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制
古代蒙古的军政合一制度
千户制,又称为敏罕(蒙古语:ᠮᠢᠩᠭᠠᠨ,鲍培转写:mingγan,西里尔字母:мянган),是古代蒙古族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1]
千户制源于鲜卑族在游牧时代的兵制,在中原地区转换成府兵制及卫所制,亦形成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度,及成吉思汗的蒙古族所沿袭,改变了原先蒙古各氏族部落杂居的状况。[1][2]该制度在1204年攻打乃蛮部之前便已实行。1206年蒙古帝国成立后,成吉思汗将蒙古编为九十五个千户,任命八十八位开国功臣为千户那颜(即千户长),由他们统领千户,并由其子孙世袭。千户之上还设有万户,其下则有百户、十户。[2][3]
元代又将万户、千户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百户分为二等,并分别设有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2]千户所按所辖军士多少划分,七百人以上为上千户所,五百人至七百人为中千户所,三百至五百人则为下千户所。[4]每一千户所还设有达鲁花赤一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