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七十二峰
南岳七十二峰,指的是南岳衡山的七十二座山峰,分布于衡阳、长沙、湘潭等地[1]。
历史沿革
编辑南北朝时的道士徐灵期,在南岳上清宫修道。徐灵期游遍南岳群山,写下《衡岳记》一书,首次提出“七十二峰”的概念[2]。
唐代,道士李冲昭所着着《南岳小录》指出祝融、紫盖、云密、天柱、石廪指“五峰”的形状特点[2]。
南宋时期,道士陈田夫结合前人著作和实际考察,著成《南岳总胜集》。写明七十二峰的具体名录,都加上了注解[2]。
明代诗人陈宗契作《咏南岳诗》中用“青天七十二芙蓉”称呼七十二峰,加大了南岳七十二峰的知名度[2]。
明清时期,文人们曾五修《衡岳志》或《南岳志》,其中七十二峰的峰名陆续有变化[2]。
南岳立区之初,新编《南岳志》以清李元度《南岳志》为蓝本,界定了七十二峰[2]。
峰名变化
编辑七十二峰的峰名并不确定,衡阳市图书馆研究员丁民表示,前人文献记载的不确定性会引起后人的误解,历史演变中地名也会自然更替,时势需要也会导致改名[2]。
1939年,赵恒惕督修南岳忠烈祠,把忠烈祠坐落的山峰更名为“香炉峰”,喻南岳忠烈祠会世代享受供奉。但之前的香炉峰坐落于今天湘潭县的茶恩寺香炉寨[2]。
2000年,南岳区在修建万寿广场安置万寿大鼎时,把原本是驾鹤峰下的一个小山丘,也取名叫驾鹤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