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利号航空母舰 (CV-1)

兰利号(英语:USS Langley CV-1/AV-3)为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由运煤船朱比特号(USS Jupiter AC-3 [1])改装而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力的先驱。1936年退役,改装为水上机母舰,并改编号为AV-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用该舰运补飞机,1942年2月27日在载运P-40战斗机爪哇时,被日机攻击而重创,弃船后由护航的驱逐舰击沉。

兰利号
USS Langley CV-1/AV-3
The USS Langley
兰利号与护航舰离开圣地牙哥,摄于1928年
概观
舰种航空母舰
舰级兰利级(美国首型)
代号北约代号:/设计代号:
次型列克星敦级游骑兵级
制造厂马尔岛海军造船厂
动工1911年10月18日
下水1912年8月14日
服役1913年4月7日朱比特号
1922年3月20日更名为兰利号CV-1
1937年2月26日改编号为AV-3
退役1920年3月24日朱比特号
1936年10月25日兰利号CV-1
结局1942年2月27日
因日军空中攻击后弃船,由护航的驱逐舰击沉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满载19,360吨(AC-3)
15,150吨(CV-1)
11,500吨(AV-3)
全长165公尺(542英呎)
全宽18.3公尺(65英呎)
吃水8.4公尺(27.7英呎)(AC-3)
5.8公尺(18.9英呎)(CV-1)
动力三座锅炉
齿轮透宾机产生6,500匹轴马力
双轴推进
最高速度15节
续航距离10,000海哩/10节
乘员163人(AC-3)
468人(CV-1/AV-3)
飞行设施一座升降机
两具弹射器
武器装备4门4吋50倍径火炮(AC-3)
4门5吋51倍径火炮(CV-1/AV-3)
舰载机无(AC-3)
34-55架(CV-1)

来历

编辑

运煤船朱比特号的龙骨安放典礼是由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于1911年10月18日,在马尔岛海军造船场主持。该舰于1912年8月14日下水,次年4月7日成军,首任舰长约瑟夫·M·里夫斯中校。为增援因维拉克鲁兹行动而巡弋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朱比特号于1914年4月27日搭载一队美国陆战队官兵抵达墨西哥马萨特兰,并在当地执勤直到10月10日。当朱比特号奉命要回到费城时,该舰成为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后,第一艘由太平洋端开向大西洋端的船只。

 
朱比特号于马尔岛海军造船厂,摄于1913年

到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朱比特号成为美国大西洋舰队辅助舰战队的一员,巡弋于大西洋墨西哥湾之间。1917年4月,该舰改隶于海军火炮试验基地(Naval Ordnance Test Station),并曾在1917年6月与1918年9月搭载部队前往法国。休战后,该舰前往欧洲海域担任供煤的任务,以服务运送部队返美的海军舰只。美国海军于1919年7月11日决定将朱比特号改装为航空母舰,于是该舰于1919年12月12日航抵维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并于1920年3月24日除役。

航空母舰生涯

编辑
 
兰利号于诺福克港进行改装工程,摄于1921年

朱比特号于1920年4月11日更名为兰利号,以荣耀美国航空先驱,物理与天文学家,同时也是莱特兄弟的竞争者塞缪尔·兰利博士 [2]。该舰同时被赋与一个新编号,即CV-1。兰利号的改装工程在诺福克港进行,1922年3月20日兰利号重新服役,由肯尼斯·怀汀(Kenneth Whiting)中校任首任舰长。1922年10月17日,维吉尔·葛瑞芬(Virgil C. Griffin)上尉驾驶一架沃特VE-7SF英语Vought VE-7战斗机,第一次从舰上起飞。这次的起飞是美国海军正式进入空权时代的重要事件。9天后,也就是10月26日,戈弗雷·薛弗莱英语Godfrey Chevalier少校驾驶一架艾尔马林39B型水上飞机英语Aeromarine 39首次降落在兰利号的甲板。11月18日,怀汀中校驾驶一架PT水上飞机首次从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3]

 
一架艾尔马林39B正在进行降落甲板的训练

兰利号在1923年主要是在加勒比海地区进行飞行任务与训练,首次公开展示与飞行表演是在华盛顿特区,时间是1923年6月13日。1924年,则参加了多次演习与展示,其中包括了对巴拿马运河的模拟攻击。经过几个月的整修与改造后,兰利号在1924年11月29日抵达旧金山,纳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编制中。在接下来的12年,兰利号在美国西岸夏威夷间的海域,进行各项,包含飞行员舰队的战术训练与演习,并为美国接下来两艘大型航空母舰,即列星顿号萨拉托加号提供了许多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

水上飞机母舰生涯

编辑
 
水上飞机母舰兰利号,摄于1937年

1936年10月25日,兰利号解除了航空母舰的任务,进入马尔岛海军造船厂,再次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Seaplane tender,也有人译为水上飞机供应舰)。1937年2月26日改装完成,并在4月11日改编号为AV-3。改装后的兰利号隶属于空中巡逻部队,在美国西海岸水域执勤。1939年1月到7月转服役于美国大西洋舰队,9月24日抵达马尼拉,编入美国太平洋舰队,直到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兰利号正泊碇在菲律宾甲米地。日军进攻菲律宾时,兰利号先撤退至荷属东印度的巴厘巴板港,再撤到澳洲达尔文港,并成为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司令部的海上武力之一。兰利号先协助澳洲皇家空军的反潜巡逻任务,之后前往西澳费利曼图港,搭载33名陆军航空队飞行员,与32架已组装完成,属于第49驱逐大队的P-40战斗机,2月22日出发前往爪哇岛的芝拉扎港(Tjilatjap)。另一艘货轮海洋女巫号英语MS Sea Witch (1940)则搭载其它27架未组装的P-40战斗机,跟兰利号一同出发。[4]

 
弃船中的兰利号,驱逐舰艾德索号(USS Edsall,DD-219)正靠近其舷侧

本来兰利号收到的命令是在2月28日清晨进入港口,这样可以在夜色的掩护下前进,并避开日本飞机的可能的攻击。但由于日本的攻击部队已经接近爪哇,于是ABDA的海军指挥官,也是爪哇地区的指挥官,荷兰籍海军中将康拉德·赫尔弗里希于2月23日要求兰利号尽速将飞机运抵芝拉扎港。但由于燃料问题使得兰利号的航速只有10节,加上通讯出现问题,让兰利号在27日凌晨改变方向去与护航船只会合,使得兰利号需要在27日的白天驶进爪哇港。27日上午9:00左右被日机发现,兰利号舰长罗伯特·麦克康奈尔(Robert P. McConnell)中校曾提出空中掩护的要求,但并无回音。中午11:40,在离芝拉扎港南方120公里处,兰利号遭到9架一式陆攻机的攻击,它被击中五次以及两个近接弹,造成16人阵亡,并引发大火。由于火势蔓延及兰利号进水并倾斜了10度,由于动力系统泡水停摆且吃水过深,兰利号被判断无法抵达爪哇芝扎拉港,兰利号在下午13:32分发出弃船命令,为了避免其落入日本海军手中,护航的两艘驱逐舰把乘员救起后,一共以九发4英寸炮弹与两枚鱼雷将兰利号击沉 [5]

为纪念兰利号的战损,美军将一艘建造中的独立级航空母舰更名为兰利号。新兰利号在1943年5月22日下水,同年8月31日服役,并参与多场反攻战役。

注解

编辑
  1. ^ 或译为木星号,但美军拥有编号的16艘运煤船都是以希腊/罗马神话的神祇命名,因此以音译为朱比特号。
  2. ^ 据说奥维尔·莱特因此事对美国政府大表不满,并引发两造之间的对立。后来美国海军的确将一艘轻航舰命名为莱特号(USS Wright,CVL-49),但时间已是1944年。
  3. ^ Langley I (CV-1). 美国海军军舰辞典. 美国海军部历史与遗产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4. ^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U.S. Navy. Java Sea Campaign. Combat Narratives.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5. ^ 海洋瞭望号于次日平安抵达芝拉扎港。

参考文献

编辑
  1. Samuel E. Morison. The Rising Sun in the Pacific, 1931-April 1942.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3.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1. ISBN 978-0252069734. (英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