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子蕨
稀子蕨科稀子蕨属植物
稀子蕨(学名: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为碗蕨科稀子蕨属的植物。由于稀子蕨属家族全球只有3种,也有学者将其独立为稀子蕨科。[1][2]
稀子蕨 | |
---|---|
稀子蕨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纲: | 真蕨纲 Polypodiopsida |
目: |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
科: | 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
属: | 稀子蕨属 Monachosorum |
种: | 稀子蕨 M. henryi
|
二名法 | |
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
别称
编辑佛子蕨、观音莲、零馀子蕨。[3]
习性
编辑地生,生长在林下遮荫且腐植质丰富的环境。[4]
分布
编辑中国大陆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区、中南半岛、台湾低、中海拔山区(约海拔1000到2000公尺)之阔叶树林阴湿地可见。[4][5]
稀子蕨的分布状况和台湾多种裸子植物类似,产于喜马拉雅山东部一带和台湾,这个范围是200万至1万年前冰河期之际全球最大的避难所,因此稀子蕨可能是冰河期当时生物避难所遗留下来的物种。[2][4]
特征
编辑多年生蕨类植物;根茎短且斜生(ascending);叶丛生,叶柄长25~50cm,基部暗褐色,密被腺毛;叶片卵形至三角形,长30~60cm,宽20~35cm,三到四回羽状复叶,草质,先端锐尖(acute),末羽片椭圆形,叶轴表面常有拳头状不定芽,羽轴表面有时也有,落地后可萌出新株,叶近轴面与远轴面相似;孢子囊群无孢膜、圆形,著生于侧脉顶端。[4][6]
有些蕨类的不定芽成熟后会被风或水带走,如东方狗脊蕨,然而稀子蕨的芽太大太重,无法乘风离去,且长在林下遮荫处、不靠水边,很难藉著水离开。那么,花了比别人更多的能量来生长比其他蕨类都显得庞大的不定芽,似乎不是明智之举,幸好这种在冰河时期于台湾避难的蕨类,于中海拔找到了适合它的环境,所以族群不少。[7]
应用
编辑稀子蕨的不定芽可以食用,不但是许多野生动物的美食,也有纪录表示原住民族会食用稀子蕨的不定芽[8],烤熟后味道如带有草味的花生。
参考资料
编辑- ^ Tropicos | Name - !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www.tropicos.org. [201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 ^ 2.0 2.1 郭, 城孟. 蕨類圖鑑2. 台北市南昌路2段81号6楼: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7月1日 初版一刷 2015年4月15日 初版三刷: 382. ISBN 978-957-32-4573-5.
- ^ 中華民國科學普及教育推廣協會. www.facebook.com. [2017-03-29] (中文(简体)).
- ^ 4.0 4.1 4.2 4.3 郭, 城孟. 蕨類圖鑑1. 台北市南昌路2段81号6楼: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30日 初版一刷 2013年9月15日 三版三刷: 421. ISBN 957-32-4520-5.
- ^ 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1898 稀子蕨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taibif.tw. [201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中文(繁体)).
- ^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VOLUME ONE. 中华民国 台湾 台北: 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编辑委员会. 1994: 648. ISBN 957-9019-52-5.
- ^ 「蕨」對有趣:觀察蕨類的「不定芽」.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环境资讯中心. [201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中文(繁体)).
- ^ 刘炯锡. 台東縣卑南鄉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有用植物之調查研究 (PDF). 台东师院学报. 民国89年, 1 (11): p.29-60 [2017-03-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