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墩遗址
31°28′57″N 119°35′24″E / 31.48237°N 119.58992°E
螺丝墩遗址 | |
---|---|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无锡市宜兴市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编号 | 648 |
认定时间 | 2011年12月30日 |
特点
编辑螺蛳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因堆积大量细密的蚌壳地层而得名;当地人也因东汉𠙶亭侯蒋澄在此筑土城,称其为“城头地”。
1954年春,为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杨巷中学在城头地开始修建新校舍,施工期间,出土了部分磨制石斧、石锄、石刀等新石器时代遗物。时任杨巷中学教师的吴恩甲先生,对螺蛳墩的起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收集了30余年来出土的原始文物,收集了上百件古代石器、数百件鼎、鼎、鼎、罐、盘、豆等古代陶器,并交给宜兴县文管会收藏、展览。[1]
1980年10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宜兴杨巷镇东的螺丝墩发现了陶瓷遗址,面积约百余亩[2],地表面发现烧红土块及灰砂、泥质红陶碎片,其间发掘出完整的灰砂红陶鼎[3]。2011年12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认定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博物院考古队经两次调查考证,确认螺丝墩为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地表仍有少量新石器时代陶器残片,地层剖面螺丝壳堆积及文化层丰厚。[4]
参考
编辑- ^ Grill, Kamado. Luo Si Dun Ruins: A Neolithic Treasure in Yixing. Medium. 2024-06-09 [2024-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9) (英语).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宜兴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宜兴文史资料 第14辑 宜兴陶瓷专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宜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8.05: 1–2.
- ^ 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江苏文史资料集粹 风物卷. 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 197.
- ^ Grill, Kamado. Luo Si Dun Ruins: A Neolithic Treasure in Yixing. Medium. 2024-06-09 [2024-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