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陨击坑

火星撞击坑

雷诺陨击坑(Reynolds)是火星南海区的一座撞击坑,位于塞壬高地最南端,其中心坐标为南纬75.1、西经157.9度,直径91公里(65英里),它的名称取自英国物理学家奥斯鲍恩·雷诺(1842年-1912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1]

雷诺陨击坑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背景相机显示的雷诺陨击坑
行星火星
区域南海区
坐标[锚点失效]75°06′S 157°54′W / 75.1°S 157.9°W / -75.1; -157.9
火星方格列表火星南海区
直径91 公里
命名奥斯鲍恩·雷诺

表面特征

编辑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背景相机显示的雷诺陨击坑内融霜的痕迹,也可看到岩层。注:这是上一幅雷诺陨击坑照片的放大版。条纹是由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吹除尘埃所造成。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背景相机拍摄的雷诺陨击坑,显示解冻后的岩层和黑斑。该区域被霜冻覆盖,当它们融化消失后,下面深色的地面就会暴露出来,也可看到岩层。注:这是上面雷诺陨击坑图像的放大版。

在冬季,会积聚大量的霜冻,它们直接冻结在永久极冠的表面,形成一层层由尘埃和沙粒覆盖的的水冰层。这种沉积层最初是一层含尘埃的二氧化碳霜,在冬季会重新结晶并变得更致密。裹挟在霜冻的尘埃和沙粒慢慢下沉。到春季气温上升时,霜冻层已变成一层约3英尺厚的半透明冰,覆盖在深色沙尘底下。这种深色物质吸收光线并导致水冰升华(直接变成气体),最终大量气体积聚,压力膨胀。当找到一处薄弱点时,气体就会逸出并吹出尘埃。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100英里)[2]。有时可以看到被称为“蜘蛛”的深色通道[3][4][5],当这一过程发生时,表面似乎覆盖着黑点[2][6],这些特征可在下面一些图片中看到。

另请查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 Reynolds. usgs.gov.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4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2. ^ 2.0 2.1 Gas jets spawn dark 'spiders' and spots on Mars icecap | Mars Odyssey Mission THEMIS.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3. ^ Benson, M. 2012. Planetfall: New Solar System Visions
  4. ^ 存档副本.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5. ^ Kieffer H, Christensen P, Titus T. 2006 Aug 17. CO2 jets formed by sublimation beneath translucent slab ice in Mars' seasonal south polar ice cap. Nature: 442(7104):793-6.
  6. ^ Thawing 'Dry Ice' Drives Groovy Action on Mar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9). 

推荐阅读

编辑
  • Grotzinger, J. and R. Milliken (eds.). 2012. Sedimentary Geology of Mars. SE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