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斗柯
硬斗柯(学名:Lithocarpus hancei)为壳斗科柯属之一种常绿乔木,分布于中国大陆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台湾全岛。海拔500米至3,200米地区均可生长,多见于较阴湿避风之处。[1](如依据中国植物志以及自然标本馆物种信息卡,“硬斗柯”为别名,正式名称是“硬壳柯”,因下文有参考并引用此两处资料,特附注)
硬斗柯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壳斗目 Fagales |
科: | 壳斗科 Fagaceae |
属: | 柯属 Lithocarpus |
种: | 硬斗柯 L. hancei
|
二名法 | |
Lithocarpus hancei (Benth.) Rehd.
| |
异名 | |
|
别名
编辑硬斗柯、黄椆、盘紫椂、酸心椽、阿里山三斗石栎、棒椆、赤皮杠、光叶柯、桂叶柯、韩氏石栎、黄稠、箭捍柯、酒枹、牛牯锥、盘紫棣、盘紫树、破细椽、石山槁、橡子、硬斗石栎、硬壳椆、硬亮椆、皱叶石栎、光叶石栎、汉斯石柯、汉斯石栎、黄桐、箭杆柯、甜锥、兴叶柯、硬斗壳、硬斗栎、硬斗石柯、硬斗石砾、硬壳稠、硬壳桐。
三斗石栎、屏东三斗柯、红肉杜,赤皮杜仔,阿里山红肉杜,细叶三斗石栎,硬斗石栎。
型态特征
编辑硬壳柯株高可达10馀公尺,树干一般通达,树皮深褐色。因其心材为红褐色[1],所以有“红肉杜”或是“赤皮杜仔”之别名。“三斗”则因其“壳斗”有三三相连之现象而得名,不过此现象并非“三斗石栎”所独有。与大多数壳斗科树种一样,硬壳柯的花与嫩叶是同时展现枝头。[3]
叶
编辑硬壳柯单叶互生、狭长。外形上,叶片之间差异极大。叶顶端锐尖或渐尖有如热带雨林植物之“滴水叶尖”。叶基渐狭渐尖,叶柄短。叶长约15至35公分,宽约3至5公分。叶全缘,常呈或浅或深之波浪状。叶面平坦或具绉折。中肋明显,且表、背均凸出,在一般植物的叶片结构上显得相当特殊。叶两面均属绿色,叶背较叶表为浅。新芽红褐色,具金属光泽。
花
编辑如同属其他树种,硬壳柯为单性花,花瓣退化,雌雄同株。属于同时兼具雄花序与雌雄花同花序之类型,且均为上举型花序。[4]雌雄花在同花序上之排列一般是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凋谢后整个花序轴就仅剩生著小果的部分。果实成熟时也是整串连果轴一起掉落。花序丛生于枝顶,为葇荑花序或穗状花序[1],长约6至15公分,甚至可达20公分[5]。雄花1至3朵聚集后再形成长串雄花序,雌花一般3朵聚集一起,但通常只有一朵可发育成果。[4]花序初现时为乳白色,后渐转为凋落时的浅褐色。
果
编辑硬壳柯之坚果属于花开后至次年秋始成熟之二年型果实发育型态[4],一如同属其他树种。坚果近圆球形,顶尖。壳斗呈浅碟状,包覆著坚果底部约四分之一部分。壳斗外表之鳞片细小,合生,略成环状,被灰色绒毛。[1]
用途
编辑如同科其他树种,硬壳柯材质优良,可供建筑、造船、桥梁、农具、家俱等等用途。
图示
编辑参考
编辑引文
编辑- ^ 1.0 1.1 1.2 1.3 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福山植物園-三斗柯.[失效链接]
- ^ 自然标本馆 物种信息卡-Lithocarpus hancei (Benth.) Rehd. 硬壳柯.
- ^ 樹頂的春季煙火-三斗石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4.0 4.1 4.2 台灣特有的生態議題:橡實世界.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 ^ 中國植物誌-Lithocarpus hancei.[失效链接]
资料
编辑- 台灣特有的生態議題:橡實世界.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中文).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福山植物園-三斗柯 (中文).[失效链接]
- 樹頂的春季煙火-三斗石櫟.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中文).
- 櫟栗在木─臺灣殼斗科 (PDF). [2020-03-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8) (中文).
- Flora of China 硬斗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