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断层带
澜沧江断层带,简称澜沧江带,是中国西部的一条巨型断层带。它西起中印边界的空喀拉哨所附近,向东横越羌塘高原北部,到唐古拉山脉北麓的温泉后,沿澜沧江河谷折向南方,经云南昌宁、孟连进入缅甸、泰国境内。
澜沧江带开始形成于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其南段(又名昌宁-孟连断层带)首先完成碰撞,保山-中缅马苏地块拼合到华南板块之上(华南板块在此时也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这一段由碰撞带转化为走滑断层。以后,羌塘地块的南部向北移动,约在白垩纪早期碰撞到欧亚板块之上,从而使澜沧江带的北段(又名空喀拉-唐古拉温泉断层带)由碰撞带转化为逆掩断层。由于澜沧江带的北段位于藏北无人区,科考活动难于大规模进行,因此对于这一段的许多细节,目前还处在推测和争议之中。
澜沧江带是三叠纪印支期的四条重要碰撞带之一(另外三条是金沙江带、秦岭-大别山带和绍兴-十万大山带),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古生代末期尚位于特提斯洋中的许多零散陆块陆续彼此碰撞,并向北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大陆(西藏大部除外)。
在地貌上,澜沧江带的北段表现为羌塘高原北部的一条不明显的东西向低地,多尔索洞错和米提江占木错即位于这一低地内。其南段则形成澜沧江河谷。
参考文献
编辑- 万天丰.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地质出版社. 2004年6月. ISBN 7-116-03991-0.
这是一篇地质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