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燮(?—515年10月7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征北大将军、太傅、领大司马、安定靖王拓跋休第二子,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编辑

元燮担任下大夫,在魏宣武帝元恪初年承袭安定王,任太中大夫,外任征虏将军华州刺史。元燮上表说:“恭谨思考华州官署所在地李润堡,虽然是少梁旧地,晋国芮国分封的所在。但是外族归附,于是成为戎人聚集居住的地方。城池不是前代旧城名称,自我朝建国之初,是护羌校尉的小城堡。等到改镇设郡,靠山设立州城,利用粮食府库,没有改正名称地域。私下认为冯翊古城是羌魏两族民众的交界处,许昌和洛水水陆交汇的地方,是西汉的东部辅弼,皇魏的西部翼卫,名胜古城,实惟西部藩镇腹地。现在华州的治所岂止不是旧地,简直是住在山岗上从深涧中取水喝,水井山谷污秽杂乱,上下取水辛劳,往返有几里路。百姓背地里说长道短,有损于礼乐教化。不如冯翊,面对华山渭水,环绕平原川泽,井水浅池塘平,砍柴放牧富饶广阔。从华阴采集材料,陆路运输七十里;从龙门砍伐木材,顺流而下。增减旧城墙,工程节省用力不多,人们各自为自己,不以为辛劳。从前宋国没有水井,掘井后欣然得到人心;何况全城没有水,得到水后能不家家庆祝吗?私下听说前任刺史,不是没有这个意思,有的遇上战事,有的碰到灾年,因此离散,拖延到现在。去年收成不错,今年秋天又是大丰收,四境安定,京城没有事。男丁不用十文钱的耗费,每人不需要八十天的辛劳。损失轻微受益重大,乞求明鉴批准。”魏宣武帝于是诏令说:“一劳永逸,准许迁移。”元燮之后出任征虏将军、豳州刺史。延昌四年九月甲寅(515年10月7日),元燮在豳州去世[1][2][3],朝廷赠予征虏将军朔州刺史[4][5],谥号[6]

家庭

编辑

父母

编辑
  • 拓跋休,征北大将军、太傅、领大司马、安定靖王
  • 蒋妃[7]

兄弟姐妹

编辑

王妃

编辑

子女

编辑
  • 元超,北魏光禄大夫、将作大匠、安定王
  • 元琰,西魏宋安懿王
  • 元氏,嫁散骑闾某[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魏书·卷九·帝纪第九》:甲寅,征北元遥破斩法庆及渠帅百馀人,传首京师。安定王燮薨。
  2. ^ 《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甲寅,征北大将军元遥破斩法庆,传首京师。安定王燮薨。
  3. ^ 《魏书·卷一百五之二·天象志一之二第二》:四年五月庚戌,月犯太微。占曰“贵人忧”。九月,安定王燮薨。
  4. ^ 《魏书·卷十九下·列传第七下》:次子燮,除下大夫。世宗初,袭拜太中大夫,除征虏将军、华州刺史。燮表曰:“谨惟州治李润堡,虽是少梁旧地,晋、芮锡壤,然胡夷内附,遂为戎落。城非旧邑先代之名,爰自国初,护羌小戍。及改镇立郡,依岳立州,因籍仓府,未刊名实。窃见冯翊古城,羌魏两民之交,许洛水陆之际,先汉之左辅,皇魏之右翼,形胜名都,实惟西蕃奥府。今州之所在,岂唯非旧,至乃居冈饮涧,井谷秽杂,升降劬劳,往还数里。譐誻明昏,有亏礼教。未若冯翊,面华渭,包原泽,井浅池平,樵牧饶广。采材华阴,陆运七十;伐木龙门,顺流而下。陪削旧稚,功省力易,人各为己,不以为劳。昔宋民无井,穿井而忻得人;况合城无水,得水而不家庆。窃闻前政刺史,非是无意,或值兵举,或遇年灾,缘此契阔,稽延至此。去岁已熟,秋方大登,四境晏安,京师无事。丁不十钱之费,人无八旬之勤。损轻益重,乞垂昭鉴。”遂诏曰:“一劳永逸,便可听移。”后除征虏将军、豳州刺史。延昌四年薨。赠本将军、朔州刺史。
  5. ^ 《北史·卷十八·列传第六》:次子燮袭,拜太中大夫,除华州刺史。燮表曰:“谨惟州居李润堡,虽是少梁旧地,晋芮锡壤,然胡夷内附,遂为戎落。窃以冯翊古城,实惟西藩奥府,面华、渭,包原泽,井浅地平,樵牧饶广。采材华阴,陆运七十,伐木龙门,顺流而下。陪削旧稚,功省力易。丁不十钱之费,人无八旬之勤。损轻益重,乞垂昭鉴。”遂诏曰:“一劳永逸,便可听移。”薨于州,赠朔州刺史。
  6. ^ 吴钢主编;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 《全唐文补遗 第7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0年5月: 248—249. ISBN 7-80628-467-2 (中文(繁体)). 
  7. ^ 7.0 7.1 王瑞蕾 穆伟, 《龙门石窟北魏安定王元燮石刻题记研究》, 《保定学院学报》 (第00期), 2022年, (第00期): 55–61 [失效链接]
  8. ^ 《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详又蒸于安定王燮妃高氏,高氏即茹皓妻姊。
  9. ^ 《北史·卷十九·列传第七》:又烝于安定王燮妃高氏,即茹皓妻姊。
  10.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五·梁纪一》:皓娶尚书令高肇从妹,皓妻之姊为详从父安定王燮之妃;祥烝于燮妃,由是与皓益相昵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