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柏寺正殿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太和区,文物遗址年代为元,1992年3月19日列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000年9月7日列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2013年3月5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独柏寺正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重庆市潼南县
坐标30°8′30.685″N 105°57′25.582″E / 30.14185694°N 105.95710611°E / 30.14185694; 105.95710611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7-1294
认定时间2013年3月5日
保护历史

独柏寺位于潼南县城之东20公里的独柏乡(现寺乡小学办公室),涪江北岸一级台地,坐北面南,南距涪江700米,与筋斗坡相望,北靠大坡500米,整个建筑坐落在独柏乡小学内。

相传唐代此地便有寺庙,分为上中下三殿。下殿山门外有一棵独生大柏树,树上雕有一佛像,故名为独柏寺,有诗赞云:“巍巍独柏能参天,经历人间数百年。灵气山川属异树,刻成古佛立堂前”。

今独柏寺仅存正殿及后殿。正殿单檐悬山抬梁式梁架结构,通高6.7米,正脊、垂脊已毁。有石砌台基高出地平面0.7米,四角亮柱施斗拱出挑,角柱升起。通面阔13.6米,通进深9.8米,总面积130余平方米。梁架结构,用材较大,最大柱径0.48米,柱高5.5米,最大柱径与柱高之比为48:550。举折之比为2.7:5.3。四周檐面铺二重椽,前出椽有2米之宽远。自当心间起,有撩檐枋撩经次间至转角亮柱。当心间至转角缓慢起翘,坡度平缓。四周檐下均施斗栱,其中前檐共施斗栱8朵,斗栱间距为1.07、1.03、1.04、1.04米(栌头间距离),间距较小。斗栱三重,高之比为23:24:25。其耳平欹之比为3:2:4。均出双下昂,除当心间柱斗铺作二斗栱,没有昂尾,余皆设昂尾,昂尾内跳1.5米承檩,前下昂嘴不承重,上昂嘴承撩檐枋,撩檐枋至转角亮柱。其斗栱从栌斗开始层层上叠,栌斗承昂,昂头承小斗,小斗再承昂身,昂头承斗托檩,加上两侧悬起翘不大,当心间开始起翘,设有穿插枋,圆形蜀柱。梁枋用材较大,房屋较低,给人以墩实的感觉,和柱础变化不规则等特点,为元代建筑风格,由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鉴定所确定。

与独柏寺毗邻的后殿为观音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脊顶,抬梁式梁架结构,有台基高出地面0.8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正梁有墨书题记:“皇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岁季冬望三建修……泥身观音大殿施舍树木众姓……住持临济正宗第十七代弟子心连……”。

注释

编辑
  1. ^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重府发〔1992〕52号
  2. ^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渝府发〔2000〕83号). 维基文库. 2000-09-07 (中文). 
  3.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国政府网.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4. ^ 吴涛,《巴渝文物古迹》,重庆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17-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