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民众学校

中山民众学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从民国二十三年(1934)开始在江西省及其他所辖地区创立的短期特种教育机构。主要的目的是收复共产党占领区之后,用以消除中国共产党所留下的政治影响。

概述

编辑

民国二十二年,国军收复江西省莲花县后,县政府召集当地儿童施以军事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注意。时任行营秘书长兼任第二厅厅长的杨永泰在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各省高级行政人员奉召南昌集会第四次集会上表示[1]

......江西莲花县匪患甚久,去年收复,县政府把受过匪化的儿童,都施以类似军事的组织,每天授以党义、精神讲话、国民常识、唱歌、游戏和兵操等等,每星期日召集各村队长,加以训练,试办数月,成效大著。不但渐渐的觉悟过去被匪欺骗之不当,并信仰三民主义为救国唯一主义。又能帮助壮丁队放哨,担任查验路单,协助封锁和侦查;其工作效率,较之成年壮丁差不多,而敏捷过之。由此看来,凡是收复匪区,实有仿效莲花县的办法,普遍施以一种特别教育之必要。委员长现决定在行营附设一个赣闽豫鄂皖五省种教育委员会,训练师资,宽筹的款专办五省收复匪区之特种教育事宜。在匪区各乡,普设中山民众学校,分为儿童班,成年班,妇女班,严格的施予一种管教养卫的训练。

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南昌行营公布〈五省特种教育计划纲要〉[2],将莲花县的特种教育经验推广到赣闽皖豫鄂五省,明文规定收复区应设中山民众学校,每匪区收复县份平均应设中山民众学校十二所[3],并且开办成人班和妇女班。

除了一般的学科教育,中山民众学校的教师和校长还要指导军事训练,甚至农业的产销和经营,张智玮认为中山民众学校“成为当时收复地区社会活动的中心,反映了蒋中正欲借由特种教育改良地方社会环境与文化的重要企图”[4]

课程内容

编辑

儿童班招收十到十六岁儿童,不分性别,以四十到六十人为一班。每天上午或下午授课二小时,授以国语、体育、劳作、自卫、算术五科,废止日曜日及寒暑假,一年毕业[3]。教材以教育部编印之“短期小学课本”改编,并加入适合各该省需要之教材[5]。 成人班招收十六到五十岁民众,以三十到五十人为一班,每天上课二小时,得于晚间举行,授以公民、体育、劳作、自卫、算术五科,四个月毕业,上课时间至少120天[3]。教材以南昌行营剿匪区教育设计委员会编印之“民众课本”并选编补充教材。妇女班参用成人班课本,并另编适合妇女需要之补充教材[6]

师资

编辑

以各县保送人员及考试合格人员入各省特种教育处受训,食宿由公费提供。

自民国二十三年二月特种教育处开办特种教育师资训练班,每期训练四个月,至民国二十三年底共计开办三期,毕业者合计254人[4](引自张智玮论文,然其文中未提供出处)。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南昌行营第二厅. 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编辑部 , 编. 南昌行營:政治工作報告(一). 开源书局. : 52–53. 
  2. ^ 南昌行营第二厅. 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编辑部 , 编. 南昌行營:政治工作報告(一). 开源书局. : 167. 
  3. ^ 3.0 3.1 3.2 南昌行营第二厅. 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编辑部 , 编. 南昌行營:政治工作報告(一). 开源书局. : 176. 
  4. ^ 4.0 4.1 张智玮. 蔣中正國家建構的型範:戰前江西之經驗(1930~37). 国立政治大学. 2015: 146. 
  5. ^ 南昌行营第二厅. 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编辑部 , 编. 南昌行營:政治工作報告(一). 开源书局. : 180. 
  6. ^ 南昌行营第二厅. 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编辑部 , 编. 南昌行營:政治工作報告(一). 开源书局. :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