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成实性梵语pariniṣpanna-svabhāva),大乘佛教术语,又称为法性,意指诸法之本性,体性为空(自性空),为有自性义之一[1]。这个学说由唯识学派提出,是唯识派的根本宗义之一。

字源

编辑

pariniṣpanna-svabhāva(梵语pariniṣpanna-svabhāva)是个梵文复合名词。 其字根svabhāva,译为自性。 pariniṣpanna,原本有“完成”或“终了”的意思,亦意为“圆满”“不变之本性”之意。以字面意思解释,即是不依靠其他事物之不变圆满自性。

概论

编辑

在《解深密经》中,有自性义有三,谓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 [1] ,另一切法相亦区分为三,即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与圆成实相 [2]。 此中, 圆成实性之自性,亦是胜义,即无自性 [3], 意指体性为空,非指无圆成实性。 圆成实自性,即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 [4]

注释

编辑
  1. ^ 1.0 1.1 玄奘译《解深密经》卷2〈一切法相品〉:“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
  2. ^ 玄奘译《解深密经》卷2〈一切法相品〉:“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
  3. ^ 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74:“唯由胜义无自性性故。圆成实自性说无自性。何以故。由此自性亦是胜义。亦一切法无自性性之所显故。”
  4. ^ 玄奘译《解深密经》卷2〈无自性相品〉: “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 法无我性 名为胜义,亦得名为 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