。此乃神创造天地之奥秘。

“圣餐的奥秘在于奉主耶稣圣名祝谢时,祈求圣灵运行在无酵饼与葡萄汁上,藉主耶稣在约6:53-56节所说的应许,根据林前11:23-26节保罗的见证而祝谢;则属物质的圣餐材料,在符合圣经的情形下:一个无酵饼(林前10:16-17;5:7-8;利23:4-6)与一壶葡萄汁(太26:29;可14:25),在奉耶稣的名祝谢时,祈求圣灵的运行,藉主在圣餐里的应许,属物质的圣餐材料,得在圣灵里,化作圣徒当领受的主肉主血。吃喝之后得以领受基督的生命,滋养自己的灵命。”

(二)是与流水灵化成宝血同理——“行浸礼时,奉耶稣的名受浸,能使罪得赦(徒2:38;22:16),乃在于有圣灵、水与血的见证(约一5:5-10)。浸礼前圣灵里的祈祷,祈求圣灵运行在流水里,流水在圣灵里即化为耶稣的宝血(本会有许多在浸礼现场目睹水变血之见证),故能发生宝血洗净罪孽之功效(弗1:7;来9:13-14)。

“同理圣餐材料在圣灵运行之下,按经训祝谢之后,则能在圣灵里化成主肉主血。凡灵化者,必有其属灵的功用:主宝血能洗净灵魂里看不见的原罪与过去所犯的本罪;同理,吃喝主肉主血,却能叫人在主里,领受基督丰盛的新生命,以得天国永生”。

圣餐灵化之要件为:“①圣餐材料符合圣经。②奉耶稣的名祝谢。③有圣灵之运行。④是主耶稣的应许”。

3、洗脚礼:关于洗脚礼,真耶稣教会将它列为十大信条之一,且以洗脚礼为效主行,遵命令,与主有分的一项含有神秘性与实际教训性的典礼。 “洗脚礼成为圣礼的主要关键在于,主对彼得所强调的‘与主有份’(MEPOS)。‘有份’一词,甚至在希腊文对照的希伯来语,都包含着‘部分’与‘分享’两个意义。旧约多用于会幕、圣所的建物,政治社会学的地界,法律契约上的应得产业部分(参阅伯31:2;诗16:5)。希腊文的新约圣经的‘份’用于身体的部分(路11:36),买卖所得的部分(徒5:2),衣裳(约19:21)、圣城之一部分(启11:13)。从神学观点看,‘份’指基督徒盼望一个更美的将来(林前13:9、12、10)。保罗由启示与智能的圣灵得知隐藏于历代的神国福气大奥秘(罗11:25—尤其外邦人同得福音为后嗣的奥秘)。‘与主有份’在原文的解释与应用,指与主的身体、国度与福气等有连系的关系。在主的身体中,成为灵宫的活石(彼前2:5)、肢体(罗12:4-5;弗4:6;林前12:12-14)。从我们整个信仰生命过程而言,受洗归入基督、披戴基督,获得神的子女名分、饮于一位圣灵(受灵洗)、享用灵食灵饮(指有奥秘性的圣餐—林前11:1-4),再藉着守道、行道、成圣来完成得救的功夫。于圣礼的意义上而言,圣工人员奉主耶稣圣名而施行洗脚礼时,在恩典上、神秘上,构成了神国福气上、体系上联属于主。如果说洗礼是‘归入’基督,与圣徒同国度;洗脚礼就是‘与主有份’,进一步的认同与联系。并且,主强调了惟有净化圣洁的人,才能与主有份。洗脚礼因此着重于洗礼后的全身——包括‘心脚’的必须时常圣洁。当这世代结束而新天地实现时,与主有份的人要‘分享’主的福气——而不信的将有火湖中的份(启21:8太;24:51;路12:46)。圣徒却要承受生命树的份(启22:19)。因此从神与人契约的法律观点看,藉着有神秘性的‘主给我们洗脚’,洁净了的我们归属他、成为他的身子,承受将来荣耀天国产业的‘一份’。因此,洗脚礼应包括于洗礼赦罪的称义(起始)与圣灵的更新成圣(连续)整个过程中的一环”。(注24)

“洗脚礼之成为‘典礼’,是因与洗礼、圣餐礼皆具有象征性与神秘性。它们藉着灵的运行,把这属灵的教训与形式结合的典礼,发生了主所应许的福气与功效。主为我们留下了必行的榜样——洗礼(太3:16)、洗足(约13:)、圣餐(路22: ;太26:;林前11:),嘱咐我们遵行,以及应许有不同的功效与福份;所以对圣礼的绝对性不可否定、怀疑”。(注25)

“除了典礼性(与得救有必要而充分的关系)以外,我们还要注重洗礼、洗脚礼与圣餐礼的外延教训性。洗脚礼带有神秘性,应许‘与主有份’的祝福的典礼之外,主耶稣要门徒恪守他的教训:主的大爱也激励我们爱神爱人爱到底;在神家中要彼此饶恕、服事,而且要保守心身的圣洁,才能得到他赋予洗脚礼的深长意义”。(注26)

4、安息日:真耶稣教会对于新约时代安息日问题,所持重要的信仰观点是:安息日是纪念,也是在主恩典下遵守,更是一种享受。然而从神为人设立安息日的本意而言,对于新约时代的信徒不只是守安息日,也不是只纪念安息日;应当进入神的安息,就是另有一安息日式的安息(来4:1-11) ……。

“进入这安息的人,就是如以色列民进入流奶与蜜的迦南地一般,是进入神的灵所滋润之地居信者。他们放下以律法的行为要在神面前称义的自己的努力与工作,就是完全抛却自己所有而把一切交托给神,把全身交付神的带领之意。因此,这安息并不是在未来的国度才能享受得到,如今就已经进入了。因为神的国在我们的心里(路17:21),凡有圣灵者,可说是神在他里面,他也在神里面,可过着神人合一的平安快乐的生活;正是在地如天,在地面上已获得心灵之安息的人了(约一3:24)。神要我们得这种安息!若在今生得不到这种安息,还有天国之安息的盼望吗?安息日要参加圣会或做善事还是其次,若这种安息没有得到,尽管你参加聚会或作圣工,岂是神设立安息日之目的?……其实,神赏赐我们心灵之安息,不仅是在第七天,应当从我们信主之日开始,得到圣灵之日开始。如果这种安息还没有得到,仍然是一个劳苦担重担的人的话(信主的人即使肉体担重担,心灵必当安息);那么,我们就是那种存着不信的恶心的人(来3:12),是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的人;因为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了(来四:2、3)。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来4:11)。”(注27)

以上仅是“五大教义”基本纲要和思想概说,可见其神学思想内在的紧密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圣灵真实临在、运行和信者遵循圣经真理与本着信心参与的重要性。美国蔡梅曦博士说:“真耶稣教会教义立法精神,一本遵循圣经的教训,不仅强调圣经的内涵精义,而且注重主耶稣亲自留下来的榜样。就形式而言,它必须是得救的充分必要的条件,若与得救无关的形式主义,例如穿戴服束、饮食规矩,则取其精义,无需把它们当作教义教理……浸礼、洗脚礼,圣餐三大典礼与受圣灵、守安息,合并为五大教义,自主耶稣设立真教会至今,数十年来,真教会信徒为神所同工、祝福……从未有任何疑义。”(注28)。在此亦说明了真耶稣教会对所信之道的严谨态度和莫大的信心,尽管三言两语,也可见一斑。

真耶稣教会认为“五大教义”思想,不是淡然无味的,它在属灵层次上所表达和可能领略的是极其丰富的。它具有一种不可抑制的神圣魅力,闪烁着神圣的异彩。它所表达的信仰有着无可置疑的确定性,因此有着信仰的庄严性和实在性。

(三)真教会观

真耶稣教会教义思想的“真教会观”,历来是人们了解最少误解最多的地方,人们的误解常在会名上,一见“真耶稣教会”的会名,一种自然而然似乎合乎逻辑的诘问便是:你是真,我(所在的教会)就是假的吗?……岂有此理!关于容易被人误解的会名的解释是:会名首先是来自真神的启示,日后随圣灵的引领查经所得之基本含义如下:(注29)

1、“真”字指真神而言,表明神是真实的,至高、独一的真神(约3:33;17:3;弗4:6);“耶稣”是这位真神——人类救主的名字(太1:21;徒4:12);“教会”是指耶稣用他宝血救赎的人组成的属灵团体(林前1:2;徒20:28)。因此“真耶稣教会”即“真神耶稣所救赎的教会”之意。

2、在神与耶稣的关系上,神是基督的头(11:3),基督是属神的(林前3:23),即耶稣由神差来成就神的旨意(来10:7);在真神与教会之间耶稣居于中保地位,成就神与人和好(提前2:5;约一2:1;罗5:11)。

3、耶稣与教会的关系上,基督是教会的头(林前11:3),教会是耶稣所选召归于神的(约15:9;启5:9);因而教会必须有神的名字——“耶稣”高举出来。

“基督不是名字,是受膏为王之意。耶稣的名字是神所赐的(太1:21;约17:11-12)。他从外邦人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徒15:14),教会就是属他名下的人(耶14:9)。教会是真神记名的地方(出20:24),主名的居所(申12:5、11);因此,神也在教会中,并耶稣基督里得荣耀(弗3:21)。主说:‘我的教会’,我字即耶稣的名。又林前一章1节称为:‘神的教会’,神是谁呢?就是‘那位真实’的。神的名是什么呢?就是耶稣。所以‘真耶稣教会’,就等于‘神的教会’。这名称,不但表明了神与耶稣的真实性,也表明教会归属于真神名下的关系性。”(注30)总之“真耶稣教会”此名表达了神与耶稣是真实,耶稣的职位,教会的归属以及教会真统之来源等重要含义。

真耶稣教会的“教会观”包括一个使命、一个原则。一个使命就是“更正各教的错谬及人的遗传”;一个原则即“归回使徒教会”,力求教会在属性上与初期教会相一致,这也是“更正教”的依据所在。因为使徒们跟从过主耶稣,直接领受主的教导,亲眼目睹过主所作的事(约一1:1-2)。主升天后,他们又被圣灵充满和引导,所建立的初期教会理当为标准的教会。她所具备的属灵的原则,也是日后神的教会应具备的。“使徒时代的真教会,已成历史的陈迹。但要寻求符合使徒时代那样的真教会是可能的,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凭着圣经去访问古道(耶6:16)。使徒时代教会虽已过去,但圣经中却存留着使徒时代教会的原本样式,凭此记载去按图索骥,必能找到符合使徒时代的真教会。圣经是得救的指南针(提后3:15-16),也是我们寻求得救真教会的指路碑(赛5:20)。”(注25)这种循着圣经的踪迹去追寻使徒教会之根本,以恢复其光荣是可取的;因此,其所求索而得的也必为有价值的,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指向性和标尺的功能。

真耶稣教会认为:初期真教会所具备基本的属灵原则,主要有三大方面:(注31)

1、真教会必须以真理为根基:这真理是什么?就是在圣经中主耶稣、先知和使徒的教训等诸般道理,因为教会是建立在主耶稣,先知和使徒的根基上(太16:18;弗2:19-20;林前3:11)。他们的道理之所以成为教会信仰的唯一依据,因为是不能更改的真理(加1:6-9);这道理所以能流传不致偏离,其前提所在,是因为它“只有一是,断没有是而又非”(林后1:18-19);教会之所以要按正意分解这道(提后2:15)、传全备的福音(西1:25),是因为传错了道或不传会殆误人命(太23:13、15)。神的教会要为这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争辩(犹3),因为神的教会是真理的柱石与根基(提前3:15)。

2、真教会必须有圣灵内住:考查初期教会的起源史,我们绝不会看错的是,初期教会完全是靠应许降临的圣灵从而建立起来的;没有五旬节圣灵的降临浇灌,便没有初期的教会。依此推论,今日凡有圣灵内住的教会便是真教会。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西1:24),且只有一个(弗4:4),又是那充满万有者(神的灵)所充满的(弗1:23)。保罗干脆明白地说,教会是神的殿,有神的灵内住(林前3:16);“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8:9)。个人既是这样至关重要,作为整体的教会亦然(约一3:24;林前12:13)。这样,有圣灵内住的教会,便证明是从神来的(约1:33、32;3:34)、是真教会。

3、真教会必须有许多神迹奇事:主耶稣曾行奇迹,一方面为要荣耀真神(约9:1-3;11:1-4、40),怜恤人(可1:40-42;太20:32-34);另一方面,则是证实他是基督(太11:1-6;约10:24-25),也反映了他是与神同在(约3:1-2;徒10:38)。在今日乃至将来,是凭什么证明神活活的存在,是神迹;是凭什么说明神是与教会同在?是神迹(可16:20);凭什么证明所传的道理是真的?是神迹(来2:1-4;徒14:3;可16:20) ……又凭什么证明奉神差遣?同样,是神迹!(林后12:12;太11:2-3)。神迹的见证功能,绝不是时代及其发展的,包括科技在内的文化所能取代与取消的,因主耶稣曾应许说:“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可16:17)。

教会的确立必须有圣灵内住,有许多神迹作见证,所传的道理要合符圣经,这三方面是极有概括性的,也是缺一不可的。“教会虽然有圣灵同工,又有神迹随着,但所传的福音倘若含有旧酵,仍不能算完全的教会(赛8:20;太28:20;启22:18-19)”(注27)。这就说明教会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要充分或完全,才能得称为归属主耶稣基督的真教会。

(四)独一神观

神观的问题是信仰的首要问题。于整个教义体系中也居于“房角石”的地位;从其中关系而言,又可以比喻为教义思想的钥匙。教会史上,尤其二、三世纪,对神观等曾有过激烈的争议。名词“三位一体”首创于此时期的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25,参赵志廉着《基督教简史》P23);正式被确立为“正统神观”是325年的小亚细亚的尼西亚会议上,之后为历代教会所接受,直到二十世纪初“五旬节运动”大兴起后,才被广泛的重新提出来研讨,并被否认而代之“独一神观”。

真耶稣教会持独一神观,不赞同三位一体论,所不赞成的是“三位一体”之提法,以及所关联的具体经节解释和教义问题的看法与应用。比如奉什么名施洗等问题。而不是对此理论包括实质的全盘否定,更不是否定“三位一体论”其中的天地之主宰、独一之真神的信仰。

真耶稣教会认为对神观的了解,应把握三个重点:(注32)

1、圣经的主题:圣经的主题是:“神的救恩”。旧约是救恩的计划,新约是救恩的实现。所以“基督的降生、舍命、复活、升天以及圣灵降临,都是为了救恩的需要。等到救恩完成:物质世界被毁不再诱人;魔鬼受永刑,不再试探人;教会被提,信徒不再犯罪,那时,基督便不必再做中保为圣徒代求,圣灵也不必再留在地上建立教会了。因此可推知,在基督降生前,尚未进行救赎工作的永远过去,真神是独一的;基督再临,救恩完成后的永远未来,真神也是独一的。在救恩期间,为了完成救恩的需要,神似乎分成三位(或位格),其实却是同一位神的作为。救恩的时间,始自基督的降生,终于基督的再临……就神永恒的时间来说,是极短暂的”。

2、灵里的一致:“圣灵在圣经上有许多名称,如耶和华的灵(士3:10)、神的灵(太3:16)、父的灵(太10:20)、主的灵(路4:18)、基督的灵(罗8:9)、耶稣的灵(徒16:7)、神儿子的灵(加4:6)等。名称虽然这么多,却是同一灵,这就是所谓的‘灵里的一致’。

“主耶稣曾指着自己说:‘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3:13)。‘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一句,表示耶稣的灵与天父的灵是同一位灵。正因如此,他才可以对腓力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么?’(约14:9-10)。这是‘灵里的一致’的另一项有力说明。

“父子圣灵虽然是同一位灵,但自主耶稣降生为人子后,直到完成救恩之前,父子却有大小的分别。因此,主耶稣才说:‘父是比我大的’(约14:28)在哪些方面,父比子大?”(注)即父的地位、父的能力、父的权柄、父的尊荣、父所知的比子大。当然,这“大”是一种超越了物质性的大。虽然父比子大,但父的灵与子的灵,却是同一位灵,这就是所谓“灵里的一致”之奥秘性。

3、圣灵超越时空:圣灵超越时空——圣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父、子、圣灵在灵里一致。因此真神可以道成肉身、在地同时在天、充满天地、可以住在各人心里,父、子、圣灵可以同时显现。

通过查经可以从:(1)耶稣是神;(2) 耶稣是主;(3)耶稣是王;(4)耶稣是造物主;(5)耶稣的名是父、子、圣灵的名;(6)子与父为一; (7)圣灵与父、子为一,这些圣经命题(注33),得以表明——神是独一的真神,在救恩史上随时显现,彰显了不同的作为。

真耶稣教会认为,不能以物质的观念来了解神,把神限于时空当中,而把神的完整性弄成支离破碎,乃要靠圣灵启示,从灵里来了解神观。如同洗礼中的圣灵运行,圣餐的灵化的了解与解释一样。

您的账户将被重新命名

编辑

2015年3月20日 (五) 11:10 (UTC)

已完成重命名

编辑

2015年4月23日 (四) 02:2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