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座W型变星

(重定向自W Ursae Majoris variable

大熊W型变星是一种食双星变星,两颗星非常的靠近,以致两颗星的表面互相接触到。因为它们外面数层的气体是共有的,因此被称为共包层联星。经由两颗星相连之处,双方的质量和热可以相互流通,会使两颗星的温度一致。.

大熊W型变星在现在的宇宙中非常普遍,其数量约占全部恒星的1%。

这个分类可以分为两个次分类:A型和W型[1]。构成A型的大熊W型变星的两颗星都比太阳热,光谱属于A或F型,周期在0.4至0.8天。W型的是温度较低,光谱为G或K型恒星,周期较短只有0.22至0.4天。表面温度的差别通常都少于数百度K。在1978年,表面温度差异较大的新类型:B型被区分出来。在2004年,H型(高质量比系统)被Sz. Csizmadia和P. Klagyivik 发现[2]。H型的质量比大于 ( = (伴星质量)/(主星质量)) 并且有特别大的角动量

因为长期受椭球体的影响,而且不是分离的,它们的光度曲线和其他类型的食双星不同。这不仅是因为两颗星实质的接触在一起,因而经常性的食;同时,也因为受到另一颗星重力的扭曲。因为两颗星的光度几乎相等,因此亮度的极小值也几乎是一样的。


大熊座W是这一类变星的原型。

参考资料

编辑
  1. ^ L. Binnendijk, Veroeffentlichungen der Remeis-Sternwarte zu Bamberg, Nr. 40., p. 36, 1965
  2.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 426, pp. 1001-1005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