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门
洪崖门,是重庆的一座城门,毗邻嘉陵江在临江、千斯门二门之间,宋代修筑。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知县孔毓忠将重庆城分为29坊15厢。洪崖门内外,分别为洪崖坊、洪崖厢。
洪崖门在临江门之东约四百公尺处,戴鼎筑城时列为闭门。此地临江崖壁上有一天然崖洞,就叫洪崖洞,门因洞而得名。此洞为旧时名胜[1]。
乾隆时王尔鉴知巴县,主修《巴县志》时定“巴渝十二景”,其中就有“洪崖滴翠”,并作《小记》以赞之, 其文曰:
洪崖洞在洪崖厢,悬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数百人,上刻洪崖洞三大篆字,诗数章,漫灭不可读。城内诸水逾堞抹岩额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为小池入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至若渔舟唱晚,响答岩音,又空色之别趣也。
— 〈清〉王尔鉴, 乾隆巴县志
历史
编辑《元史·汪惟正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
《新元史·卷142·汪世显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惟正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
“元故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陕西四川中书省贞肃汪公神道之碑”:是后两川囗枢密院合兵围重庆。 诏公囗兵传城下,公以奇兵克其洪崖门,获其将何统制。皇子安西王既胙土秦蜀,因巩人之思公,乃召公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