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让(1907年1月11日—1977年10月28日),字师竹,植物学家,原籍江苏昆山

生平

编辑

于景让三岁丧父,由母赵氏扶养长大。小学毕业后考入苏州省立第二农校,毕业后返乡任小学教师。于1928年赴日深造,1930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学部,1934年再考入1934 年再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农学部,随木原均博士修习植物遗传学[1]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虽得学位在即,其导师木原均亦再三挽留,但他毅然回归,报效祖国。逾年,任教于广西大学。1940-41年至四川大学讲学;1941-43 年,在贵州湄潭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讲授高级遗传学,并开始进行小麦试验。后在1943年经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后,又转至中山大学授课,至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1946 年春,应聘来台大任教,任图书馆馆长、生物系主任等职,并建立植物系及研究所,60年代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专注于植物学辞典的编订,因积劳成疾,于1977年10月28日因脑溢血逝于台北寓所。

贡献

编辑

著作

编辑

他一生致力于植物学和遗传学,兼及文史哲学,博览弘识,为学者称道。他虽精通多国语言,写论文也可以用各种文字。在台湾大学任教期间,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5篇;又以考古、历史、植物学及遗传学观点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和传布,著《栽培植物考》2册,发表专业论文与译著107篇;发表其他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专业论文 60余篇和各种译著10余册,1949年以前出版的书目已收入《苏州民国艺文志》。(张耘田编录)

  • 《初中动物学─ 初中用》(1933),与缪瑞生同撰,台湾银行金融研究室编辑。
  • 《人种改良》(1936),正中出版社。
  • 《台湾之米》(1949),与曹淑珍同撰,台湾银行金融研究室编辑。
  • 《台湾稻米文献抄》(1950年版),台湾银行金融研究室编辑。
  • 《台湾之土地》(1951),台湾银行金融研究室编辑。
  • 《博物上册, 1上》(1955),大中出版社。
  • 《博物下册, 1下》(1955),大中出版社。
  • 《栽培植物考,第一辑》(1958),台大农学院。
  • 《栽培植物考,第二辑》(1961),艺文印书馆。
  • 《本草纲目中所记的鲤科鱼类》(1963),大陆杂志。

译作

编辑
  • 1935年翻译出版了日山羽仪兵《细胞学概论》,重庆:国立编译馆。
  • 1935年翻译出版了日柿内三郎《细胞之生物化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5年翻译出版了日郡场宽《植物之组织及机能》,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5年翻译出版了日小南清《菌类》,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6年翻译出版了日中野治防《植物群落学小引》,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6年翻译出版了日木原均《遗传学要纲》,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7年与缪瑞生翻译出版了日三宅恒方《昆虫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38年与王煊蕃翻译出版了日桑田义备《核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52年与魏品寿翻译出版了日中村健次郎《日本肥料工业》,台北市:台湾肥料有限公司。
  • 1960年翻译出版了日近藤勇《台湾之伐木工程》,台北市:台湾银行金融研究室编辑。


评价

编辑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丁祥云在 1973 年为于先生祝寿时赠一对联以概括于先生的贡献:“著作等身,不红,不黄,不黑。经纶满腹,亦文,亦理,亦农”[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李学勇; 毕中本. 台灣生物學史研究先行者──于景讓先生 (PDF). 中华科技史学会学刊. 2010, 15: 71–72 [2021-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6-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