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粘体虫

粘体科粘体虫属的刺胞动物

广东粘体虫学名Myxobolus kwangtungensis)为碘泡科碘泡虫属英语Myxobolus的一种动物,1998年由中国动物学家陈启鎏发表于《中国动物志[1],最初被归入粘体虫属(Myxosoma),但该属后来被视为碘泡虫属的异名。本种最早于1956年7月于广东省南海县九江镇大正村的养殖鱼池中被采集,1976年又于湖北省汉阳县月湖农场的鱼池中被采集,分别在胡鲇胆囊、体表与上发现。[2]:297。本种具有两个短棒形的极囊英语Polar capsule,长约8.4微米,宽约3.8微米,两极囊的顶端相互靠近[2]:293极丝英语Polar filament则盘绕7-9圈;孢子呈宽梨形,长约17微米,宽约11.9微米,厚约8.1微米。本种外形与同属的Myxobolus acutum接近,惟后者的孢子形状较接近圆形,且大小较小[2]:298

广东粘体虫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刺胞动物门 Cnidaria
纲: 黏孢子虫纲 Myxosporea
目: 双壳目 Bivalvulida
科: 碘泡虫科 Myxobolidae
属: 碘泡虫属 Myxobolus
种:
广东粘体虫 M. kwangtungensis
二名法
Myxobolus kwangtungensis
(Chen, 1998)[1]
异名
  • Myxosoma kwangtungensis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广东粘体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2.0 2.1 2.2 陈启鎏马成伦. 粘体动物门 粘孢子纲. 中国动物志. 科学出版社. 1998. ISBN 978703006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