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控布局飞机

随控布局飞机(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即CCV)即是将主动控制技术应用到飞机上,通过电传操纵,提高飞行品质的飞机。概括而言,随控布局飞机应用了两大技术:主动控制技术和基本(常规)设计技术。这种技术是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飞机。人们预计这项以机载计算机为核心、以电传操纵系统为基础的新技术的出现,将会对飞机性能的改善和空战战术的变革带来巨大影响。人们对战斗机性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控制构性载具(CCV、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是一种在设计阶段就以运动性能为优先的飞机,其机体不稳定,靠著电脑来进行飞行控制从而得以飞行并有高度空中机动性。此种技术称为“随意稳定性技术”(Relaxed stability technology)通常用于战斗机。 相较之下,使用传统方法设计飞机时增稳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只起到改善飞机稳定性和操纵品质的作用。应用主动控制技术可以在飞机设计的初始阶段利用控制系统来改善飞机性能﹐不仅可以改善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品质﹐还可以减小结构重量和阻力﹐或提高飞机的机动能力等﹐从而使飞机性能明显提高。

飞机上常用的主动控制技术有:放宽静稳定性控制、乘坐品质控制、机动载荷控制、结构振动控制和直接力控制等。

[1]
[1]

概念

编辑

CCV飞机飞行时,由于气流所造成的航空力与飞机飞行方向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先天不稳定性带来的高机动力在近距离空战时有很大优势。不过,随著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可以透过安装飞控电脑来不断调整各翼面,使定向飞行时的稳定性与传统飞机差不多,从而达成机动与稳定两种相斥的特性出现在同一架飞机上。

CCV中所提的高机动性是以航空力学中的机动性为主,并不是指高G力回旋性。

飞机使用例子

编辑

CCV技术最初来自1974年问世的美国F-16战机。该机刻意压低随意静态稳定性(relaxed static stability:RSS)以创造出高运动性能,而稳定性问题则靠线传飞控(Fly-by-wire、FBW)的电脑技术解决。在机体形状安定性低下的情况下,电脑会自己调整襟翼,从而达到机体姿势补正,确保稳定及安全性。

后来法国的幻象2000也采用此技术,之后各国战机几乎全部采此技术。

日本也专注于CCV研究,其航空自卫队F-2支援战斗机就是日本用自力研发的航太电脑所制造的CCV战机。当初F-2的设计上是有两个前翼于进气口下方成斜角往外部,后来受限于时间、预算、重量、加重等问题才被取消,官方也认为靠其他设计来达到的机动性已经足够。


近年来发展方向除了直接的机动性考量外、现代军用飞机也著重匿踪隐形方面的考虑。为了雷达电波反射,机体形状往往不合乎空气力学外型,自然造成不稳定设计(例如块状设计的F-117、全翼机的B-2)。这种情况下CCV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否则飞机根本无法起飞。

CCV技术的飞机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金井喜美雄著 “先行する航空机のBy-Wire技术から自动车へ适用する际の课题を见る” 日経エレクトロニクス2007年11月19日号 p.147-p.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