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不是繁简破坏

繁简破坏方针说明了,“无正当理由下进行源代码繁简的转换”是一种破坏行为,也说明了“为了修正系统转换错误或繁简混杂造成的连结错误而将相应内容替换成繁(简)体的行为不是破坏。”,这边列举了一些正当理由。可以参考此处来判断是不是破坏行为。

不是破坏行为的例子

编辑

修正内部链接

编辑

在条目内出现内部链接源代码为繁简混用时,例如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正确的繁简名称,但如果是诱导性多能幹細胞则是在内部链接的繁简混用,在蓝色连结的状态下显示并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是未创立的红色连结,很可能被创立繁简混用标题的页面。

修正繁简转换

编辑

{{NoteTA|1=zh-cn:数据结构;zh-tw:資料結構;}}为一个地区词转换系统,相关功能请见H:AC。在这个系统下,如果条目源代码为数据结构資料結構会正确的转换对应的繁简,但如果源代码是數據結構在简体状态下依然会转换为数据结构,但在繁体状态下会不正确的显示數據結構

控制多重单项转换

编辑

假设有一个人名叫林博客,而他刚好也是因为写博客而闻名,条目内现有一条转换为-{zh-cn:博客; zh-hk:網誌; zh-tw:部落格;}-为了实现三种地区词的转换,可以将条目内容的博客改成部落格網誌,避免出现“林網誌是一名网红,写网志爆笑幽默闻名”。这种状况比较少见,也有其他的处理方式,例如将林博客改成林博-{}-客,将中间断开,但如果他的名字有不同的地区翻译时会变得更麻烦。

分类的繁简修正

编辑

如果一个分类繁体和简体大量使用时,可以创立{{分类重定向}},会由机器人自动搬运到正确的分类。但在未创立繁简重定向的分类上,系统会归类为两个不同的页面,统计上会出现误差。因此可以将分类名称改成已经先创立的繁简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