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鹏举
赖鹏举(1950年4月22日—2009年4月13日),号慧因居士,生于台湾台东县,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妹妹及两个弟弟,父亲原为彰化员林人,后来移居台东。高中毕业于台南一中,毕业于台北医学院医学系,为台湾著名医师,获有中西医执业医师执照,致力于推动中西医整合。赖医师与夫人育有一子。他也是著名的佛教居士,对般若学有深入研究,倡导净土宗。
经历
编辑赖鹏举医师在高中时期对于中国文学及佛教很有兴趣。进入医学院之后,追随智谕法师研读般若学,大三时曾任台北医学院剑道社社长,参与台北医学院“中医社”,开启往后中西医“整合医学研究小组”成立的基础。1972年参与“西莲净苑建设筹备会”。积极参与佛学社及中医社,致力于中医及佛学的研究。1977年担任台北荣总住院医师,曾任法光佛学研究所讲师,圆光佛学研究所讲师,1980年在三峡溪东里开设博施内科诊所。1981年因父亲心脏开刀而居美国之德州及加州,偶于加州中国城之中国书店得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所出版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携回台湾研究,而有尔后之出版及相关研究。1982年参加“东方宗教讨论会”,接触佛教历史、义理与艺术的朋友,在相互融合与激荡中,逐渐形成以般若、华严经典义学与禅法来研究石窟造像。 1983年,成立整合医学研究室,出版《整合医学导论》,发行《整合医学杂志》。他提倡以西医方法及仪器检验,再以中医思考来诊断治疗。也是《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在台湾最早的研究者及推广者,发展出器官场论,整合中西医学,创立新医学,研究与治疗方法,参考西医的数据报告,用中医来诊断给予中药治疗。
2001年完成‘关河的“般若”禅法’,纪念智谕法师圆寂周年。2002年完成“丝路佛教的图像与禅法”,收录于圆光佛学研究所出版品。在诊所业务之馀,他也在圆光佛学院开课,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关河地区的般若学及佛窟造像有深入研究。2005年,成立台湾“佛教图像学”研究中心。2006年完成‘西北印的“龙族”与大乘经典的起源’。2009年8月1日出版“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
西莲净苑惠敏法师题挽联:“精进学佛四十年,行医救世三十年;梦里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
著作
编辑著有
- 《整合医学导论》
- 〈以药方研究人体的结构──桂枝汤中姜、枣的角色〉
- 〈关河的净土学:中国净土宗的北源〉
- 〈关河的“般若”禅法〉
- 〈佛法对“临终正念”的定义及其在生命转换时的运作〉
- 〈西汉马王堆书帛《五十二病方》与古代“巫医”〉
- 〈后秦僧肇“法华三昧”禅法与陇东的七佛造像〉
- 〈丝路佛教的图像与禅法〉
- 〈四─六世纪中亚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
- 〈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是目前为止对敦煌石窟造像思想进行集中研究的唯一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