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组(Ping Chau Formation)为一套于香港东平洲(Ping Chau)及其周边海域出露的沉积岩层,于1943年被命名为平洲组。从地质历史的角度来看,平洲组是香港最年轻的岩石,约于5000-6500万年前形成[1]

岩性

编辑

平洲组主要曲均匀薄层状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及泥岩组成,岩层厚度估计超过450米[2]。矿物颗粒幼细,岩层发育非常细致的层理。曾发现昆虫化石及沥青化植物碎片[3]

上述岩石抗蚀力薄弱。然而在东平洲西岸的龙落水,露出一层燧石质粉砂岩。由于该层燧石质粉砂岩含二氧化矽晶体,胶结力强,令该粉砂岩层非常坚硬,更能抵御风化侵蚀[4]

产状与地层

编辑

根据平洲岛上露头显示,岩层在岛的南部呈东-西走向,向北方倾斜;在岛的北部则呈东北-西南走向,向东南方倾斜。全岛岩层倾角11-21度。平洲组平行整合于“赤洲组”粗碎屑沉积岩层之上[4]

形成环境

编辑

平洲组在始新世半干旱的气侯条件下,在湖泊中的静水环境下沉积而成。在丰水季节时,幼细的粉砂在湖中沉积成一个纹层;旱季时湖水蒸发盐度上升,矿物盐结晶,又沉殿出另一个纹层。旱季雨季互换形成了薄层韵律状层埋。湖盆沉积环境相信亦导致平洲岛南部与北部岩层倾斜方向近乎相反[5]

另外,当湖水周期性干涸时,石膏便形成。其后,石膏被雨水溶解,在粉砂岩节理面上留下空模子。这些模子最终被次生矿物包括霓辉石沸石方解石等矿物填补[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土力工程处:港地质概述: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references-and-resources/geography/20160112%20HK%20geology-full.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土力工程处: 香港地质考察指引https://www.ced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429/hkgeologyguidebook_c.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土力工程处:香港地质,四亿年的旅程 https://hkss.cedd.gov.hk/hkss/eng/education/GS/tc/hkg/chapter6.htm?tab=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CEDD: https://www.cedd.gov.hk/eng/about-us/organisation/geo/pub_info/memoirs/geology/vol/ep/index.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CEDD: HK Geology Guide Book: https://www.cedd.gov.hk/filemanager/eng/content_429/hkgeologyguidebook_e.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