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龙属名:Leshansaurus)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中国,化石发现于四川省沙溪庙组模式种犍为乐山龙L. qianweiensis),是在2009年由李飞、彭光照等人所叙述、命名。乐山龙是种中型兽脚类恐龙,身长估计约为6到7公尺,臀部高度约为1到1.5公尺。

乐山龙属
化石时期:侏罗纪晚期, 161.2–155.7 Ma
乐山龙与人类的体型比较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斑龙科 Megalosauridae
亚科: 非洲猎龙亚科 Afrovenatorinae
属: 乐山龙属 Leshansaurus
Li et al., 2009
模式种
犍为乐山龙
Leshansaurus qianweiensis

Li et al., 2009

乐山龙原先被归类于肉食龙下目中华盗龙科,但当时并没有提出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1]。近年被发现可能是属于斑龙科[2]

发现与命名

编辑
 

正模标本(编号QW 200701)是在2007年发现,是一个相当完整的身体骨骼,包含:部分头颅骨与下颌、7节颈椎、12节背椎、5节荐椎、2结尾椎、以及一些四肢骨头。副模标本(编号QW 200702)是一个股骨,来自于不同的幼年个体。

乐山龙的头颅骨延长、前段宽广。股骨长62公分,胫骨长52公分。乐山龙的自衍征包含:上枕骨中间有明显棱脊、额骨长度是宽度的2.86倍、基翼骨的往基蝶骨方向有长突出部、第一颈椎椎间体的横剖面呈马蹄状、横关节突(Diapophyses)修长、背椎与荐椎有薄突出部、荐椎下侧有明显的棱脊、肠骨臀部关节侧的中间有明显的棱脊。

在2009年,李飞、彭光照、叶勇、江山、黄大喜等这两个标本叙述、命名。模式种犍为乐山龙L. qianweiensis),属名、种名分别以化石发现处的乐山市犍为县为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F. Li; Peng G.; Ye Y.; Jiang S.; and Huang, D. (2009). "A new carnosaur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Qianwei, Sichua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3(9): 1203–1213. Abstrac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Mortimer, M. Leshansaurus qianweiensis. The Theropod Database. [2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