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承先(472年—531年),子通颍川鄢陵[1][2]南北朝南梁士人

生平

编辑

庾承先年少沉静有志向,不说他人是非,面上不表露喜怒,没人知道他的心情。成年后,他跟从南阳刘虬学习,聪明而记忆力强,比同辈出色,儒释道的经典都很熟悉,不同流派的知识都很精练。朝廷辟任他为功曹,不就任,和道士王僧镇一同游览衡山。晚年,庾承先因弟弟患病回乡,于是在土台山居住[1][2]。鄱阳王萧恢在州时,钦佩庾承先的风采,要求和他游处,又令他讲授《老子》,不同地方的僧人都过来听讲,当中有不少人质询他,他也一一回答。萧恢非常敬重他,征任为州主簿;湘东王萧绎听闻了,亦征任为法曹参军;他都不赴任[3][4]

中大通三年(531年),庐山刘慧斐荆州,庾承先与他有交情,就前往该处。荆州和陕州的学生请求他讲述《老子》,湘东王就亲自到来听讲,庾承先整天发表议论,得到赏识和延请,留在当地月多后回归土台山。送行的人赠送诗篇,隐逸者也赞美他,同年去世,虚岁六十。刺史赠送丰厚财物协助治丧,他的门生黄士龙辞让,说:“先师生平素食不求饱暖,衣服不求轻便,赠送的物资都婉拒了。临终时,他告诫弟子使用薄棺收葬,褐衣入敛。虽然得蒙赏赐,也不敢违反先生的教旨,违反他生平操守,钱布就返还了。”当时的评论都推崇他[5][6]

引用

编辑
  1. ^ 1.0 1.1 梁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庾承先字子通,颍川𨻳陵人也。少沉静有志操,是非不涉于言,喜愠不形于色,人莫能窥也。弱岁受学于南阳刘虬,强记敏识,出于群辈。玄经释典,靡不该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练。郡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王僧镇同游衡岳。晚以弟疾还乡里,遂居于土台山。
  2. ^ 2.0 2.1 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庾承先字子通,颍川鄢陵人也。少沈静有志操,是非不涉于言,喜愠不形于色,人莫能窥也。弱岁受学于南阳刘虬,强记敏识,出于群辈。玄经释典,靡不该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练。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王僧镇同游衡岳。晚以弟疾还乡里,遂居土台山。
  3. ^ 《梁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鄱阳忠烈王在州,钦其风味,要与游处。又令讲《老子》,远近名僧,咸来赴集,论难锋起,异端竞至,承先徐相酬答,皆得所未闻。忠烈王尤加钦重,征州主簿;湘东王闻之,亦板为法曹参军;并不赴。
  4. ^ 《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梁鄱阳忠烈王在州,钦其风味,要与游处,令讲老子。远近名僧,咸来赴集,论难锋起,异端竞至,承先徐相酬答,皆得所未闻。忠烈王尤所钦重。
  5. ^ 《梁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中大通三年,庐山刘慧斐至荆州,承先与之有旧,往从之。荆陕学徒,因请承先讲《老子》。湘东王亲命驾临听,论议终日,深相赏接。留连月馀日,乃还山。王亲祖道,幷赠篇什,隐者美之。其年卒,时年六十。
  6. ^ 《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六》:中大通三年,庐山刘慧斐至荆州,承先与之有旧,往从之,荆陕学徒因请承先讲老子。湘东王亲命驾临听,论议终日,留连月馀,乃还山。王亲祖道,并赠篇什,隐者美之。其年卒,刺史厚有赠赙。门人黄士龙让曰:“先师平素食不求饱,衣不求轻,凡有赠遗,皆无所受。临终之日,诫约家门,薄棺周形,巾褐为敛。虽蒙赉及,不敢轻承教旨,以违平生之操。钱布辄付使反。”时论高之。

延伸阅读

编辑

[]

 梁书·卷51》,出自姚思廉梁书

参考文献

编辑
  • 梁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 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