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门桥
十四门桥,又名榕桥,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的一座宋代古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历代几经毁坏与重修,也是闽侯县现存最长的宋代古桥[1]。十四门桥于1989年入选第一批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2],2020年入选第十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3]
十四门桥 | |
---|---|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 |
坐标 | 26°04′41.08″N 119°09′41.63″E / 26.0780778°N 119.1615639°E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宋 |
编号 | 10-3-2 |
认定时间 | 2020年11月19日 |
历史
编辑十四门桥始建于南宋元丰年间[1][2](也有说法称始建于淳熙年间[3],而桥旁侧的《重修十四门桥碑记》则称该桥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后唐,并“再造于宋”),当地古称“惠化里”。十四门桥由上街六桥林氏第六代林安世(字居广)及其家室捐建。据说,林安世建桥的动机是因为清明期间回乡祭祖时被江上的渡船拒载,一怒之下对江水立誓要建桥沟通江的两岸,并筹资历时六年而建成。[1]
清朝嘉庆年间,山洪冲垮了第十四孔的桥门和第二孔的右石板,使得该桥变为12墩、13孔,变成了“十三门桥”。民国17年(1928年),当地人林文英出资重修了第二孔石板,但未修复第十四孔的桥门[4]。1958年,惠化里改称榕桥村,十四门桥也得到“榕桥”这一别名。1984年,港澳乡人肖守寿、肖诗木回乡出资修缮了桥头的基石,在桥畔兴建了用以休息的石桌石椅。1989年3月,闽侯县人民政府将十四门桥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
2005年10月,超强台风“龙王”袭击福建,十四门桥遭受严重打击,桥体几乎坍塌。在此后的两年间,政府、民间募资四十多万元人民币对桥进行重修,修复过程中又发现了嘉庆年间被冲毁的石板,遂一并将其复原,使得十四门桥恢复为13墩、14孔[1]。2020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十四门桥列入第十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3]。2023年9月,超强台风“苏拉”袭击福建,十四门桥的桥面被冲断。[5][需要较佳来源]
建筑
编辑十四门桥横跨溪源溪、邱阳河汇合处,桥体为东西走向、13墩14孔的石墩石梁桥,全长约95米,双分水尖船形墩,双石梁桥面,桥面共用石梁28根。桥面尚存石梁题刻5处,东桥头存清代碑刻2通。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桥东端外延10米至桥头公园围墙,桥西端外延25米至榕桥水闸西端连线,桥南、北两侧各向外延伸15米,桥北侧向外延伸15米,面积约4927平方米的土地划为十四门桥的保护范围。[3]
图集
编辑-
十四门桥的桥体
-
重修十四门桥碑记
-
2024年1月,被冲断的桥面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冯东生. 闽都桥韵.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3: 94–97. ISBN 978-7-5550-0197-3.
- ^ 2.0 2.1 2.2 闽侯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闽侯县志. 方志出版社. 2001: 974–975. ISBN 7-80122-636-4.
- ^ 3.0 3.1 3.2 3.3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20〕207号). 2020-12-07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9). 本文含有此来源中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
- ^ 朱惠勇. 中国古桥录.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2: 58–59. ISBN 7-80633-335-5.
- ^ 痛心!福州千年古桥“十四门桥”被洪水冲断. 2023-09-07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