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汉娜·阿伦特1963年著作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英语: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是美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1963年的著作。犹太人阿伦特在希特勒上台后逃离德国,本书集合了阿道夫·艾希曼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受审时她为《纽约客》撰写的报道。本书于1964年出版增订版。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作者汉娜·阿伦特
类型书面作品[*]专论
语言英语
主题阿道夫·艾希曼 编辑维基数据
故事背景地点欧洲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Viking Press英语Viking Press
出版时间1963
出版地点美国
页数312

艾希曼

编辑

阿伦特接受了阿道夫·艾希曼的法庭证词和可用的历史证据,并对艾希曼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 艾希曼在法庭上自述,他一直试图遵守康德绝对命令
  • 阿伦特在书中这样描述艾希曼:“说话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他表达力的匮乏与思考能力的缺失,他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之所以无法同他交流,并不是因为他说谎,而是因为他周围围绕着坚固的壁垒,屏蔽他的言辞和他人的存在,从而帮他一并拒绝着真相。”

审判的合法性

编辑

除了对艾希曼本人的讨论之外,阿伦特还讨论了审判的其他几个方面:

  • 她指出,艾希曼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工绑架并运到以色列,这是非法行为,他没有在以色列犯下罪行,但在以色列受到了审判。
  • 她将他的审判描述为由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安排的一场表演。本-古里安出于政治原因希望不是强调艾希曼所作的行为,而是强调犹太人在大屠杀期间受到的痛苦。[1]
  • 她质疑以色列审判艾希曼的权利,以色列1950年签署《联合国反种族灭绝公约》,该公约拒绝普遍管辖权,并要求被告在实施犯罪行为的领土上受审,或由国际法庭审判。[2]
  • 艾希曼的行为不是德国法律规定的罪行,因为在当时的第三帝国看来,他是守法公民。[3]

平庸的恶

编辑

阿伦特的书介绍了恶的平庸。[4]她的论点是,艾希曼不是一位狂热者,而是一个极其平庸而平凡的人,他依靠陈词滥调为自己辩护,而不是自己思考。任何人放弃对善恶是非的判断力去服膺权威,那么最平凡的人也会导致最极端的邪恶。

根据〈“平庸之恶”主角艾希曼的一生〉,作者记载“在鄂兰眼中,艾希曼明明是大屠杀的策划人,但却是一个沉闷、普通、平庸得可怕的官僚,他平凡到令人感受不到一点变态和残酷的气息。而根据其证词,他对犹太人没有一丝恨意,只是在整个纳粹官僚体制中奋发向上。最终那种不带个人思想的官僚心态,令他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从现实脉络中抽离,在没有恶念的情况下,做出历史上最邪恶的事。”(Tong, 2020年)[5]

注释

编辑
  1. ^ Arendt 2006a,p. 7.
  2. ^ Arendt 2006a,p. 241.
  3. ^ Arendt 2006a,pp. 18,21.
  4. ^ Bird, David. Hannah Arendt, Political Scientist, Dead.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6, 1975 [201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Hannah Arendt, the political philosopher who escaped Hitler's Germany and later scrutinized its morality in "Eichmann in Jerusalem" and other books, died Thursday night in her apartment at 370 Riverside Drive. 
  5. ^ 「平庸之惡」主角艾希曼的一生. *CUP. 2020-07-12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美国英语). 

参考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