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通志初集
八旗通志初集,是中国清朝官方编纂的满族史书,是代关于八旗制度的重要志书。编辑时有汉文、满文两个版本,最初命名为《八旗通志》。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对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明朝以来各省均有方志,唯清初八旗未纂修成书。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人奉雍正帝之命,开始编写一本记述从努尔哈赤时开始的八旗制度开端、组织沿革以及人物传略等的通志。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宫中档·文教类》的一份乾隆初年的奏折显示,八旗志馆于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十一日开馆编辑《八旗通志》。时八旗志馆由鄂尔泰、张廷玉、福敏任总裁官,副总裁官任兰枝[注 1]、索柱。历经近十年的编修,于乾隆三年(1738年)底,汉文本进呈乾隆帝御览。乾隆五年(1740年)七月,满文本进呈乾隆帝御览,奉旨加“初集”二字。故此后书名称《八旗通志初集》。汉文本在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内,缮写校对,送武英殿刊刻完。满文本在乾隆九年时接近完成校对[1]。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帝下旨再次编写八旗通志,由福隆安等负责,至嘉庆元年(1796年)书成,赐名为《钦定八旗通志》。《八旗通志初集》与《钦定八旗通志》两部,共606卷,计40万字,均为研究清代八旗制度的重要史籍。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乌兰其木格. 《试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的关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2006年04期). ISSN 1001-7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