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塭 (嘉义县)
新塭,早期亦写为新温,是台湾嘉义县布袋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南部。相校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新民里、复兴里、好美里。[1][2][3][4]
名称由来
编辑新塭地名由来,有一说是相传早期先民来台开垦,群聚漥沟边筑渔塭养殖,当时河水常泛滥,冲毁渔塭,先民需经常修筑新塭故得此地名新塭。
另根据布袋镇公所的说法是,约在二百年前先民由福建省晋江县东石乡迁移来台,因定居在新垦鱼塭堤旁,初称“新温仔”,后来居民以为“温”为水部易患水灾故改为土部称“新塭”而沿用迄今。
历史
编辑台湾日治初期,新塭地区为一街庄(旧制街庄),称为“新塭庄”(或写为“新温庄”),隶属于大坵田西堡。该庄昔日北隔盐水溪(今龙宫溪)与内田庄、布袋嘴庄、前东港庄为界,东隔水道与北港仔庄、新店庄为界,东南隔水道与芋仔藔庄为界,西南边隔八掌溪与渡仔头庄为界,西北边临台湾海峡[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嘉义厅。[5]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2月20日,该庄编入“布袋嘴区”,隶属于嘉义厅。[6]同年4月1日,该区、庄改隶属于盐水港厅。[7]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整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区、庄改隶属于嘉义厅。[8]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1月18日,各区管辖区域调整,该庄仍隶属于嘉义厅的“布袋嘴区”。[9]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新塭”大字,隶属于台南州东石郡布袋庄(新制街庄)。[10]
战后布袋庄改制为布袋乡,隶属于台南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48年(民国37年)10月18日,布袋乡升格为布袋镇,村亦改制为里。1950年(民国39年)10月25日,云、嘉、南分治,布袋镇改隶属于嘉义县。[11]
聚落
编辑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新温(新塭)、顶藔、过温藔、虎尾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学校
编辑公务机关
编辑产业
编辑嘉义县是生产虱目鱼的大本营,虱目鱼养殖是嘉义县沿海最大宗的渔产品之一,尤其布袋镇新塭昔日是全国最大的鱼苗养成地区,早年有“富有庄”称号。嘉义县虱目鱼养殖面积约1200公顷,年产量有6000公吨,产值4亿元,其中在布袋镇沿著台17线两旁,虱目鱼鱼塭和加工场林立,产品十分多元,有生鱼肚、蒲烧鱼肚、碳烤鱼肚、虱目鱼丸、鱼卷、鱼露等,处理虱目鱼的数量更是领先群伦,“虱目鱼的故乡”美名不胫而走。
民俗活动
编辑新塭嘉应庙最早成立于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1884年(光绪十年)迁至省道旁现址重建[12]。信徒众多,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庙方会邀请南鲲鯓代天府的旧三王(王,王爷信仰)、北港朝天宫中的糖甘妈(妈,妈祖简称)、朴子配天宫的三妈到此,庙内派出十多顶神轿下海迎接,即为所谓的“冲水路、迎客王”民俗活动[13]。
交通
编辑- 台17线(滨海公路):
名人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臺灣堡圖. 台湾总督府. 1904年.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行政區_街庄(1990年代)圖層.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行政區_村里界【NLSC】圖層.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嘉義縣布袋鎮行政區域圖.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05年9月.
- ^ 明治三十四年府令第六十六號.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1-11-11, 第1054号: 16–17.
- ^ 嘉義廳廳令第一號街庄名及街庄長管轄區域變更. 明治三十七年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1904-02-15: 0013.
- ^ 明治三十七年府令第二十三號.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4-03-10, 第1491号: 22.
- ^ 明治四十二年府令第七十五號·廳位置及管轄區域.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9-10-25, 第2819号: 69–83.
- ^ 明治四十二年告示第三號·街庄社名竝區長役場ノ位置.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10-01-18, 第2873号: 21–46.
- ^ 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 (编).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 ^ 王世庆.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 政治志·建置沿革篇.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1-06-30.
- ^ 《宫庙特别介绍:新塭嘉应庙》,道教全球资讯网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5-01.
- ^ 《布袋知名廟宇》,嘉義縣布袋鎮公所全球資訊網. [202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