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Alcyone SVX
速霸陆Alcyone SVX(日语:スバル・アルシオーネSVX)为日本富士重工业于1991年至1997年间制造销售的双门豪华旅行车(Grand Tourer),外销版车名为速霸陆SVX。
速霸陆Alcyone SVX | |
---|---|
概览 | |
制造商 | 富士重工业 |
别称 | 速霸陆SVX |
生产日期 | 1991年9月-1997年12月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跑车 |
车体风格 | 双门豪华旅行车 |
动力布局 | 前置前驱、前置四驱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3.3升自然吸气水平对列六缸(代号EG33)引擎 |
变速器 | 4速自动变速箱 |
规格 | |
轴距 | 2,610mm |
长度 | 4,625mm |
宽度 | 1,770mm |
高度 | 1,300mm |
整备质量 | 1,590kg-1,620kg |
年表 | |
前身车型 | 速霸陆Alcyone |
车名“Alcyone”来自昴宿星团中金牛座最明亮的恒星昴宿六,代表此乃速霸陆汽车的旗舰车型;“SVX”则为“Subaru Vehicle X”之缩写。
历史与概要
编辑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日本车厂开始进军豪华车市场,如本田旗下的讴歌、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日产旗下的英菲尼迪、马自达的Amati(最终未能成立),几经研究,富士重工业决定先以豪华旅行车(Grand Tourer)作为试金石,邀请著名的义大利设计师乔吉·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设计。
1989年10月26日开幕的第28届东京车展上,富士重工业展出了概念车“速霸陆SVX”,搭载了和现代引擎公司(Motori Moderni)合作开发的3.5升自然吸气水平对卧十二缸引擎[1][2]。由于获得许多好评,斯巴鲁于1991年9月量产上市,最终量产车型的外观与概念车时期无甚差别。
Alcyone SVX为空气动力学而优化外观设计,风阻系数和前一代车型速霸陆Alcyone一样只有0.29,车窗与车身的接触部位做了圆弧化处理。此外,由于A柱刻意设计得比较细,使得车窗采用独特的“窗中之窗”,这种设计产生两极化的评价。车尾灯设计为长条状,而长条状尾灯是1980年代后期欧洲汽车流行的风格。
内饰方面,类似战斗机的设计颇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更可选真皮电动座椅、主机隐藏式12片CD换片箱音响系统、恒温空调、四门电动窗、四向可调及多功能按键方向盘、巡航定速系统、双前座SRS安全气囊、ABS防锁死煞车系统等。
动力方面,Alcyone SVX搭载了3.3升水平对卧六缸(代号EG33型)引擎,搭配四速自动变速箱,可在引擎转速达6,000转时输出240匹马力,在4,800转时输出315牛米扭矩,可选四轮驱动车型,在四轮驱动功能方面,日本、澳洲等右驾环境所使用的是可变式扭力分配系统(Variable Torque Distribution,缩写成VTD),前、后轮分别以36:64的比例来传输动力,以确保在结冰路面的驱动力;此外日规车型还设有四轮转向功能,后轮的速度感应器和角度感应器将信息传递给ECU以控制后轮,北美洲和欧洲市场则采用ACT-4电子式前后扭力分配系统(Electro Active Torque-Split),可借由中央耦合差速器来控制,一般情况下以90:10的比例传输动力,油耗,遇到打滑时则以前、后轮50:50的比例传输。
1993年11月,为庆祝富士重工业成立40周年,斯巴鲁推出限量300部的“SVX S40”特别车型,除了专用的藏青色涂装外,中控台饰板为全黑色布局。
1994年7月,斯巴鲁继续推出“S40 Ⅱ”特别车型,也有两种专用车色,同样限量300部,同年12月推出限量500辆的“SVX S3”特别车型,加装了BBS提供的16寸铝合金轮圈、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等。
1995年7月,以“SVX S4”名义推出的改款车型面世,具有双前座SRS安全气囊、ABS防锁死煞车系统、后轮黏性耦合式限滑差速器、木纹中控台饰板等配备。
1997年12月,Alcyone SVX停产,日本国内共出售5,951辆,海外部分则为18,428辆[3]。
-
Alcyone SVX后部
-
Alcyone SVX前部
-
Alcyone SVX侧部
-
Alcyone SVX前部(一)
-
Alcyone SVX侧部(二)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スバルデザイナー放浪记―団块世代への伝言“スバルの车造り”》,碇穹一著,群马出版センター ,2006年12月,ISBN 978-4906366439。
- Channel Auto: 惊世未来,在过去实现-可以停进车库的概念车 Subaru Alcyone SVX[永久失效链接]
- AutoNet:日本名车系列(183):SUBARU SVX(1991-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