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是个与恩克彗星相关联的流星雨,因为辐射点看似来自天空中的金牛座而得名。因为出现的时间在十月底至十一月初,适逢万圣节的时段,因此也被称为万圣节烟火。
恩克彗星和金牛座流星雨都被认为是另一颗出现在20,000至30,000年前的大彗星分裂之后的残骸,散布出的物质有些成为一般的彗星,有些则因为接近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引力场受到吸引而成为流星(弗雷德·惠普尔, 1940; Klačka, 1999)。总而言之,这股湍流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一支,因此地球得花费数星期的时间才能穿过这股湍流,导致流星雨的活动会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远比一般的小流星雨要长许多。金牛座流星雨的颗粒也由比较重的物质构成,以小的小卵石为主,而不是一般的尘埃颗粒。
通常,金牛座流星雨出现时,每小时可以看见7颗左右的流星缓慢的掠过天际,这些流星的速度大约是27Km/Sec(或是每小时65,000英里)。如果够大的话,其中有些会成为壮观的爆发流星( bolide),甚至会发出声音。
由于行星引力场的影响,随著时间的进展,在观测上金牛座流星雨被标示为南北两支,分别称为金牛座南流星雨和金牛座北流星雨,但实际上这是这股湍流横亘在空间中的两个横断面。
另外还有辐射点靠近金牛座β星的一支出现在6月到7月,有些天文学家认为通古斯事件与这个流星雨有关。但是这是一支出现在地球的白天流星雨,因此不能进行目视观测。出现在10月至11月的金牛座南流星雨和金牛座北流星雨则可以用肉眼来观测。
金牛座流星雨的活动周期大约在2,500至3,000年之间,在核心部分接近地球时能产生更壮观的流星雨。事实上,因为被分成两支(白天和夜晚;每一支又分成南支和北支),在3,000年周期中的高峰期相距有数个世纪。有些天文学家注意到一些由巨石构成的,像是巨石阵的结构,与这个周期的极大期有所关联。
下一次的极大期大约会出现在西元3,000年,所以可能这个流星雨与伯利恒之星也有关系,因为它上的极大期就出现在西元元年。金牛座流星雨因为恩克彗星的彗尾与地球遭遇而受到破坏[1] 。
在地球穿越金牛座流星雨的湍流时,可能会因为通过较为稠密的区域,造成较多的物质撞击到地球,而形成多个不同的极大期。
也有人认为当初的大彗星出现在肥沃月湾文化的铜器时代,因此对古老的铜器时代的崩溃要负起责任:可能有一颗巨大的流星撞击在伊拉克。万字旗(卍)的起源可能也与恩克彗星有关。
金牛座南、北流星雨和南、北金牛座流星雨译名的争议
编辑中国大陆的传媒常常按照英语的次序将 Southern Taurids 和 Northern Taurids 直接翻译成“南金牛座流星雨”和“北金牛座流星雨”,而香港、台湾和日本却翻译成为“金牛座南流星雨”和“金牛座北流星雨”,究竟那个译名比较正确呢?
国际天文联会第22委员会“流星雨的命名规则”[1]中指出:南和北指的是黄道(精确地说是木星的轨道平面)南面和北面同一个流星雨的分支,它是由同一个原始流星体产生。 因为它们在太阳经度上具有几乎相同的近日点经度(南、北两个的升交点的经度相差180度),所以这两个分支在大约相同的时段内都是活跃的。
根据上述命名规则:由同一个原始母体的流星体产生的金牛座流星雨有南、北两个分支,分别称为“金牛座南流星雨”和“金牛座北流星雨”而不是南金牛座和北金牛座各自有两个同源的流星雨分支, 称为“南金牛座流星雨”和“北金牛座流星雨”。在句语上已经很清楚看到那个组合符合国际天文联会流星雨命名规则。
事实上日本翻译这个天文名词时,也按照国际天文联会的原意,将金牛座流星雨的两个分支,分别译为“金牛座南流星群”和“金牛座北流星群”[2]。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将南、北流星雨分支放在星座名称的后面,同时可以避免一些对天文没有认识的市民,误会天上有个叫做“南金牛座”和“北金牛座”的星座,与“南十字座”、“南冕座”、“北冕座”、“南鱼座”同样都是天空上的星座名称[3][4]。
撞击月球的流星
编辑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科学家Rob Suggs和天文学家Bill Cooke在一架新的10吋望远镜和摄影机组合的测试中,以流星撞击月球的事件做为测试的对象,观察到了撞击事件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再比对过星图之后,它们认为撞击的物体来自金牛座流星雨。这也许是过去声称的月球事件中第一个得到证实的事件纪录[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金牛座流星雨和不明飞行物
编辑在2005年的11月4日,就在金牛座流星雨将要结束的那一个星期,全球各地都看见了为数众多的火流星。有人将之解释为不明飞行物的来访,因而被谑称为太空骗局或是金牛座流星雨骗局[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参考资料
编辑- Klačka, Jozef (1999). "Meteor Streams of Comet Encke. Taurid Meteor Complex". Abstra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hipple, F.L. (1940). "Photographic meteor studies. III. The Taurid shower."
Proc. Amer. Phil. Soc., 83, 711-745.
外部链接
编辑- Taurid Meteors To Peak Monday
- Meteor Shower Promises Seven Shooting Stars an Hou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 Fireball Sightings - NASA
- CN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ASA team sees explosion on Mo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atural Catastrophes during Bronze Age Civilisations Archaeological, Geological and Astronomical Perspectives
- Introduction and background to the conference
- Abstract by Bill Napier 2015年11月金牛座流星雨
- Scientific articles pertaining to the Taurid complex
- ^ Commission 22: Nomenclature rules for meteor showers. [2018-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1).
- ^ 国立天文台 流星群の和名一覧(IAU番号順).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4).
- ^ 香港天文學會討論區《掩星組文件》流星雨中文譯名準則.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 ^ 香港天文学会《会讯》(第四十四届第二期)