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丹副县(Sematan Sub-District)是砂拉越古晋省伦乐县下辖的副县,总面积442.5平方公里,人口约9,000人(2008人口普查)[1]。在地理位置上,三马丹副县位于砂拉越的西北角,它的南面便是和印尼西加里曼丹为界,北面濒临南中国海。砂拉越最西端的地区丹绒达督(Tanjung Datu)就位于三马丹副县。

三马丹副县
Sematan Sub-District
三马丹副县官方标志
砂拉越副县
三马丹副县的位置
坐标:1°48′N 109°32′E / 1.8°N 109.53°E / 1.8; 109.53
州属砂拉越
古晋省
伦乐县
副县城三马丹
面积
 • 总计442.5 平方公里(170.9 平方英里)
人口(2008)
 • 总计9,126人
 • 密度20.6人/平方公里(53.4人/平方英里)

历史

编辑
 
三马丹副县地图

约在19世纪初,已有一批人来自海南雷州到丹绒达督山中砍伐盐木,后把盐木运回中国。后来,他们迁移到三马丹镇附近的西露甘榜(Kampung Siru)与贝尔甘榜(Kampung Pueh)定居下来。

19世纪50年代,荷兰军在印尼三发(Sambas)地区歼灭了华人矿务公司-大港公司。这使到了客属华工大规模的逃往到砂拉越。他们分别投靠了在石隆门的十二分公司,一些到伦乐县的丹绒布郎垦荒。其中有十个人却越过山脉来到了达督海岬附近的三门山(Samunsam)森林内。三门山离三马丹镇约45分钟水路航程。[2]

当时,三门山还是个没被命名荒野。由于大多在三发的华工是三点会私会党的成员,而这十人也不列外。可能是因为是三点会的成员,而如同其前辈般,喜欢加三点会的“三”字头,所以就把那森林命名为三门山,附近有条小溪也正名为三门河。此外,三马丹这个地名也普遍相信是这群客属华工所取的。随后,这群华工便在三门河的河口附近盖了间长屋式的大屋,也与当地土著通婚。他们耕种稻米及收购土产为生。当剩最后居住在此屋内者(傅亚财)逝世后,在上世纪70年代政府便收回土地,继而把三门山划为野生物保护区(Samunsam Wildlife Sanctuary)。[2]

注释

编辑
  1. ^ 三马丹副县概况. 古晋省公署. [2011年12月6日]. [永久失效链接](马来文)
  2. ^ 2.0 2.1 李君. 伦乐县志(3)- 副县三马丹. 国际时报. 2009-07-14 [2011年1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28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