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则益 (1903年)
杨则益(1903年—1940年3月),又名杨运山,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凤池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
杨则益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3年 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 |
逝世 | 1940年3月 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 |
籍贯 | 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 |
生平
编辑杨则益出生于塾师家庭,自幼聪颖好学,但因家贫辍学,以砍柴为生。1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兄长杨则芹在建瓯板桥被土匪杀害[1]。1928年8月,加入杨则仕创办的“读书会”,并参加宣传活动[2]。1928年冬,凤池成立了红色农民协会,杨则益成为农协会的主要骨干。1929年春,政和县第一次农协会代表大会在凤池村福主庙秘密召开,杨则益出席会议,会后开始组织发展会员。同年7月,经杨则仕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3]。1930年春,他遵照农协会的指示,进入凤池、山溪、池坑等地发起“登门退佃”的减租减息斗争,并取得抗租抗息抗捐税的斗争胜利。1931年8月,东平地区出现严重旱情,地主趁机囤粮抬价,杨则益率领农会破仓借粮。1932年,政和出现大规模灾疫,杨则益在凤池一带发动农民群众“吃大户”,进行分粮斗争[4]。
1934年8月中旬,黄立贵、陈一奉中共闽北分区委“打出外线、开辟新根据地”的命令,率领闽北中国工农红军第58团向东平进军。9月,建瓯、松溪、政和中心区委员会(简称建松政中心区委员会)在政和县风池村召开建松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张顺礼任主席,杨则仕任副主席(后由阙林标继任),杨则益当选为苏维埃政府政治部部长[5][6][7]。
1934年12月至1935年1月,国民党部队进攻建松政苏区,当地士绅组织“清乡委员会”,建松政境内工农红军因寡不敌众而失利,县苏维埃政府遭破坏,杨则益随部坚持游击斗争[8]。1937年12月,建松政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建松政游击队改为抗日义勇军,他率领部队参加抗日队伍。1938年1月25日,编入新四军第五团奔赴皖南抗日前线。但因长期积劳成疾,不适应部队生活,调回原籍继续从事游击地下武装[9]。1938年2月,新康事件爆发,国民党开始对建松政地区进行进攻。1940年3月,杨则益奉命到东平做策反工作时,被地主杨则靖告密逮捕,随后在东平被杀[10][1]。
参考
编辑- ^ 1.0 1.1 中共建阳地委党史征集研究委员会,建阳地区行政公暑民政局. 闽北英烈 第2集. 中共建阳地委党史征集研究委员会,建阳地区行政公暑民政局. 1986.12: 65–70.
- ^ 中共政和县委党史研究室著;叶相唐主编;岳金棣副主编. 政和革命史. 1997.07: 10.
- ^ 中共福建市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旅游局编. 福建省红色旅游指南.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09: 475. ISBN 7-5098-2895-3.
-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 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 上.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1.06: 764. ISBN 7-5051-0580-9.
- ^ 罗健主编;中共南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闽北党史人物 1921-2002.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02: 404. ISBN 7-5073-1791-9.
- ^ 松溪县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松溪县志.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08: 435. ISBN 7-5037-1718-1.
- ^ 中共政和县委党史研究室著;叶相唐主编;岳金棣副主编. 政和革命史. 中共政和县委党史研究室. 1997.07: 26.
- ^ 罗小成主编. 韦斋与政和. 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8.11: 217. ISBN 978-7-80691-453-3.
- ^ 范宝俊,朱建华主编. 中华英烈大辞典 上.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826. ISBN 7-207-02538-6.
- ^ 中共政和县委党史研究室著;叶相唐主编;岳金棣副主编. 政和革命史. 中共政和县委党史研究室著;叶相唐主编;岳金棣副主编. 1997.07: 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