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古
张述古(1427年—1485年),字信之,号巽斋,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景泰甲戌进士。官至湖广佥事。
张述古 | |
---|---|
大明湖广按察司佥事 | |
籍贯 | 直隶常州府宜兴县 |
字号 | 字信之,号巽斋 |
出生 | 宣德二年(1427年) |
逝世 |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
出身 | |
|
生平
编辑景泰四年(1453年)癸酉科应天乡试第一百八十七名举人,五年(1454年)联捷甲戌科会试第一百三名,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进士。居家终养其父。服阙,授行人司行人,升南京吏部员外郎。升湖广按察司佥事。成化十四年(1478年),被六科给事中张海等参劾“罢软无为”,致仕归[1]。二十一年(1485年)卒[2]。
家族
编辑曾祖张伯英;祖父张永德;父张元恺,皆不仕[3]。
师友
编辑参考
编辑-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一》:成化十四年八月庚子 六科给事中张海等以灾异上言:今年自春徂秋水旱之灾殆遍天下。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北直隶,皆伤于水;陕西、山西,皆伤于旱。往年江西有灾民,多就食湖广。山东有灾,就食河南。今湖广、河南皆水,欲逃无所欲留无地,加以官租私债之催征,贪官污吏之科扰,艰难至此,何以聊生。若不量度缓急,预为处置,切恐民穷盗起,祸生不测。况今辽东贼势猖獗,宣府军旅方殷,万一觇我虚实,来犯边境,尤为可虑。臣等谨条上救灾固本事宜以闻:一、今各处司府州县官或额外多佥富民为皂隶马夫而徭役靠损下户乞法法司申明旧例严加禁约违者纠治一古北口一带边关山水暴发关墙多有倾坏,其间蓄积粮草,或多或少,分守将领,或勇或怯,皆无由知。倘有缓急,何以为备?乞敕巡抚、巡按等官督令守备官及时修理,仍勘粮草有无足用。总兵分守官有无谋勇其年老贪酷者,具奏取回以见保将材补充。一、大臣多不得人。户部尚书杨鼎,不能除奸革弊,节用爱人,以致海内空虚,民间嗟怨。都御史刘敷,在湖广,老懦无为,人心不服。汪霖在蓟州,忠厚有馀,风力不足,乞命杨鼎以礼致仕,刘敷罢归田里,汪霖足回别用,别推忠实为国者掌理部事,廉干得体者巡抚地方。及访得江西等处参政孟淮、参议孙敬、佥事胡靖、知府罗谕、庞瑄、田济,俱素乏清誉;参议王灌、参政尹淳、佥事李进、张述古,俱罢软无为;参议宋有文、副使伍福、张珩年老,严宪酷暴,而所任俱灾伤地方,乞将各官革去见任,放回闲住,以为旷职之戒。一河南之开封、山东之兖州、北直隶之真保定等府,大水之后民多暴露,饥饿乞敕该部将太仓收积官银量发十万两分送赈济官处审勘民之无家者与之盖屋。馀银留为籴本,仍将临清、德州水次二仓支运粮内量留二十万石以备来春接济。一、光禄寺供应果品猪羊等物外有司府州县岁办内有上林苑监孳畜一岁之入足勾一岁之用,近乃增添买办大约一季用钱三四百万文钞一二百万贯今后除 上用膳羞及宫中日用外其馀一应支应宴赏等项悉从减省将买办钱钞革罢仍敕本寺爱惜不许轻费。一、各处地方水旱灾伤军民艰窘公无预备私无蓄积遣官赈济惟盐利可赖乞敕该部将淮浙等运司存积盐课额外开中变卖银两各二十万山东盐银分送山东长芦盐银分送北直隶两淮两浙盐课分送江西湖广河南河东盐银分送狭西山西收发赈济备用。时十三道御史屠滽等亦皆以此为言,且言冗官宜汰近年各色工匠,或自叙斧斤微劳或造奇巧玩物,希求恩典辄授官职,非惟名器太滥抑且廪禄虚糜乞敕吏部查照工匠出身官员止与冠带以荣终身,而裁去其月俸。又言刑赏宜慎,近年以来官军捕获妖言乃其职役之所当为今不论事体轻重一概升官况所获者多有诬枉,往往称冤刑赏过中物议不息灾异之来未必不由于此乞敕该衙门计议捕获妖言,鞫问明白,止加给赏,而不升以官职。二疏同入,上曰:杨鼎、刘敷、汪霖俱留任事。方面知府既无益于民,其令致仕。今后捉获妖言者惟给赏不升。其馀事各司详议行之
- ^ 徐溥《谦斋文录·卷三》,《湖广按察司佥事张公墓志铭》:张为吾宜兴名家。其先有讳槃者,仕宋至金紫光禄大夫,因称所居之地金紫圩。公其十一世孙也。曾祖伯英、祖永德、父元恺,俱不仕。元恺娶储氏,以宣徳丁未七月十五日生公。讳述古,字信之,别号巽斋。幼有妙质,而器识更远。其父于诸子中为可教也。遣从故进士姑苏奚昌受易,日夜诵习,精勤不倦。竟以景泰辛酉中应天府乡试,明年试礼部再中遂擢进士第。时父母且老。因乞归,得侍养于家,左右承颜,能顺适其意。暇则与邑中士友讲学,一时蒙指授出而取科第者,若故吏部郎中邵晖辈数人。家居六年而父没,丧礼克尽,人以为孝。服除,尤不忍离其母。或劝之盍受职以被恩典为亲荣。始上吏部,除行人。三年考最,蒙赐敕命进阶。吏部察知公贤,荐为御史。公辞之。秩满,升南京吏部员外郎。又三年,擢湖广佥事。成化戊戌致仕而归矣。公居官廉谨,为行人,数使于外,若河南、山东、川、广诸藩,所至未尝一受馈遗。及使陕西,掌行襄陵王府祭事,尤为王所礼遇。在刑部时,详明公恕,不妄决一囚,有古人求生道之意。至佥臬司事,能辨疑狱,人不称冤。而华容、沅江等县,数被寇盗,为筑城栅以保障之,民始得安居焉然。公素刚直少容,自度与世多忤,慨然乞归曰:吾平生所恨者,不得推恩荣吾亲耳。既归,足迹不至州县,日与诸故友昆弟放情山水田园间,为诗酒之乐。凡八年,以乙巳五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五十九。公娶陆氏,有贤行,先公卒。生男二,太学生邦祥,邑学生邦瑞。侧室徐氏,生男邦民。王氏,生男邦谷、邦禄。女二,适王巽、任征。孙男二,女四。于是邦祥等卜地于骐骥村之阳,以丙午某月某日葬公,托进士芮君为状,使人走京师,请铭于墓。予与公自少居同乡,及壮为同年相知之深,非一日矣。且邦祥又为予之子婿,有姻连之好。于公之葬也,虽不忍铭,然义不可无铭也。铭曰:仕不谓迟,止于臬司。身不谓衰,中岁而归。惟其所持,不诡不随。世与我违,如矩合规。莫究其施,敛而不为。事亲不亏,事君不欺。如此男儿,为世之奇。天命于斯,更复奚疑。骐骥之隆,瘗此铭词。
- ^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景泰五年进士登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