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鬼子
中国人对外国人贬称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2月26日) |
由来
编辑“鬼子”一词始见于《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由此可见,“鬼子”一词古已有之。在一些古代志怪小说如《搜神记》《睽车志》中,也有涉及“鬼子”的,但“鬼子”有时候指魔鬼,有时候是“人鬼婚姻”的产物。而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中的“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则是道士对魔鬼的蔑称[1]。
在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垄断在中国的利益,中国人就把外国人贬称为“洋鬼子”、“西洋鬼子”、“红毛鬼子”及“马列鬼子”(俄罗斯人)。
当时国人亦认为西方人大的都是黄毛绿眼,体态就像鬼怪,如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的诗人陆嵩材[1]在《江州述感》中说:“白者乃真鬼,语音类禽鸟,胫长面多毛,眼绿疾顾。”和汪仲洋提诗说:“鹰嘴猫眼须发赤,锦缠花腿到腰身。”
自英法联军之役后,宣教士可进入内地传教,开展的一些社会慈善活动,与当地的文化不合,如中国农村重男轻女,有些基督教会于是设立孤儿院,并收养被遗弃的女婴,从此流传洋人是金发碧眼的鬼,需要吃婴儿滋补。[2]
另外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不断提升,发动甲午战争,并以马关条约获得了台湾,及后日本又发动了侵华战争,引发国人的憎恨,日本人就被国人贬称为“日本鬼子”、“东洋鬼子”,并称为日本效力的朝鲜籍日本兵、台籍日本兵、伪军等为二鬼子。
相关词
编辑假洋鬼子一词是用来讽刺那些洋化的汉人狐假虎威兼崇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